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认真听了一节刘老师的微课: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探讨。在这里我将内容进行梳理:
微课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游戏是什么?2.网络成瘾的原因是什么?3.面对网络成瘾的解决对策。
一.游戏是什么?
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游戏相伴,游戏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作为成人的你,在面对孩子游戏的时候,如果你能退己急人的时候,你会看到更加清晰。游戏的特点是给人获得快感、参与互动。
对于游戏我们不要评判好还是不好,我们要看待其背后的意义。但是游戏的好与坏又怎样看待呢?
其实游戏也能给人带来正向的东西,有符合社会期待的东西,当然又让人焦虑的。不同的人碰到了不同的东西出现了问题,只不过表现的状况不同而已。比如:碰到情绪会是抑郁,碰到节食是厌食症,碰到网络是成瘾……,所以遇到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表现,我们要看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所以问题不在于游戏,而在于成瘾的原因。
二、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具体诊断标准:
1.平均每天非工作、学习时间连续上网6个小时以上;
2.病程3个月,并对网络有冲动感,停止网络之后,有不适感、烦躁感,需要通过其它电子产品进行缓解;
3.网络使用无法控制;
4.对网络使用非常依赖,放弃其他的爱好
……
其实生活中出现上述情况之一就判断为网络成瘾,但是这样的人非常的少。
思考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生活中很少有或者没有工作成瘾、学习成瘾、考试成瘾的人呢?要回到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成瘾的生理机制:大脑中有一个原始的回路,即奖赏机制,通过外界刺激不断的分解多巴胺,给人带来快感。
但是工作、学习很难或者很少给人带来快感,而游戏在机制上非常容易激发多巴胺,所以就清楚了为什么没有什么工作、学习等成瘾了。
但是我们同样要思考一个问题,在面对网络游戏,却只有少数人会出现成瘾呢,这就需要探讨影响网络成瘾的原因:
1.人格因素:低自尊、被动、依赖、人际关系远离等;
2.环境因素:环境单一,缺少新意、无聊;
3.行为方面。
往往网络成瘾的人是处理压力的应对策略已经失效了。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认为,对于成瘾看法:成瘾充当了性满足的替代品。
那么,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先来青少年成长的心理需求:
1.澄清自我现象,我是谁,我到底做什么,接受自我身心的形象;
2.对于性别角色进行肯定,处理遇到的原始欲望,比如男女生之间恋爱;
3.开始在精神上要求独立,这是人生的第二次独立,希望在精神上与父母分开。
对于青少年,首先肯定是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这种独立、亲密、合作的等满足自我效能感的需要,但是当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之后,会考虑通过网络游戏进行寻找。
孩子游戏成瘾其实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系统问题,是什么让他无法满足,是什么让他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心意的刺激?
三、网络成瘾的应对策略。
首先讲一个实验:
小白鼠吗啡成瘾实验:这是一个对比实验,一只老鼠生活在非常拥挤的环境中,另一只生活在非常舒适的环境中,同样都有一种含有吗啡、老鼠自己也知道的溶液,处在拥挤环境中的老鼠最先去喝溶液。
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环境丰富对老鼠依赖具有干预作用,这同样可以说明青少年网络成瘾是应对生活方式所产生的策略。那么
1.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能有什么东西可以让青少年更有自我效能感,满足必要的生活需求呢?
2.是什么原因使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一些需要的东西呢?
刘老师结合自己多年咨询经验认为,对于成瘾治疗比较恰当的方法是因势利导,如何进行疏导呢?
用其他因素代替游戏。
在这个过程中刘老师举了很多例子,比如网络成瘾的少年后来因为恋爱,为了照顾女朋友,慢慢的走出了网瘾。
最后讲到,对于青少年而言,父母是孩子做好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我不在影响孩子的成长,对于青少年孩子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父母要学会有耐心的、有勇气的去等待,如果父母能端正心态,往往好的结果都会来,而且来的不会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