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 | 每年27000英镑的私立学校,到底好在哪里?

「 这是熊老师第150篇原创文章」


可能很多人都看过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变形记》,估计不少人的手机里还存有各式各样王境泽“真香”的表情包。无独有偶,在遥远的英伦三岛,也有这样一个类似的纪录片,叫作《学校交换日记:阶级划分(School Swap - The Class Divide)》,由BBC拍摄制作,讲述的是来自英国顶尖私立学校沃明斯特(Warminster School)的三名学生与来自德比郡的公立中学贝姆罗兹(Bemrose School)的三位同学互换学校一周的独特经历。



“公”、“私”分明的教育体系

先来介绍一下该片拍摄的大背景:由于历史原因,教育的隔阂将英国的学校系统一分为二——公立校(State)与私立校(Independent),多年来,二者泾渭分明,几乎没有任何交集。



想必不用多说大家也能知道,英国的私立校就是精英、贵族式教育的鼻祖,而公立校则跟大部分国家一样,代表着平民教育。虽然全英只有大概7%的人接受过私立学校的教育,但是他们的毕业生仍然主导着英国上层社会的工作机会。



私立院校通常历史悠久、预算充足、设施齐全、多采用寄宿或相对封闭式的管理制度。比如影片中的主角之一——位于威尔特郡的沃明斯特,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占地约25公顷,有12个网球场以及各类课外活动设施,采用封闭式寄宿和走读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年预算是900万英镑,雇有64名教师,拥有400名在校生,号称能够提供全世界最好的教育。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样雄厚的教育资源必定意味着高昂的学费,通过校长马克·莫蒂默的介绍,我们也知道了该校目前的学费是27000英镑,这对于英国中下阶层的广大民众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公立学校的困境

我们再来看看本片的另一位主人公——位于德比郡的公立学校贝姆罗兹。该校建于1930年,最初一所语法学校,40多年前转型为综合中学。学校每年的预算是500万英镑,雇佣的教师数量也和私立校大致相同,但却要服务于700多名学生(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加,因为近年来有大量的中东移民涌入英国,而移民的后代大多只能进入公立学校就读)。学校在过去的一年招收了将近150名新生,然而这些新生在入学时几乎都不太会说英语,且其中大约三分之一还有特殊教育的需求(有阅读障碍或自闭症),其实整所学校中有近半数学生的母语不是英语。贝姆罗兹在2003年曾被评为失败学校,后来在校长乔·沃德女士的带领下,全校上下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才摘掉了这个帽子,被重新评定为优秀。



在第一集中,拍摄方首先安排私立学校的三名学生——乔恩、凯蒂和桑德在校长马克·莫蒂默的带领下前往贝姆罗兹体验公立校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入校时正好赶上另外几名移民学生也在办理入学,于是学校便安排他们一起参加了新生的分班测试,考察大家的英语、数学和科学水平。测试的结果一点也不意外,三名私立校交换生的平均阅读水平达到了18岁(他们实际只有14岁左右),而普通新生的平均阅读水平只相当于7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公立学校的学生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了。



私立校校长马克·莫蒂默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公立学校的教学水平以及这里学生的学习状态,选择在这里作为代课老师讲了一堂历史课。课后,马克十分坦率地表示:公立校一些学生的表现让他十分触动,不是因为他们不好,反而恰恰是因为他们表现很好、但却极度缺乏自信,即便是在课堂上能够正确回答出问题这件小事都能让他们自己感到吃惊。



在马克·莫蒂默看来,事实上以乔·沃德为首的公立校同僚们面对的困难远不限于爱捣乱、没自信、学习基础差这几件事:在私立学校的学生入学前,马克会先见一见每位学生的家长;然而在公立校,这几乎成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里其实揭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它隐藏在公、私立校现状的鲜明对比之下,被那些显眼的数据所掩盖,以至于我们常常会忽略它,那就是:公立校学生的家长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去,他们甚至无暇到孩子即将就读的学校去看看。虽然我们相信他们大多不是故意这样的,而是迫于生活的无奈。但这也就暗示了公立校的孩子们根本无法获得完整的家庭教育,就更不用提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了。

反观私立学校的家长,他们一定能够给自己的孩子提供相对完备的家庭教育,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或者所处的上流社会环境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在他们的性格形成和习惯养成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然后在择校时优先考虑孩子就读的学校跟他们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否一致、学校的教学资源是否丰富到足够支撑孩子的成长在原来既有的道路上保持良性循环,最后才会去考虑费用的问题。


学校对此有责任吗?

