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彩学习的纯干货
首先感谢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寄来的两本水彩教程书籍,均出自美国水彩大师查尔斯·雷德,今天给大家讲的这一本是《水彩入门》,它针对水彩小白,列举出学水彩时会遇到的问题,同时给予解决方案。
初看封面时,可能中国的绘画爱好者会觉得作者作品过于风格化,不够传统,担心会学不到有用的知识。但是深入阅读进去,会发现很多观点,是很基础且通用的,我在阅读时标出了一些观点,并在旁简要记录了一些心得。今天放到这里,把心得进行了仔细梳理,结合我的水彩经验,还有同学们在水彩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来进行解读。
读书总是有用的,如果在书中有所发现、记住、且运用到了自己的绘画中,那么就是一种莫大的收获与幸福。
书摘——序言:
练习勾勒轮廓,暂停素描并时刻准备好湿润颜料。
创作灵感枯竭的时候就停止绘画,应该充分享受绘画过程,不要沉溺于最终的结果。
做出某个绘画决定时,一定要把邻近元素考虑进去,永远不要勾勒或者绘画任何孤立的物体。
作者更强调于轮廓线的练习,其实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速写、线描等,以线为形式的造型练习。我在和画友同学们聊天时,很多人都会纠结于是否需要先练习素描,也有人因为没有素描基础,而对开始画画产生胆怯;我认为的素描基础,其实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同时把它运用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上。即:它并非是一个必须存在的前题,而是与你的绘画一同成长和进步的。
在我的绘画课上,会经常跟同学们说“该停就停”,也会在课上为大家分配好时间,比如每次作业分成几天,分成几次完成,在什么阶段需要停一下,来看看自己的画,思考一下哪里出现了问题,哪里是进步的地方。很多同学很急于看到最终的结果,所以喜欢一鼓作气,画完才罢休。
但是当我们的疲劳和麻木逐渐显现的时候,绘画的灵感会逐渐消解,这时候的作画会变成机械式的,不带思考的惯性动作。很多时候,我也会犯这样的毛病,很多问题就会在这一阶段出现,慢慢画久了,就会发现这个规律:疲劳时出现的问题会影响最终效果。所以,“该停就停”吧!
我们绘画单个物体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基础练习,增加脑中的“素材库”,最终达到创作的目的,如果给自己一个更高的要求,不妨尝试画一画带有场景的速写或者线描吧!
书摘——调色A
不要回头去在潮湿的平涂色彩中进行修改。
尽可能让颜料自己起作用。
调淡混色时,最大的危险是画笔蘸取了过多水分。
用于混色的笔触过多。
这里谈到的是实际的水彩技法,这几句其实可以分解为两个问题:一是笔触 ,二是水分。在我的水彩课上,发现最多的其实就是这两个问题,对于笔触,大家会用小号的笔来铺大面积的色,如果衔接不是很流畅,那么画面中会出现很多细碎的笔触,这会产生一种凌乱感和不自信感。当我在点评作业时,发现这种情况,会说“碎了”,其实就是笔触细碎;
关于水分,如果笔的水分过多,而画面水分相对于较少时,这时会在纸面上冲出水痕,有些时候这是故意为之,为了做出特殊效果;所以水痕也并非洪水猛兽,我发现同学们在画水彩时,一旦出现了水痕,就会很惊慌,觉得翻车了,其实大可不必焦虑,因为有些水痕也许会弥补画面中的平淡无奇。那如果一定要避免水痕,你需要做的就是了解你的笔头和纸面的水分,因为水永远是从多的地方流向少的地方!
