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加一的和)

主语:

《书·大禹谟》:“六府三事允治。”
《书·伊训》:“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
《书·立政》:“ 三亳 阪尹。”
《书·毕命》:“三后协心,同底于道。”
《六韬·战车》:“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
《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於京。”
《论语·八佾》:“三家者以《雍》彻。”
《论语·阳货》:“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晏子春秋·外篇下二》:“今品人饰礼烦事,羡乐淫民,崇死以害生,三者圣王之所禁也。贤人不用,德毁俗流,故三邪得行于世。”
《左传·桓公六年》:“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左传·宣公二年》:“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左传·襄公三年》:“ 解狐 得举, 祁午 得位, 伯华 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民狎其野,三务成功,民无内忧而又无外惧。”
《左传·哀公十九年》:“三夷 男女及 楚 师盟於 敖 。”
《国语·周语上》:“ 幽王 二年, 西周 三川皆震。”
《国语·晋语四》:“且 晋 公子,敏而有文,约而不諂,三材侍之,天祚之矣。”
《山海经·海外北经》:“ 三桑无枝,在 欧丝 东,其木长百仞,无枝。”
《管子·立政》:“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
《管子·法法》:“君有三欲於民。三欲不节,则上位危。三欲者何也?一曰求,二曰禁,三曰令。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鹖冠子·武灵王》:“三家用此而 智氏 亡, 韩 用此而东分。”
《尸子》卷下:“ 故三王资於辱,而五霸得於困也。”
《庄子·天地》:“ 尧 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封人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於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
《荀子·礼论》:“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荀子·王霸》:“三邪者在匈中,而又好以权谋倾覆之人断事其外,若是则权轻名辱,社稷必危,是伤国者也。”
《吕氏春秋·本生》:“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
《吕氏春秋·任数》:“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废矣。”
《战国策·魏策二》:“ 庞葱 与太子质於 邯郸 ,谓 魏王 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 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 邯郸 去 大梁 也远於市,而议臣者过於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
《仪礼·乡射礼》:“三耦,俟于堂西,南面东上。”
《礼记·王制》:“大国三卿,皆命於天子。”
《礼记·文王世子》:“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
《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礼记·哀公问》:“三者正,则庶物从之矣。”
《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礼记·投壶》:“正爵既行,请为胜者立马,一马从二马,三马既立,请庆多马,请主人亦如之。”
《淮南子·主术训》:“夫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
《淮南子·人间训》:“故三后之后,无不王者,有阴德也。”
《淮南子·诠言训》:“食之不寧於体,听之不合於道,视之不便於性,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汉 董仲舒 《贤良策三》:“是以 禹 继 舜 , 舜 继 尧 ,三圣相受而守一道。”
《史记·律书》:“ 高祖 有天下,三边外畔。”
《史记·天官书》:“三家分 晋 ,并为战国。”
《史记·苏秦列传》:“此三策者,不可不孰计也。”
《史记·张仪列传》:“ 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今三垂已平,唯北边未定。”
汉 焦赣 《易林·丰之需》:“三龙北行,道逢六狼。”
汉 焦赣 《易林·大有之师》:“三火起明,两灭其光。高位疾颠,骄恣诛伤。”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一》:“此三宝者,皆无足而至。”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三母者, 太姜 、 太任 、 太姒 。”
汉 刘向 《九叹·忧苦》:“三鸟飞以自南兮,览其志而欲北。”
汉 扬雄 《太玄·攡》:“三仪同科,厚薄相劘。”
《汉书·诸侯王表序》:“三圣制法,立爵五等。”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从尤功。”
《汉书·艺文志》:“ 三家皆列於学官。”
《汉书·张安世传》:“世书三篋,詔问莫能知,惟 安世 识之。”
《汉书·东方朔传》:“三冬文史足用。”
《汉书·贡禹传》:“ 三工官费五千万。”
《汉书·王商史丹等传赞》:“自 宣 、 元 、 成 、 哀 外戚兴者, 许 、 史 、三 王 、 丁 、 傅 之家,皆重侯累将。”
《太平经·名为神诀书》:“太阴、太阳、中和三气共为理,更相感动,人为枢机,故当深知之。”
汉 王充 《论衡·商虫》:“蛭食人足,三虫食肠。”
汉 王充 《论衡·正说》:“案《礼》, 夏 、 殷 、 周 三家,相损益之制,较著不同。”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五代不同礼,三家不同教,非其苟相反也,盖世推移而俗化异也。”
