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烈日不管有多么的肆虐和疯狂,一旦入了秋,尽管中午的烈日尽情撒野,但早晚还是微风入怀。这正所谓,岁月抵不过流年,节气就是一把金箍咒。
女儿不到9岁,四年级,在家时,为了她的暑假作业能够完成,我没少当恶人。以至于她用纸巾塞进耳洞来抗拒我的唠叨,真让我手足无措,真心抓狂。
这刚入校十来天,家中空落落,静悄悄,让我还有些不习惯,也有些想她,忆起了暑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阅读的兴趣抵不上电视的魅力。
深知阅读能给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如何培养阅读兴趣是首要的第一步。
讲道理,摆事实固然是听不进去的。
对于看电视可以争分夺妙,见缝插针,连上厕所都是三步并着两步走。而对于阅读,总是讨价还价,卡准每天半个小时间,一分不多的准确把关,多一分也不行。
看电视与阅读的质量完全不一样:看电视可以全神贯注,犹如定海神针一般;阅读则是东张西望,手也东摸西抠,几分钟不到就往厕所跑一趟,我还紧张她身体有恙去挂了专家门诊,一切正常。
电视能准确描述观看内容,阅读则张冠李戴……
这可咋整?
陪读:一则故事先由我朗读一遍后复述,让女儿仔细聆听,我还得注意声情并茂,感情饱满。完毕,女儿又来一遍朗读和复述。
一监督才发现,记忆力好的惊人,我复述只能说个大概,她可是书中内容全部。
原来她是不用心啊……
阅读得让她养成习惯,这个是我目前要解决的二大问题。
都说好习惯是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如何才能让她养成呢?一个习惯只要坚持21天,就会慢慢养成,坚持陪读和监督这是唯一的办法。
字是人的第二张脸,第一张脸无法改变,就努力塑造好第二张脸。
中央一台董卿主持的《开学第一课》,首先讲的是中国的汉字。汉字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一笔一画彰显中国人的气节与风骨。
在我小的时候,父母经常告知我,字是人的第二张脸。先天第一张脸不见优势,努力把第二张脸弄得美观,耐看些。
即便没有专业指导,也能一笔一画写得刚劲有力,决不会歪歪斜斜,摇摇欲坠。
我把当年父母灌输我的言论告知女儿,她不吃这一套。口中还振振有词:“这年头,但凡文件资料谁还用手写稿?要电脑来干吗?当年你们写字认真,是电脑还未普及。”
我一时语塞,竟然无言以对,貌似她说的也有几分道理。片刻才反应过来,我怎能让她牵着我的鼻子走,现在的熊孩子心里想的,可比我们当年宽广得多。
我表情坚定地说:“汉字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我们不能忘根,忘本。正因为电脑普及,写一手漂亮的字更加显得难能可贵。”
字帖买回家,每天两篇。我在她身边时,倒也算乖巧。用婆婆的话说:“家中也只有我只猫还能震住鼠(我女儿属相鼠)。”
暑期一个月的拉丁舞考级顺利过关。女儿迫不急待地收拾好东西,马不停蹄地去了盼望已久的外婆家。
表姐,表弟不止一次催促叫她快些过去。临行前我千叮咛万嘱咐,作业一定带上,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女儿的头如鸡啄米一般爽快答应。
在外婆家真实情况是这样的:跟表姐表弟疯耍,上窜下跳,就差没去拆房顶盖。家里随时一片狼藉,还好150平的大房够三个熊孩些去折腾。玩累了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手中还不忘拿着大把的零食。只是辛苦了外公外婆天天的采买洗煮。我母亲是一个特别爱干净和讲究的人,在面对孙子、孙女时,也只好摇头作罢。而女儿天天沉浸并乐在其中,对于作业忘得九宵云外……
我电话中得知,就对妈妈说:“把你当年对我们姊妹仨的威力和震慑力拿出来。”母亲回复我:“说了,不听,现在孩子不好管。”
我只得遥控指挥,在电话中,女儿给我保证了,我便高枕无忧起来。只待开学时接她回来返校即可。
眼看开学在即,我和夫趋车前往外婆家,一进家门,就询问作业现状。当得知情况,原本心情大好的我肺都快气炸。
轻言细语收效甚微,必放高分贝才立竿见影。
从此,我便没了好脸色,没了好语气,因为只有这样,女儿才能乖乖赶作业。
开学前一天,所有的作业终于在我的高压下勉强完成。因为是寄宿学校,难免有些不舍。
早早吃完晚饭,娘俩便去河边散步。女儿说:“妈妈,我发现你现在不爱我了。”
“为何如此说?”
“天天对我凶巴巴。”
“为何会对你凶,知道吗?”
“知道,就是不爱我了。”
“妈妈对你温柔说话,你总是当耳旁风,只有对你大声喧讲,你才会引起足够重视。索性就把温柔的省略了,直接了当来厉声的。如果,轻声细语讲,你也能用心铭记,我何苦用大嗓门来表达,这不更累人吗?”
女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我以后会改正的。”
“行动是最好的承诺!”我说
此时,微风拂面,吹起我前额的碎发,柔软的风声在我耳边嗡嗡着响,犹如妈妈当年的话在我耳旁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