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有阶段在做的事,我常常持怀疑态度,生活究竟该保持怎样的状态才是值得心安、愉悦、不假思索去度过的。
这个问题在年长一辈的人眼里,大约总能得到同样的答案,心安一隅的日子总得比漂泊动荡要好些。不过老实讲,如果没吃过沉重的苦,就获得还算不错的境况,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只是生活很容易就把人架上高位,常巧言令色,阿谀逢迎。于是很多时候晃晃脑袋冒出一股子奔跑的劲头,潜意识里自我形象立刻高大起来,内心瞬时清明,甚至对于未来某一阶段的成就也开始有了想象。
但并不是说这样不好,相反绝大多数源动力都产生于对生活的想象。只是没有人知道,现在的我偶尔也会害怕,比那些安于现状却自得其乐的人还要怕,至少他们敢向别人袒露自己的生活,也有心去解决眼前遇到的难题。
而我的思维常常凝固,待在一个地方就感觉要慢慢陷下去,最直接的弊端是逐步减少交际、拒绝交谈和自我怀疑,这种僵硬与麻木就像受到长时压迫的神经,越动弹反而疼得厉害。
在一些时候我想,绝大多数人是会时常感受到自己对于追逐的倦意的,也不是堕落和放弃,就是与以往的热情有所差异,不去争论,不计算得失,甚至不必获取意义。
尽管每一个生活在迷途中的人都很难辨清方向,但将时间线延伸来看,似乎人又一定会在未来某一时点找到出路,迈步前行。
出于对真相的探求欲,我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理性的答案是人只能持续自救,疲倦到麻木的同时一定会有声音在警示,打破当前的节奏,尝试做一些沟通。
这不是劝服将情绪交给旁人,只是希望所有疲倦、茫然以及更糟糕的境遇在被看到的那一刻得以消解。而事实上,我也一直深切地相信人会因为沟通而好转,即便沟通是像这样,毫无目的单方面的自言自语。
而生活究竟该保持怎样的状态呢?或许不再重要,尝试成为一个不过度留恋过去,立足当下也能打动未来的自己的人。
会迷失方向,也会自我拯救,能发现生活中好的风景和无限的可能正不断接近,我觉得这样就够了,新鲜的元气总会不断出现,而这是不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