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两边是各色卖饰品、乐器、小玩意的,还有各种果脯果仁、糕点、鲜果、茶饮等让人流口水的零食。有个小摊子前面围了很多孩子,当中一位消瘦的老人拿着签子捏捏刻刻。看身形老人年轻的时候一定是颀长高大的类型。这是一处面人摊,五花八门的面人,有唐僧师徒,有神仙道士,有仕女有英雄,有十二生肖,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一个个站在竹签子上等待检阅的样子,生动又可爱。但是老人最爱刻的还是一对佳偶。女子银白色披风,披风上的牡丹花清晰可见,帽子搭在头上,笑盈盈地看着旁边的男子。男子一身青衫,手执鱼形花灯,那是这个女子送的。这一对面人被面对面插在最高的地方,不单卖。卖出去就再捏一对补上。
如果仔细看的话,面人男子英俊的面孔与老人竟有几分相似。
——那是他们初见的情景,那年上元佳节,人声鼎沸,灯火璀璨,她看他认真捏面人的样子,就用花灯换了他一个面人。
面人是黄培元家传的手艺。他还有一个妹妹青儿,青儿生得水灵,人见人爱,赶庙会的时候,被教坊的虔婆相中。于是,父亲就把她送到了教坊,连年战乱,流寇四起,这本是很平常的事,父亲的面人生意也不足以养活四个人。青儿有机会也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兄长,顺便把新学的字都教给哥哥认识,唱词也唱给他听。
再大一些,黄培元就开始四处打零工补贴家用,散工一般都是力气活,因此黄培元练就一身腱子肉。逢年过节也出一个摊子捏面人,由于他外形俊朗,倒是有不少大姑娘小媳妇光顾。
——当然,因此黄培元要交的保护费也比别人多三倍。
自己出摊的第一个上元节,培元就得到一盏鱼灯。当时一顶轿子停在面人摊旁边,黄培元抬起头看见轿窗映出半张脸,一双含笑的眼睛往自己摊子方向觑来,轿窗帘子被一支玉手扶起。培元心念一动,手指飞扬,一只面塑的鸟渐渐成形,青翠的羽毛纹理清晰可见,非常精巧——正是一只青鸟。那一位小姐走下轿子,亲手执灯走到他跟前,提出要换他的面人,他抬头迎上精致的面容,想都没想,慢慢站立起来,把刚捏好的青鸟递给她。他跟她讲面塑还没有完全干,半个时辰之内不可以触摸。她颔首接下。
回去之后培元很懊恼,至少应该先问问她是谁家的宝眷,哪怕只是知道她的出处也好哇。因当时那姑娘乘的轿子有四个捕快护卫,后来黄培元接零活的时候十分留意官府的活计,官职人家也去了三五家,都没有打听的机会。
经纪大叔要招几个人去知府后院修花园。本来要找几个瓦工和会雕刻的匠人,培元刚好也在,求着经纪大叔放自己去,工钱都不要了。
一连挨了两天多都没有找到要找的人,其实培元原本就没抱太大希望,就是心里有个念头,不能错过每一个寻找的机会。就在他觉得这次也不会有结果的时候,他听见一阵追逐嬉闹声。
寻声望去,一个一身锦衣缎子的胖小孩举着一只面捏的青鸟向后花园跑来,然后他日夜期盼的人也进入他的视线,一边提着裙子追一边让弟弟不要调皮。
就在这时候,胖小孩绊了一下,那支鸟就飞离了孩子的手,然后撞到假山上,撞成好几瓣。
姑娘顿住脚步,望着碎成几瓣的面块,叹了口气,扭头走了。胖小孩也悻悻地回去了。
整个过程培元就在花园的另一边看着,怀里还抱着盆栽。他原本就只是想知道她来自哪里,这样的身份,他也不适合上前搭话。
出了知府家培元就回去捏了好几只青鸟,有展翅欲飞的,有口衔花枝的,有神话中如凤凰身段的青乌。捏了七只,晾干找了个盒子装起来。带着去到妹妹教坊,形容了一下大概的年龄身形,以及见到她时的场景,请妹妹带给她。妹妹刚好知道知府家的事情,确实有个小衙内才不满六岁,十七八的女孩子只有他的大女儿,不会是旁人。同时培元还得知她的芳名,唤做浮乔。
培元得到回复时已经恍如隔世。辽国被灭之后,在大宋百姓以为可以过几天安稳日子的时候,金兵势如破竹。培元从妹妹教坊回来没多久,州府城池就被金兵攻破,逃难仓促,谁都顾不上谁。妹妹有心打听兄长父母逃难的方向,一路跟着南逃,赶到黄河边上才遇上培元。她告诉哥哥礼物已经带到,当时浮乔姑娘随身拿出一支荷包,作为答复。可惜的是荷包被遗忘在教坊了。
荷包的背面有七个字,青儿念出来,非常拗口,当时她还问过别人那几个字是什么意思,没人知道。
颠沛流离之苦,让黄家一家人不堪忍受,父母年迈,逃难途中相继染上瘟疫,高烧不退,培元顾不上别的,只能带着一家人径直南逃,渡河没多久,父母相继病逝。
几经周折,黄培元和青儿在荆州安顿下来。
后来有青儿原来教坊的姐妹前来投奔,她说逃难途中遇到知府家眷,还曾与他们一道乘船渡黄河,算起日期来,正好比黄家晚了一天。
培元听说时,怅然若失。他和邻居李学究颇为投缘。有一天两人无事一起喝酒,黄培元突然想起妹妹转写给他的七个拗口的字,问起老学究,老学究听完笑着起身回家给他取了一本楚辞。他不明所以。
晚上挑灯把书翻来,翻着翻着他突然就愣住了。那一列字猝不及防打在他的眼中,眼眶湿了都不觉。
这本书上他见到了那七个拗口的字:沅有芷兮澧有兰。紧跟着下一句是:思公子兮未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