娜丝全家当年因为政治原因移民到英国避难的时候,她也只会说一句英语,如今却已经几乎与本土学生无异,在谈吐举止方面甚至要优于德比郡当地的孩子。她虽然是公立校的学生,但却有着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梦想着未来能上牛津、剑桥这样的顶级名校,并且希望在念完大学后过上与芸芸众生截然不同的人生。“我们当首相吧!”她半开玩笑地说到。



 看来公立学校也不是教不出优秀的学生。

其实事实也与我们先入为主的预想恰恰相反,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是完全有能力培养出一批像娜丝这样的学生的。

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无论是私立校的桑德、乔恩还是校长马克,都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差”“公立学校的老师们也很优秀”或类似的评价。



此外,在贝姆罗兹的校长乔·沃德看来,私立学校的教师水平也不一定就比公立学校要高,因为她曾亲眼见证过几位不怎么样的老师从公立学校跳槽到私立学校,为此她甚至怀疑私立校的教学能否达到跟公立校相同的水平。



然而公立学校最终交出的答卷显然与他们的师资力量不匹配。那么是在上中学之前所接受的校园教育拉开了学生们之间的起跑线吗?

乔恩之前就读的就是公立小学,虽然他在私立中学里的数学成绩是非常一般的,但在本次交换到公立校的第一天,他只上了一节数学课、学的也是全新的内容,但这里的老师就已经认定:乔恩在公立校的数学成绩至少能够拿到A。



看到这里,我们其实已经能够隐约感觉到,对公立校的众多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他们不自信,并因此在学习方面远远落后于私立校学生的核心因素,也许并不在课堂里,而更多的是发生在教室之外。

是学校的管理出了问题?

答案依然是“NO”。

尽管资金有限,但贝姆罗兹仍建有非常完备的应急处理措施,用以解决课堂上发生的严重违纪现象或冲突,有时需要校长亲自出马才能平息事件。这里还有一间单独的隔离室,用来隔离那些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平均每天就有10到12名学生被送来这里,极端情况下隔离室还会人满为患。



隔离室的负责人表示,这些学生违反校纪甚至打架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源自家庭背景,跟他们来自哪儿无关,有些学生在家里就是无法无天,所以在学校也很难会有十分得当的举止。上课捣乱、违纪、打架,进而导致课程中断、被赶到隔离室,可想而知,这样的学生是没办法正常学习的,因此想提升学习成绩、考入好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则更是天方夜谭。



私立校的校长马克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未成年人很难像成年人一样能够禁受住外界的影响,因此一旦他们的成长环境发生问题,就会把情绪带到校园里,进而影响学业。



 私立学校学生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们在家庭中获取的信息和反馈,跟在学校得到的是一致的。



当然贝姆罗兹的管理者也一直在致力于将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负面影响减到最低,他们运营学校的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管”,而是采取管理与疏导相结合的方式。学校里有一个大厅叫作“樱桃树”,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或者想举报什么事,又或者是为什么事感到难过时,都可以来这里跟各自学院的院长反映、倾诉,校方会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通过“樱桃树”、“白人男生早餐俱乐部”、“课外拳击俱乐部”等一系列关怀、互助措施和课外活动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学校是可靠的,自己在这里是能受到关怀的,并逐渐建立起自信。全校每年有大约五分之一的预算都花在了与精神关怀相关的方面。



然而我们不得不说,即便拥有这么完备的人性化关怀机制,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因为学生放学后在家的时间远比在“樱桃树”等地方接受帮助的时间要长,学校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其家庭坏境。


鲜明的对比与可喜的转变

公立学校的布瑞特出身于本地中下阶层的白人家庭,而私立校生桑德则出生在典型的富人家庭,用他自己的话说:公立校生们很可能对私立校生的刻板印象是——家里不但有豪宅、还有50辆车什么的。这虽然只是一句玩笑,但其实我们不难想象,在沃明斯特的学生中,一定会有来自这样的家庭的,而且并不在少数。



起初桑德还对公立校的课堂有一点好奇,但他的好奇心很快就被布瑞特用实际行动击碎了。布瑞特是一个喜欢上课捣乱的“惯犯”,他不但在课堂上跟其他人随意聊天,还当着桑德的面顶撞了要求他们安静上课的老师。



当桑德问到布瑞特为什么觉得上课捣乱好玩的时候,布瑞特给出的答案也让桑德大吃一惊——他居然认为这是一种“自由”。这种对于“自由”的曲解,显然不是学校的老师教给他的。



爱捣乱的布瑞特是天性恶劣不爱学习吗?显然不是的。

在纪录片的第二集中,娜丝、卡西姆和布瑞特在校长乔·沃德的带领下,如约来到了沃明斯特,再一次跟他们的三位小伙伴重逢、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交换之旅,只不过这次地点换成了乔恩、凯蒂和桑德的“主场”。