书摘——调色B
注意水彩干燥后色彩会变淡,也没有潮湿色彩那么鲜亮
仅在带有群青蓝、群青紫、熟褐或者熟赭的深色混色中使用象牙黑,绝对不可在中明度或者高明度的混色中使用象牙黑。
这里谈到了水彩的一个规律,就是纸干燥后颜色会相应变灰变浅,这个具体变化的程度,其实与你所用的画纸有关系。在课堂上,也和大家说过这个事,所以在画水彩时要记得这个规律,有时候需要我们刻意讲颜料的纯度和浓度提高。我所用的纸里,唯有阿诗是变化程度最小的,几乎没有变化,果然,水彩纸就是一分钱一分货。记得在另一本水彩书中,作者明确写出了“请不要用糟糕的画纸”,这一点对于画水彩的人来说,一定深有同感吧!
还写了一个调和深色的配方,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对于黑色,永远要慎用!用其他的深色来代替黑色吧!
书摘——绘画过程A
不知道能继续画点什么时,那就停笔不画,绝不可在已经干燥的绘图区域添加深色。
与色彩相比,我们更容易对明度做出错误判断,但明度通常具有更高的重要性。作为图画创作的关键元素,色彩极少与明度产生竞争,除非所用色彩极为鲜明强烈。
所有一切都与简化表现息息相关。
最高的明度效果应该出现在高光区域,其他的高明度效果应该稍微深一点,否则它们就会跟中心聚焦点抢风头。
记住,任何光照区域都不会比高光效果区域的色彩更亮。
第一个摘要,是作者随时都会在书中提到的,可见多么重要!
另外主要的摘要,是和明度有关系,明度就是画面里的黑白灰关系,也是我们常说的素描关系,画面里最亮的地方即为高光,它在素描里通常会留白,在色彩里会体现为颜色最浅,在水彩里,可以是水分最多,颜色最淡,或者颜色最浅的区域。通常画面里最极致的高光不会很多,几处即可。
于是我摘录了这一句:所有一切都与简化表现息息相关。它在书中的语境是作者提倡大家眯起眼睛找寻高光,这个方法在我高中绘画时,老师也告诉我们,眯起眼睛其实会让眼睛聚焦在更重要的部分,会自觉忽略很多细节,有时候“带有策略性”的忽略是绘画中更高级别的举动。
关于明度在水彩中的理解与运用,我在我的水彩课堂上进行了这样的尝试,让同学们先用单色,比如黑色画出一株植物的明度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再去画它的色彩关系,也就是用颜色来完成。这样,在理解正确的明度基础上,再加上色彩关系,画面的两种关系会套嵌起来。
书摘——绘画过程B
用水彩绘画深色颇为不易。
颜料是否足够潮湿?应该能够将笔尖插入颜料容器之中,画笔笔尖应蘸取潮湿的纯色。
深色水彩平涂干燥后颜色会高两个度,制作深色色块并等候其彻底干燥,你将看出色彩会变浅很多。
关于水彩的深色处理,这里作者特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结合自己的水彩经验来说一下:很多同学在课堂上反应,颜色调不深,那么有可能出现两个问题:
一是颜色蘸取不足,颜料过于干燥时,我们很难用笔往下刷出颜料,当然固体颜料的常态就是干燥的,所以更推荐大家使用管状的颜料,我们要尽可能的让颜料是湿润的,比如密封好,常喷水,我则会把颜料盒放到冰箱里,因为北方冬天的室内实在是太干了。
二是笔里或者调色盘里的水分太多,水分多了自然会将颜料稀释,水越多,颜料就越稀,颜色就会越浅,当然无法让颜色深下去了。
由此看出,虽然这本书是以人物和风景作为实例,但是其中对于水彩画的原理,还是很通用的。
摘要里的第三句话,在之前的摘要里也提过,这里再次写出来,是因为它的重要性。我们画深色时,应该对它干燥后的效果有一个预估,这对于经验是一个很高的要求。预估它干燥后会浅了多少,这个“多少”的量,我们在调色时应该用浓度来补上去!
未完待续,后续会将书中更多内容梳理出来,和大家分享。
如果大家读完觉得有用,可以分享给更多爱学习的伙伴!
同时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可以针对摘要,谈一谈自己对它的理解或感受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