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边 2022年8月29日,整理于 宁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厚“德”的人,就像“赤子”一样。什么叫“赤子”?“赤子”就是婴儿。因为初生的婴儿身上带着微微的红色,所以叫“赤子”。婴儿状态,是与生俱来的,至善至良、至纯至洁的状态,反映的是纯粹的本性,是得“道”的象征。
婴儿,至善至纯,毒虫不盯,猛兽不咬,恶鸟不抓。当然,大家千万不要去做实验,把婴儿拿到野外看看毒虫会不会咬他。不过,确实有真实的案例,人类的婴儿,遇到了狼,不但没有被吃掉,狼还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长大。这里面的反应的人性、动物的兽性,是不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一番呢?
因此,老子说,一个人有着深厚的德行,就好比是刚刚出生的婴儿。动物感知不到敌意和危险,即使是蜂蚁蛇蝎这类毒虫,也不会去蜇刺他;即使是虎豹这样的猛兽,也不会用爪子抓他;即使是鹰雕这样的凶禽,也不会扑向他。或许,真有这种可能。
我们每个人诞生之初,都是婴儿。但我们怎样在经历了几番风雨、几度春秋之后,再回到那种状态呢?那是一种纯真、自然的状态,一种精神很充实、很饱满,内心很平和、很顺畅的状态,我们回得去吗?
一切都是倒过来的,我们婴儿时,无知、无欲、无为,可是慢慢地开始有知、有欲、有为,因为受到外界的引诱,内心产生贪念,内外夹攻,就慢慢走上歧路,走上偏道。然后由明道、正道、行道,才慢慢修行,面对欲望能控制,面对诱惑能把持,受到打击和挫折内心能调适,逐渐的又把自己返回来。“返本归元”,这是或许是老子所希望我们做的事情,也可能是我们在尘世间修行一场的意义。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
这里的“牝牡之合”,就是男女交合;“朘作”的“朘”,意思是小男孩的生殖器;“朘作”的“作”,意思是勃起,“终日号而不嗄“的“嗄”,意思是气接不上来。虽然婴儿的筋骨特别柔软,但他的小拳头握得非常紧,轻易掰不开;虽然他不懂男女交合的事情,但他的小鸡鸡会勃起,精气旺盛到了极点。虽然他整日大声哭喊,但是他的声音非常清亮而不沙哑,这是因为他精气、元气充实饱满,内心极其恬静柔和。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懂得和谐的作用,处事就会持久;懂得遵循自然规律,会越来越明智。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这里很多人理解的是表面的意思:“对身体好,是吉祥的,心让你变得更强”。这个理解是错误的,是误解。“益生”,指的是欲望很多、贪生怕死、放纵自己;“益生曰祥”的“祥”,可不是吉祥的“祥”,而是征兆,是不祥的征兆。这句话的正解是,“欲望太多是不祥的征兆,心气太大是逞强的表现。”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物壮则老”,“壮”难道不好吗?壮不好,但这个壮,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壮。
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古人云:三世为将后必衰。赵国赵奢为天下名将,他的儿子赵括却身死长平;秦朝王翦为秦国统一立下赫赫功勋,他的孙子王离却被项羽斩杀;李广为西汉名将,但后代却下场凄凉。古时如此,如今也是没有变过。
世间万物,发展到极为强壮的时候就会走向衰败。无论什么都不可能永远处于强盛,盛极而衰,泰过则否是万物发展的规律。越强大的事物衰亡得就越快,正如王昶所言:“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这里的壮,笔者的理解是虽然强大强壮但和能力、德行不匹配,是一个外强中干、强弩之末的状态。这是不合于“道”的,不合于“道”,那你就会“早已”,就是很早挂掉。
思考:
从修身的角度,永远让自己处于更“壮”的路上,但是不要让自己处于“壮”的顶点。这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道理。
无论是管理、教育还是自我修身,能够懂得虚静柔和,懂得和谐的作用,就能够做到通达圣明。一旦骄奢淫逸,听从自己内心的欲望去行事,或者逞强,意气用事,必然带来不祥的后果。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日明。益生日祥,心使气日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