感恩
村里改造厕所,建新先拆旧。先掀顶后拆墙,一边拆,妈妈一边讲盖厕所的事。当年,老妈愿意找人盖,老爸想自己盖,因为意见不同,老妈瞅着也不帮忙,老爸一个人用了几天时间,一砖一瓦盖起了这个厕所。而今事情过了这么多年,老爸也走了快两年了,提起这些,不知老妈心里啥感受。我想着,这人生几十年,匆匆而过,那些当时我们认为天大的事儿,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多年后再往回看,还叫个事么?那些必须吵的架,真的有必要吵么,那些认真生过的气,较过的劲,真的有必要那么折腾么?
水泥的顶子,掀了,顶子下搭的所谓椽子,其实是一些已经朽掉的木棍,长短粗细大小不一,圆的扁的方的不成形状的条子都有。砖墙,多半是用泥垒的,只有靠近地面的部分,东面一米高,北面和西面30厘米左右,才是用水泥抹的。唯独那个猪吃饭的家伙——猪槽子,是用了水泥加钢筋牢牢实实筑在那里的。拆到这里,我感受到了父辈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坚韧,即使生活再不怎么样,也要努着劲儿把事情做到最好,把日子过到最好。同时也似乎明白了考古的意义:通过古人遗留下来的东西,感受那个年代那个人的生活状态,生活风貌,生活生产水平甚至思想文化。
感恩永会哥帮忙,重活累活和大动作都是他搞定的。
感恩拆厕所让我参加了一次久违的体力劳动,即便尘满面,鬓沾土,一身灰,端起碗仍能吃得香,头挨枕就睡得着的身体状态。
感恩拆厕所让我和父辈的情感进行了一次深度链接,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一辈辈人的艰苦铺垫造就的。
感恩拆厕所让我感受到颜回的无忧之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感受到《礼记 中庸》讲的安心所处的安然淡定: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利他
帮老妈拆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