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父母总是习惯把外向的人想象为乐观、开朗、热情、自信、进取,把内向的人联想为保守、压抑、退缩、不安、胆怯、不合群。
所以外向的孩子总是比内向的孩子让父母更喜欢
从《内向者的优势》中我们了解到: 简单的说外向的人思考的路径以在我们熟悉的场景中,外向的人能够在人群中频繁切换话题左右逢源,好像什么都知道,但是内向的人却总是欲言又止。
Part 1 内向的形成
其实外向的人习惯的是在说的时候思考,而内向的人必须思考好后再说,仅此而已。
举个栗子:
菲菲妈妈和朵朵妈妈从幼儿园接孩子回家,
在路上遇到了同事王阿姨。
两位妈妈都说:“叫王阿姨好。”
菲菲乖乖叫了人,朵朵害羞得低头,没有开口。
王阿姨说:“哎呀,你们好,你俩孩子太乖了,真可爱。”
然后不忘夸奖蕾蕾“小嘴真甜”。
朵朵妈妈不好意思地说:“我家孩子就是怕生,不爱叫人。”
内向的性格,总是被认为和“胆小”、“怯懦”划等号。而父母也总是容易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善于表达,长大以后会吃亏,其实有问题的并非孩子内向的性格特点,而是父母对孩子内向的性格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肯定。潜移默化之下让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自信。
Part 2. 为什么会内向?
内向的性格往往是由于三个部分组成:遗传基因,家庭教育,成长环境
遗传基因:大部分内向的孩子中,父母中总有一个不善于表达的,这是先天决定,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变得外向,那应该首先改变的是自己的行为方式,所以这点非常难,需要刻意地练习。
家庭教育:这往往是造成内向性格的主要因素。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于冷漠与严厉等都会造成性格内向,很多的案例都表明越强势的父母,他们地孩子会越不喜欢表达。
成长环境:目前国内的社会风气是非常具有攀比性的,崇尚财富成功,对于个体的成长来说非常具有破坏性,大部分孩子在这种攀比性的环境中成长起来都会或多或少的自卑,因为不管你家多么成功,总会有更成功的人。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塑造独立的性格。
从遗传基因,家庭教育,成长环境来看,关键因素还是在于父母的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如果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教育是自由乐观的,那将来孩子就是自由乐观的。孩子本身并不会对内向和外向有好坏的认知,他们还是白纸,靠的是外界传递的信息。
3.内向的利益
沃顿商学院的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教授做过一项有趣的试验,
结果表明内向型的人越来越受到职场的欢迎。
他们通常更会让同事充分地发掘自己的潜力,
而不是独断专行,
让自己的想法影响整个团队。
而这样的人,
也更适合作为团队领导。
内向有内向的好处,各位宝贝的妈妈在日常的教育中应该多给予自己孩子应有的鼓励和肯定,这样的孩子将来也会更加出色
美国一所小学就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
那些各方面发展良好的孩子,
以及特别乐观的孩子,
家庭里起码有一个长辈是非常乐观积极的。
而那些不合群,学习动力不足的孩子家里
则至少有一个特别喜欢抱怨,
或者愤世嫉俗型的人。
所以让我们做一个积极的家长,只要孩子开心,不管孩子是内向还是外向,关键在于家长传递给孩子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