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毛泽东主席诞辰126周年,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之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至今历历在目。
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今时今日我们不仅要缅怀先人,更应该将他的思想、精神贯彻下去。他传奇的一生留给我们巨大的财富之一就是“毛泽东精神”。
毛泽东式的古为今用
对于国学,毛泽东不建议那种信而好古钻到中华国学里的“书呆子”,坚持读国学的最大特点是同现实生活相联系。
国学在他的“丹青妙手”上与时俱进,言行举止间洋溢着中国精神。
博大宽广的天下胸怀
不仅关注中国人民的命运,也关注全人类的前途,毛泽东博大宽广的胸怀不仅体现在其志存高远过人胆略,就连他所写的诗词都会给人的留下纵横捭阖、气势恢宏的印象。
《沁园春·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寥寥数语把幅员辽阔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念奴娇·昆仑》中“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把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使民族精神充满了博大的世界情怀。
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成常人之所不能成。具有广博胸怀的人更懂得谋划大局胆略过人,懂得什么时候该等待什么时候该行动,面对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今天,不会因为一些小事心浮气躁,浮躁轻动是成功大敌。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做难事方成大业,做难事必有所得。想当年毛泽东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唤起工农千百万,独辟蹊径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道路并取得胜利。
毛泽东曾在1925年提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全力以赴组织领导革命,敢为人先掀起“反帝反封建”高潮,敢为人先并付诸行动这是毛泽东的“中国梦”的真实注脚。
“可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当代企业家争做敢为人先的创新者,敢于结合现有的事物,破局创新再启航,发出新的绚丽火花。
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面对当时中国“一穷一白”的现状,中国共产党人白手起家,凭借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得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毛泽东外出求学的时候,留给他父亲一首诗。字里行间中,无一不透露着锲而不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干劲。
现在的人往往遗忘老一辈“吃苦”的精神贪图享乐,永远呆在舒适圈里的人,他的生活注定是平庸的,只有保持不甘命运之心,才会有直挂云帆济沧海之时。
“实事求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不少言简意赅的古语,被毛泽东发掘而出古为今用。
在那个戎马倥偬的时代,行军、转移途中毛泽东不忘研读的国学典籍。从《尚书》到《诗经》,从《论语》到《孟子》,他都熟读成诵,一部《资治通鉴》都读了17遍,不断品读国学经典、挖掘国学宝藏。
斯人虽去,馨香永存。毛泽东主席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如今幸福的生活,还有那永垂不朽的精神,在悼念毛主席的同时,深刻领会毛泽东精神实质,保持读书学习的习惯,持之以恒终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