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之前多用心,上小学后少操心

九月开学季之后,听了、看了太多的吐槽,家长们(多是妈妈们)对孩子新入小学后各方面的应接不暇,种种的焦头烂额,各科老师比拼似的布置作业,拼音、字母、算数一个都不会少,加上作息的改变,累了孩子,愁了家长。但是我身边也有例外,一个同事她的儿子刚升入教育强区的区重点小学一年级,看她却是云淡风轻,稳坐钓鱼台,未起一丝波澜。问她,答道,“前几年的努力辛苦就是为了今天能够轻松!”她的儿子每天在学校里就轻轻松松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回家后先完成她事先制订的学习计划,之后就是自由活动时间了。儿子的新入学生活一切按部就班,全在她的预期、掌控之中。如果父母在上小学前多花些心思,培养起学习习惯、自学能力,上学之后能省去好多事,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借鉴。

培养学习兴趣。这点很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学习兴趣之后,从家长“要她学”变成“她要学”,但是学习兴趣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一步步引导,首先是提供丰富的资源供孩子选择,让孩子对书本感兴趣,从小爱上阅读,学会从书本上吸取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其次家长多鼓励多刺激,吸引孩子通过学习探索广阔的世界。

适当随大流。尽管社会上、各种舆论对学前班多有指责,但我们处在大形势下,大家都在学,不学肯定落后,据说有些学校会飞快的把拼音讲完,零基础的孩子肯定摸不着北。学一些基础的知识,让孩子先入了门,认认字,学学拼音、会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培养起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能较快的适应一年级的学习。

贵在每天坚持。没有计划,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或是顾此失彼,重视了英语启蒙,忽略了国学诵读;重视了书本知识,忽略了体能发展。分阶段制定一份学习计划表,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根据孩子的进度情况,适时作出调整,每天对完成情况进行打勾,对家长和孩子都是一种督促。分配好每天的时间,中英文阅读、数学启蒙、室外活动,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积沙成塔,打好地基,建成高楼。

作者:涵好有你,文科硕士,四岁宝妈,关注育儿、亲子阅读,更多原创内容愿与您分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