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上一次的简书,是去年7月份,其实也反应了我半年没有认真看书的时间,当然这半年也有忙的事,也有迷惘的时候,但是这些都过去了,阅读和写作也慢慢拾起来。这段时间的感受在下一篇中叨叨,还有新西兰的旅行,最后汇成属于自己的《假如真有时光机》。虽然没几个人,但还有零星的关注,已是让我倍感温暖,也权当写给自己的纪念了。
其实关于历史的书读的挺少,并不是对历史不感兴趣,而是不能像一个学者一样去探个究竟,也总喜欢那些奇人异事,对于历史的较真也基本没有。就像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里的故事,而对三国志的历史知之甚少一样。
明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传统中国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汲取的经验和教训。我对这本书及作者的态度非常欣赏,如同之后写的“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
本书从万历皇帝,首辅申时行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和李贽这些万历时期的人分章节抽出各种事件及背后的大环境,通过严谨的史料分析人物的心理。让我们客观去审视大明朝的官僚制度,检视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状况。
首先是万历皇帝,刚即位之初就遇到了一位强势的首辅张居正以及成熟的官僚体制。作为一个皇帝,实际权力则集中在张居正手中。当时文官集团经过的了漫长的时间并且已经发展成一套成熟的制度,天子要做的就是祭祀和一些重要人事任命而已。万历虽为天子,但实际行为却受制于礼义和制度。加上他优柔寡断,无法像自己的叔祖正德皇帝那样去践行自己的所思所想。他无法立自己喜爱的孩子为太子,他想对抗这个体制,但是力量不够,最终他的选择则是以不上朝作为对文官集团的报复。《明史》也有“明之亡,实亡于神宗。”的叙述,万历一朝也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期。
张居正任首辅期间,把持朝政,轰轰烈烈进行了改革,重用戚继光等名将,清丈土地,雷厉风行却也得罪了许多利益集团,他当政十年,大权独揽,实际上完全架空了万历,在位期间无人敢与其争锋,死后却被万历皇帝清算,不但抄家,家属也被流放或囚禁。和张居正不同的是他的继任者申时行终其一生不断地调和皇帝与群臣的关系,这也是使得他并没有轰轰烈烈的政绩,他也认为无事便是最大的功绩。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改变明朝财税制度的弊病,国家的衰落已经无可挽回。
另类的清官海瑞以固执的清流对抗现实社会制度,军事天才戚继光在张居正失势后也慢慢被罢免,最后病逝。最后一位人物李贽,也算是王阳明心学的传承者,但是书中对其描述也颇有意思,吃得到“软饭”也是其本事,他反对思想禁锢,批判重农抑商,算是当时落后社会先进思想的代表。他的很多观点放在现代社会都是完美契合的,也反映当时社会处于思想转变的时期。但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延续了千年,他的奋斗注定没有结果,如果我们突然穿越到那个时代,我们也必然是如此,作者也说李贽的存在可以让我们看到,一定程度上一个倡导思想解放者在当时是怎样的处境,我们也多了一个观察历史的角度。
以史为镜,现在世界已经发展成了更民主更自由的社会,但是如今的局面必定是建立在封建时期历史之上的,我们比古人更加幸运,处于更文明的社会,世界也会一直发展,看看历史,也是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