在沃明斯特,三位公立校交换生被告知他们上学期间不但要衣着合规,还要早睡早起、被限制使用手机、承担更沉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参加晨会等一系列校园活动。



我们本以为第一集中最淘气的布瑞特一定会受不了私立学校的种种严格规定,但是结果却让我们着实大吃一惊。在公立学校里最淘气的布瑞特却格外地喜欢沃明斯特,甚至主动报名参加了混合见习队(类似军训的活动),并对马克校长表示自己愿意在集体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究其原因,其实是这里的寄宿制度让布瑞特感到自己终于能够摆脱原来在家中的种种不如意,逃离那种看似“自由”、但实际上严重限制了自身发展的大环境,从而重新对自己建立起自信、重新爱上学习、爱上校园生活。从一踏入私立校开始,他一直都在非常自觉地改掉自己的种种坏毛病,努力想要融入私立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并且多次表示自己非常、非常想要留在这里。在影片的结尾处,我们也欣喜地获知布瑞特最后终于得偿所愿,在好心人的资助下成功进入了沃明斯特就读。



在原来的学校,布瑞特之所以选择了那条所谓的“自由之路”,其实是迫于无奈。在之后的采访中,布瑞特终于说出了自己不爱学习的真正原因: 他不想做作业只是因为他在家不但没有自己的房间、也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家中的环境也让他无法完全集中精力,最终他只有选择给自己和老师都“节省时间”。



从第一集中的一个小细节我们也可以看出较差的家庭环境对于公立校学生产生了什么样不好的影响:在课后与布瑞特的小伙伴们聊天的时候,桑德发现自己每天6点半就起床的习惯也着实吓到了这些公立校的孩子们——他们每天8点才起床,起床后就玩儿游戏以至于上学前经常没时间吃早饭。



为此,布瑞特和他的同学们决定把私立校的学生称作“外星人”,以示他们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的人。



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是没错,他们的确是来自两个世界的人。

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桑德是沃明斯特的一名走读生,所以他有每天6点半起床的好习惯并不是迫于学校的制度,而是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养成的。然而“布瑞特们”的家长既没有办法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无法顾及他们是否在上学前吃了早饭,就更不用提教育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桑德逐渐发现跟布瑞特相处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不知道该加入他们上课捣乱的小群体还是应该劝阻他们,这让他很是头疼。好在桑德从小就建立起了足够的自律性,同时他平常所处的环境也让他对自己选择的立场拥有着十足的自信,他最终坚定地选择了不与布瑞特他们为伍,依然保持原有的良好学习习惯。



布瑞特的变化和桑德的坚定其实都证明了: 从小浸润在良好家庭环境中的孩子能够将优秀变成一种习惯,很少会受到其他外界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较差的孩子,一旦摆脱了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也能够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留给我们的思考

这部纪录片的意义实际上远远大于“到底是公立校好还是私立校好”这种非常表面化的探讨,而是在于其引发的我们关于“教育到底应该是什么”的一系列深思。

私立学校的纪律看似严苛,但却很少有学生违反它们,遵规守纪、举止得体、认真学习在这里看起来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因为这种自律并不是学校赋予学生的,而是他们从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养成并带来的,只不过在这里被学校经由精心设计的一套制度很好地维护并延续了下去;私立学校也并没有给他们的学生增加额外的自信,而是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及在校园中营造一种“你们就是精英”的氛围而让他们保有与生俱来的那种自信。公立学校的老师们不可谓不努力,但无论他们多么努力,也是没办法把学生本身不具备的东西变到他们身上去的。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私立校的桑德即便走读也能像其他住宿生一样表现优异、成熟稳重并且早已建立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同时公立校的娜丝在极其糟糕的校园环境中也能够达成和私立校学生几乎同样的成就。

片中公立学校校长乔·沃德坚信教育是解开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关键, 然而教育这件事并不仅仅发生在学校,每一个孩子在到达学校前和离开学校后,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另一种形式的教育——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不光要以物质条件作为基础,还要求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帮助其树立自信、养成自律的习惯、形成更加完备人格的重要角色。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其实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长经历中最重要的那个环节,真正好的家庭教育能让孩子获得这样一种宝贵的天赋——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能够茁壮成长。熊老师衷心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家庭教育中获得这种天赋,而每一位家长也都能成为带领孩子获得这种天赋的领路人。

最后,借用影片中出现在公立学校贝姆罗兹走廊中的一句谚语送给大家共勉——人生不能彩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