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是认为产品做的相对简单那么用户学习起来就会容易接受,而且纵观当前很多app都是希望用户学习成本比较低,那么就能在app发展前期占据有利先机,最近看了《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发现简约并不等同于简单,用户看似简单的背后往往都是蕴藏着复杂的技术和付出,我们可以看看百度搜索,虽然只是很简单的一个搜索框,但是背后却是多少程序猿日日夜夜的输出。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自己的产品简约?
习惯
简约其实是希望养成用户习惯,之前曾经听我们导师说过:“为什么银行要弄出信用卡?”“是为了养成用户的习惯”,当用户习惯使用信用卡以后,银行无形中就控制了用户。用户只需要简单动作就能达成用户想要的结果,正如用户在使用app过程中简单的设计不会给用户太多的选择,很轻易就能掌握了,给了用户很强的满足感。
专注
简约的产品在打开的一刻,用户就很清楚可以给用户带来什么,把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核心上。传统的观点认为,产品功能越多,能力就越强,产品的用途就更广。但是现在市面上很多优秀的app往往是在某一点做到极致,比如大名鼎鼎的Instagram,图片分享真的非常棒,但是Facebook也有图片分享功能,但是却不如Instagram极致,最后为了更远的计划,重金收Instagram。简约的设计突出产品的核心功能,让用户第一时间记住并且轻松地使用。
开发
现在开发出一款产品周期很长,追求一款大而全的产品,除非团队拥有很多的资源。简约的产品专注打造一个核心点,让产品在最短的时间里投入市场,然后根据用户的反馈来迭代优化。这使得开发人员压力小很多,也能让产品迅速接受用户检验,验证对用户需求的把握。
弄清楚为什么需要简约,下一步需要区分用户
书中将用户分为三种类型:随意型用户、主流用户和专家型用户。与上面的三种类型对应的,根据用户对产品的掌握程度,我们可以将用户分为新用户、中间用户、专家用户,这三种类型的用户基本呈正态分布。
新用户和专家用户都只是少数,大多数新用户在使用一段时间产品后,随着对产品的逐渐熟悉慢慢就会成长为中间用户,而少部分中间用户会因为不断探索产品功能而成为专家型用户,这也就意味着在产品设计时最重点考虑的是这部分中间用户,他们才是产品使用的主流群体,因此,我们更需要考虑这部分用户的需求来进行产品设计。
由于中间用户占绝对的主体地位,而新用户和专家用户只是少数派,因此,在产品设计时,不要试图满足所有用户,要以中间用户为主,满足中间用户的需求。
交互设计四大策略
《简约至上》中的提出的4点简约设计原则就是:删除、隐藏、组织和转移。四个策略都有其优、缺点,在产品设计时,不要仅仅倾向于其中一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更合适的策略,有时甚至需要将4种策略同时考虑,做到“因时而变,因势而变”。
当一款产品设计出来之后,发现功能还是有点复杂,界面不够简约。那么可以按照书中提到的删除、组织、隐藏、转移这四个策略去简化产品。
删除
删除就是去掉所有不必要的功能,直至减到不能再减为止。我们可能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评审产品功能的时候,会想假如用户会需要某种功能怎么办?如果这样的问题考虑太多,那么可能多余的功能一个都删不掉,甚至还会再加上几个。这时就要结合前面对用户人群的定位,判断这些功能到底是不是大多数人需要的,有没有存在的价值。
组织
组织是在不减少功能的情况下,将界面上元素进行更好地组织分类,而达到简约体验的效果。通常可以把各功能按照一定的逻辑划分到不同的组,这样用户在使用app的时候,就能很快的察觉到哪一块大概是处理什么事情的。
在现实一个例子就是手机通讯录的设计,根据字母A-Z从上到下,将首字母相同的联系人放在同一个字母的分块中;同时,使用了上述说到的网格、颜色灰暗的感知分层,通过这些组织方式,可让用户很方便的查找联系人
隐藏
隐藏实质上也不减少功能,而是通过设计的方法将一些不常用的功能隐藏起来,当用户需要用到时又可以快速找到。比如一些app将一些比较复杂或者不常用的功能统一放到“高级”或者“更多”页面,通过这样加深层级的办法达到简化界面的目的。但是也要慎用隐藏,不要让用户去很深的页面找自己常用的功能。
比如以前的支付宝首页会出现不同模块的功能,针对不同的业务模块进行堆砌,当然这是出于对商业价值的考虑,但是现在的支付宝,将这些模块缩减成7块人们经常用的,其余功能进行折叠隐藏,我认为这一点支付宝就是要做出减法,去掉那些增加用户负担和干扰用户的因素。
转移
转移是将一些不常用或者信息量很大的元素转移到其他地方显示。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移动端和桌面端的结合。某些运动类移动端app会记录用户运动的详细数据,但是在移动端应用上只会显示一些基本信息,更多详细的信息用户可以在PC桌面端查看。
通过以上四个策略基本上能对app做出比较有效的简化,其中删除最为激进,隐藏和转移比较缓和一点,组织的改造程度最小,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取哪一种策略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