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男孩玩手机被批评后跳楼,爷爷追赶坠亡。孩子真的难沟通吗?

福建13岁男孩,在家一天到晚玩手机不学习,被爸爸批评了几句,他一气之下直接跑到5楼天台跳楼,幸运的是他被下面的彩钢瓦屋顶接住,没有生命危险。

但是,不幸的是,他爷爷为了劝他追上天台,却失足坠落,意外身亡。

孩子只顾玩手机,爸爸批评了几句,却无意中造成了爷爷的死亡,真的是非常令人痛心!

网友议论纷纷,在这件事情中到底是谁的错?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只顾玩手机,父母骂几句就跳楼,现在的孩子真的难以沟通,心理承受能力真是差。

又有人说,孩子正值青春叛逆期,父母大声责骂,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做出过激的行为。

有网友评论说,都是手机游戏害的,这一代年轻人就被游戏毁了。

其实,孩子只顾完手机不学习,家长批评后还冲动跳楼,这些行为固然有错。但是,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犯这些错?

孩子出生时就如一张白纸,纯净无暇,他在为自己的人生,书写每一笔的时候,父母没有没正确指引、教导过?


1.父母从小有给孩子立规矩吗?

有句古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守规矩的孩子说话讲礼貌,遇事懂分寸,在外从不大吵大闹,在家也能听进去爸妈的话。

最关键的是,讲道理。对自己有约束力。

女儿的画画班里有一个男同学,听他妈妈说,上了小学孩子就有接触手机了。但是每天看手机玩游戏的时间控制在40分钟之内。这是她跟孩子共同商量后订出的规矩。

孩子每天主动按时做完作业,便有40分钟的娱乐时间。孩子可以看看他喜欢的iPad,打打游戏,放松放松,劳逸结合。

直到现在,孩子上了初中,看手机的时间改成了1个小时。但是孩子每天会自觉执行,没有说会毫无自制力地看个不停。因为这个规矩,他从小执行,已经成为了习惯。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让孩子完全不接触手机,是不现实的。孩子通过手机,可以听故事,了解世界,学习很多方面的知识。关键是家长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指引,从小给孩子立下规矩,限制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并且坚决执行。

从小给孩子立规矩,这种规矩放在孩子身上的效力,除了是约束,更是教育和成长。让孩子在规矩中,学会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制力。


2.父母自己做好了吗?

好友叶子经常向我投诉,老公一天到晚看手机刷抖音。早上起来就开始刷,吃饭也刷,甚至上洗手间也刷个不停。

7岁的儿子天天抢她的手机玩游戏,一玩就停不下来。每次她斥责孩子,孩子却说:爸爸一天到晚刷抖音,我跟他比,是小巫见大巫。把叶子气个半死。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从小模仿你,学习你。孩子心里会想,你让我不要玩手机,而你自己却一天到晚看个不停。

一个嘴上对孩子说读书很重要,而自己整天却沉迷打麻将、追剧的家长,是不能让孩子真正信服的。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曾意味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相机,脑子是录音机,您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

在孩子还小,对世界还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之前,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等孩子大了,即便可以分辨父母行为对错,大多数情况下也很难逃离长期以来环境的影响,最终还是会接近父母那个样子。

想要孩子不沉迷手机,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正如著名的主持人董卿所言: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


3.应该怎样与孩子沟通?

经常听到父母们抱怨说:自从孩子上了初中,真的很难跟他沟通。你跟孩子说什么,他都好像没听到。多说几句,他就回怼你说:“真烦,别再说了。”

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样?到底孩子们的内心是怎么想的?

一位学生说道:“我现在才明白父母用自己所能理解的最好方式来给我们幸福,可我们总是期望、要求他们以我们的方式来爱我们。”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进入青春期。孩子的表现,对父母的态度,跟小时候大为不同。

  • 不太愿意和父母一起活动,要求独立,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做决定,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尊重

  • 希望得到别人尊重,想尝试成年人的所作所为

  • 喜欢跟同龄人交流,不太向父母开放自己。

  • 情绪不稳定,感到困惑,容易冲动,对行为后果没有清晰的认知。

对于这个思想还不成熟,但却有自己有主见的“小大人”,父母要注意沟通的技巧。

“你什么都不会,一天到晚只会看手机”,“你今天作业做了吗?还在这里看电视”,“你最近怎么回家?测验怎么分数那么低?你看谁谁谁……” 这些都不是沟通,而是单方面的指责。沟通的基础是倾听,是理解。

★我们要用正向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

在家长的眼里和嘴里,不要用否定的眼光和语言指责孩子的某些行为。孩子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和发展性。

在《超级育儿师》一集里,一位妈妈在面对初中沉迷网络游戏的儿子,非常的焦虑。无论是苦口婆心的劝说,又或者是大发雷霆的咒骂,儿子都不理不睬,继续沉迷于通宵玩游戏。

后来在育儿师的沟通下,终于知道了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


孩子说:生活里,无论是什么,都是妈妈百分百的在做决定,他根本无权决定自己的事情,只有在游戏里,才能体现自己做决定的成就感。

所以,他沉迷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在这里,他能够控制一切,能够获得朋友,能够得到来自他人肯定的价值感。

所以说,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必定有其原因。父母要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对于孩子做的好的行为,我们要给予鼓励和赞扬。做的不好的行为,我们要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去跟孩子沟通,而不是斥责与责罚。

用共情性沟通

孩子遇到问题和困惑,我们要以共情心与他沟通。

例如孩子说:“学习真累,真的不想学了。”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先来一顿批评。你想想,孩子还会跟你沟通吗?

好端端的诉一下苦,却无端端地引来了你的一顿臭骂。孩子肯定会想,以后的心里话再也不跟你说了。

我们应该首先与孩子共情,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其实我们小时候也觉得学习很苦,真的放弃的心都有了。但是后来一想,现在不吃苦,那肯定将来要吃苦。这个道理是很显然的。你这样说孩子是不是容易接受多了?而且也愿意向你诉苦了。

其实孩子的很多行为,也只是一种发泄,他希望引起父母注意,引起父母的共情,从而让父母更了解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鼓励和支持。

父母从小的积极正确指引、沟通、鼓励和支持,是孩子避免走向极端行为的护身符。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鼓励。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正确积极的指引和理解下健康的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爱是痛苦的么 让你痛苦的不是爱 因为 我们一生都在爱别人 从未爱过自己
    一凡SU阅读 140评论 0 0
  • 早春, 枝头绿树抽芽。 青青白白,很有朝气。 清晨, 买卖最火的, 当属早点铺子了。 被人簇拥的小笼包子铺。 整条...
    白哉之千本樱阅读 179评论 1 0
  • 凌晨一点钟 未眠 不知从何时起,未在十二点钟入眠了。熬夜会让人身体不舒服等,缘故其实都懂,可是为什么我却不肯合上眼...
    豌豆糕阅读 171评论 0 0
  • 怕… 新型冠状病毒侵袭武汉,忽然之间武汉就成了重灾区。朋友圈到处都在说病毒,沸沸扬扬铺天盖地。昨天出门会零星看到些...
    LIZILIZI_d2be阅读 193评论 0 0
  • 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6:30 就寝:12:00 天气:晴好 心情:还算好吧。感冒了!终于确诊,应该是风寒性的感冒...
    上午咖啡下午茶阅读 30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