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与友登相宝山拍照。入口藏在居民楼之间,路口立着块简易石牌,顺着牌子往里走,登山的路就从眼前铺开。这是我第一次来,原以为市区里的山都是规整的石阶路,走起来才发现,路的形态比想象中多样。
刚进山的一段是红砖铺的路,砖块大小不一,表面磨得有些光滑,应该是走的人多了,砖缝里长着零星的杂草,沾了晨露后,踩上去得稍微留心。走了百十米,红砖路突然转成石头路,石块没怎么规整过,大小错落着铺在地上,有的地方石块间缝隙大,得迈着步子走,避免崴脚。再往上走,偶尔会遇到小段泥土路,土色偏褐,混着枯枝败叶,晨露浸过之后有点软,踩上去能留下浅浅的脚印,走快了容易打滑,只能放慢速度。
沿途最显眼的,是路边的老宅子和自建房。有的老宅子看着有些年头了,墙面是浅灰色的水泥,墙根处爬着青苔,窗户是老式的木框,玻璃上贴着旧窗花。还有些自建房更贴近山脚,外墙刷着米黄色的涂料,门口停着电动车,院子里晾着衣服,偶尔能听到屋里传来电视声,透着股生活气。这些房子大多依着山势建,有的门直接开在登山路边,走过去时,能看到主人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撸猫。
爬了大概半小时,到了半山腰的平台,旁边石壁上就是相宝山的摩崖石刻。最清晰的是“相宝留云”四个字,刻在一块一人多高的岩石上,字体是楷书,笔画硬朗,只是边角被风雨侵蚀得有些模糊,岩石表面还长着几簇青苔,绿得发暗。旁边还有两处石刻,一处字小些,刻着“黔南第一山”的残句,另一处被藤蔓遮了大半,只露出“清嘉庆”几个字。平台上立着块水泥牌子,简单写着这些石刻的背景:“相宝留云”为明清时期文人所题,是相宝山的标志性石刻,其余几处多为清代官员、文人留下的题咏,算下来有几百年历史了。我站在石刻前看了会儿,风从树缝里吹过来,带着凉意,倒让这些斑驳的字迹更显真实。
继续往上,路渐渐平缓些,快到山顶时,听到了音响声。走近了看,是四位老人坐在亭子里,一位穿深蓝色外套的阿姨拿着话筒,正在唱《我要轻轻的告诉你》,旁边三位老人有的坐着折叠小马扎,有的站着,手里捏着打印的歌词纸跟着哼。音响是常见的便携式款,放在地上,声音调得适中,没盖过周围的鸟叫声。我路过时,阿姨刚好唱到“让我轻轻的告诉你,天上的星星在等待”,调子稳,声音也好听,让人忍不住跟唱几句,就这么吹着山风哼着歌,让人觉得挺放松。
登顶后是片不大的观景台,围着半人高的铁栏杆,栏杆上缠着几处生锈的铁丝。站在这儿往下看,贵阳的街景能看个大概:正前方的北京路车流排成串,慢慢往前挪;近年打造的新印1950文化园区就在旁边。远处的高楼错落着,有的楼顶飘着薄云;近处的老小区屋顶铺着红瓦,和山上的绿树形成明显对比。
下山时走了另一条岔路,这段路以石头路为主,偶尔有小段泥土路。回头看相宝山,树林还是密不透风的绿,红砖路、石头路藏在树影里,老宅子的屋顶露着一角,半山腰的石刻完全看不见了。这次爬山没什么特别的景致,但每一段路、每一栋老房子、每一处石刻,都透着股实在的烟火气,比预想中更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