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何处是我的执着?
今天看了《何处是我朋友的家》这部影片,真的觉得,整个人都处于羞愧和自责之中。
故事梗概:伊朗的偏僻山村小学里,一群孩子在课堂里聆听老师讲课。在检查作业的时候,老师发现穆罕德屡次没有完成家庭作业,于是严厉地批评了他,说如若再犯立马开除。老师对学生强调这是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规矩。当天放学后,小男孩阿穆德却赫然发现自己把同桌穆罕德的作业本带回了家。听懂了老师的谆谆善诱,所以阿穆德明白这作业本就是穆罕德继续听讲的凭证。为了把作业本还给同桌,阿穆德曾希望母亲和祖父可以施以援手,但是均告失败。所以,他只能孤身前行,到对面大山里的村落去寻找同桌,归还作业本。然而,由于不认识同桌的家,所以他处处碰壁,遭遇到了无法想象的艰难险阻……本片还获得第42届戛纳电影节艺术电影奖。
本片导演是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阿巴斯在此之前拍过将近16部长短不一的片子,直到《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的推出,才让他在国际电影界初崭头角。此片获1987年德黑兰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1989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艺术电影奖等。这部影片并没有惊世骇俗的场面,也没有给人直接洗脑的众多经典语录,完全是通过一个纯真的孩子的目光来描绘这个世界。说实话,让我身临其境,有种强大的不可忽视的力量把我吸了进去,把我卷了起来,送回了童年……
小主人公阿穆德在寻找朋友穆罕默德的路上,用小小的身躯承载了人性的发掘的力量。可能真的是“只有身处卑微,才能看到世态炎凉。”从影片开始看的时候,我是以一种玩笑的态度去评价这个小男孩的蠢萌。小阿穆德在母亲严厉下流露出的那种胆怯,那种小心思,影片通过一个及其重要细节把这些全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那就是男孩的“眼神”。天啊,觉得已经很久都没有看到过这么无辜,无助,清澈的眼神了!真的被深深地吸引了……简直沉醉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觉得导演真的太棒了,几乎把所有最美好的东西都赋予了小阿穆得。的确,我们要感谢导演。因为这个小男孩,让我们回到了最初干净纯真的童年,除了无忧无虑,还没有欺骗。人的本性就是这样,越缺乏什么,就想要得到什么。再后来,我对小阿穆德是一种心疼的态度,因为他的那双清澈的双眸,没有夹杂任何不该有的罪恶。他可能是天使的化身,没有埋怨,没有放弃,没有被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所污染,只有善良,还有执着。只有一个被人忽视的小目标在心中闪动――远隔大山,执着地为同桌穆罕默德送拿错了的作业本,因为作业本是穆罕默德继续听课的凭证,对他很重要!
可惜……最后的结果,让小小的他有些失望,并没有找到朋友穆罕默德的家,最后那无助的眼神,让我突然想到了《忠犬八公》里的小八,两个影片,两个空间,却是一样的的感情流露……
当时看小八的时候,觉得那只狗太傻了。想着剧情会有大的转变,谁知却是凄凉的结局。没有意外,没有惊喜,剩下的是死别。一个笨拙的背影,一个破旧的火车站,一个每到拐角处就能看到的烤肠店。这些都是穿插于回忆和现实的镜头,而那个背影是支撑整部剧的关键。也同样无助的眼神,让人动容。
当时我随手记了个笔记:《忠犬八公》话不多说,看了一遍哭了三遍的老电影。根据日本的一条具有神奇色彩的秋田犬所拍,真实的故事,真挚的感情,用几个固有的镜头,和叙事蒙太奇以及象征蒙太奇的拍法拍出来的。没有太多的人物和情节,只是围绕小八和一个蹲在火车站等待主人的情景来拍摄。又是在那里,它曾和主人有过一段快乐的时光。到了后来,主人的离世让小八感到一切的孤冷。只是以一只狗的视角来反映人情冷暖,在那里,在它知道的唯一可以与主人再次相聚的地方,一等就是十年,十年……一个人有几个十年,更何况一只狗呢?十年就等于它的一辈子。平时以为自己很固执,很执着,与它相比,我没有它那份执着,说实在的,它的小脑袋想的没有那么复杂,很简单,而我们呢?总是把一切都想的复杂,最终丢失爱和温暖!八公它不管花开花落,只想守住那份曾经自己得到过的温暖,可是却不复存在了。而我们呢?即使得到了也不知道珍惜罢了。很多时候,人对待感情还没有一只忠犬执着。没有那份持久的等待。昙花一现有什么用?小八让我崇拜!
这些全都是感情的话,也是反应内心的追求,阿穆德的那种执着,小八的那种执着,可能现在的我们被私欲占据太多,慢慢地对这些概念刻淡忘了。包括现在热播的《人民的名义》也是如此,李达康的执着,侯亮平的刚直不阿。都是我们所要坚持的,不仅是个人的做人的原则,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如果真的继续某种信念和执着,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行动能战胜内心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