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人估计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得奖了或是做了某件值得称赞的事情时,父母说的不是说“你很棒”,而是“不要骄傲”这一类的话。
为什么中国父母不爱夸奖自己的孩子?
一部分是可能因为中国人内敛性格,与不爱表达自己的感情有关系,尤其是父亲更不愿意表露,碍于家长的威严、面子而不去夸孩子。
大多传统的父母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批评是一种鞭策,他们害怕孩子因为得到赞美而感到骄傲自满。
有些父母无法接受孩子比自己优秀,甚至有可能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这样的潜意识倾向。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是“选择性注意”,往往是因为没有“看到”孩子的努力。
关注孩子的缺点没有错,但如果只关注到了孩子的不足,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对父母产生不满的情绪以及不愿意跟父母沟通等问题。
家长可以尝试改变自己固有的态度和看法,当孩子进步时可以进行适当的表扬。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受制于自身的认知局限,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大多时候会以父母的评价来定义自己。
在儿童的教育中,需要适当地对儿童表扬和鼓励,这样能够帮孩子建立自信心,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还能更好地促进亲子的关系。
很多时候父母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表扬、怎么表扬,这是中国教育上的短板。
父母在对儿童进行表扬时,可以把重点放在讲述事情的本身,让孩子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行为本身,而不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同时,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的哪些行为是正确的,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促进儿童对自己的理解和评价。
不管是表扬还是鞭策,都要“因材施教”,父母要充分了解儿童自身的性格和特点,然后做出适当及时的肯定、表扬或批评,这样既不会让孩子骄傲自满,也能让孩子在生活、学习上获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