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问题”藏不住真问题


       "学习停留在表面,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工作缺乏创新,满足于完成常规任务;服务意识有待加强,与群众联系不够紧密……”,可能很多人在工作学习中都遇到过这样的经历,每当遇到自查自纠等问题时,首先要做的不是认真反思,而是去找“万能模板”套一套,然后生成一份看似完美的“通用症断书”。将真实问题“模糊化”如同万金油一样,被熟练的涂抹在不同人的“病灶”上,让反思整改的初衷落空。“万能问题”的频繁出现,像一块模糊的遮羞布,看似覆盖了问题,实则掩盖了真实的病症,只有撕破这块遮羞布,才能让真问题浮出水面。

       “万能问题”的实质是讳疾忌医的思想作祟。将自身问题“模糊化”,本质上就是逃避责任,通过笼统的解释替代有针对性的回答,就像医生不敢触碰真正的病灶,只开一些不痛不痒的安慰剂。这种逃避行为一方面来自于自身“避重就轻”的畏难心理,害怕具体问题暴露了自身的能力短板,索性敷衍了事,把自我纠正当成了“走过场”,凑满字数、走走形式就当了事;另一方面可能源自“极致完美”的评价体系,有些地方将“问题清单”和工作能力直接挂钩,暴露问题就是“能力不行”,藏住问题就是“工作出色”,这种不允许存在问题的评价体系,迫使大家趋利避害,将真实问题藏起来,让自己看起来“很完美”。

       直面问题才能自我成长。查摆问题本质上是自我革命,需要直面短板的勇气,首先要从思想上纠正逃避问题的心理,查摆问题不是为了“揭短亮丑”,而是为了“查漏补缺”。直面问题要做到“每日三省吾身”,每天对工作学习进行复盘,总结出现的失误和不足,通过这种精准的自我反思,主动寻求反馈,将不足“亮出来”,才能找准病症,对症下药。成长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在一次次的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中,一步步实现自我价值,一步步变得优秀。

       包容错误才能协同发展。容错环境的缺失是滋生“万能问题”的土壤。很多单位对“万能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具体问题却上纲上线,这种“无问题就是优秀”的评价导向,倒逼大家学会“包装问题”。根治“万能问题”就要培育“容错试错”的组织文化,让暴露问题成为职场美德,对那些因敢闯敢试而出现的问题给予肯定,对掩盖问题拖延问题的人严肃问责。允许问题存在,才能找准病灶,精准医治,将“个人问题”转化为“系统问题”,将“互相职责”变成“共同优化”,当查摆问题变成协同共进的宣言,才能将自我反思、精准改进落到实处。

       反思昨日事,方知今日非。自查自纠的意义不在于写一份报告、完成一次任务,而在于找到问题、精准改进。撕下“万能问题”这块遮羞布,既要个人有自我革命的勇气,直面自身短板,又要组织有容错试错的机制,包容干事创业中出现的问题。当查摆大会变成自我成长的仪式,打破形式主义的桎梏,让自我反思回归本质,我们才能在自我革新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