《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汉 赵岐 注:“於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絶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炎正中微,大盗移国,九县飈回,三精雾塞。”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 有虞 二妃, 周 室三母,修行佐德,思不踰閾。”
《后汉书·杨震传》:“ 羌 虏钞掠,三边震扰。”
《后汉书·王畅传》:“三后生自 新野 。”
《后汉书·党锢传·贾彪》:“ 贾氏 三虎, 伟节 最怒。”
《三国志·魏志·锺繇传》“ 文帝 在东宫赐 繇 五熟釜”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太子与 繇 书曰:‘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
《三国志·魏志·华歆传》“终不毁伤人”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与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三祖之朝,万世不毁。”
《三国志·魏志·鲍勋传》:“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进围 成都 数十日, 璋 出降” 裴松之 注引《傅子》:“ 此三人者,皆人杰也。以 备 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也。”
《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矫矫三雄,至於 垓下 。”
《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三后始基,世武丕承。”
《文选·潘岳〈关中〉诗》:“三祖在天,圣皇绍祚。”
《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三雄鼎足, 孙 启南 吴 。”
《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
《艺文类聚》卷二三引 晋 杨泉 《赞善赋》:“三 郄 好胜,厥身以亡。”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三江 五湖 ,浩汗无涯。”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太牢三牲,曷能济焉!”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此三芝得服之,白日昇天也。”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黄卢子、寻木华、玄液华,此三芝生於 泰山 要乡 及 奉高 ,有得而服之,皆令人寿千岁。”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三光垂象者乾也,厚载无穷者坤也。”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三界流动,以罪苦为场。化尽则因缘永息,流动则受苦无穷。”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
《晋书·周处传》:“三害未除,何乐之有?’”
《晋书·陆玩传》:“朝野咸以为三良既没,国家殄瘁。”
《文选·谢灵运〈会吟行〉》:“两京愧佳丽,三都岂能似?”
《文选·鲍照〈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宋书·明帝纪》:“故五刑殊用,三典异施。”
《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毘黎国》:“三仪灵长於宇宙,万品盈生於天地,孰是空哉?”
《南齐书·武帝纪》:“四爵内陈,义不期侈;三鼎外列,事岂存奢。”
《南齐书·郁林王纪》:“自我皇历启基,受终於 宋 ,睿圣继轨,三叶重光。”
《南齐书·萧赤斧传》:“嗣主不纲,穷肆陵暴,十諐毕行,三风咸袭。”
《南齐书·孝义传·封延伯》:“﹝ 延伯 ﹞侨居 东海 ,遂不至京师。三世同财,为北州所宗附。”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三仁去国,五曜入房。”
南朝 梁武帝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然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魏 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
南朝 梁 刘协 《文心雕龙·哀吊》:“昔三良殉 秦 ,百夫莫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及 魏 代三雄,纪传互出。”
南朝 梁 刘协 《文心雕龙·时序》:“ 应 、 傅 、三 张 之徒, 孙挚 、 成公 之属,并结藻清英,流韵綺丽。”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三伏渐终,九夏将谢。”
南朝 梁元帝《摄山栖霞寺碑》:“风来露歇,日度霞轻,三灾不毁,得一而贞。”
《梁书·陈伯之传》:“臺家府库空竭,无復器仗,三仓无米,东境饥流,此万代一时也,机不可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水》:“ 中牟 在 春秋 之时,为 郑 之堰也,及三卿分 晋 ,则在 魏 之邦土。”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三会济济, 华林 之道未孚;千尺严严, 穰佉 之化犹远。
南朝 陈 徐陵 《长干寺众食碑》:“亦有三心未灭,七反餘生。应会天宫,就斋龙海。”
南朝 陈 徐陵 《代梁贞阳侯与荀昂兄弟书》:“ 贾氏 三虎,岂独贵於前修。”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三世之事,信而有徵。”
北周 庾信《伤心赋》:“三虎二龙,三珠两凤,并有山泽之灵,各入熊羆之梦。”
《北史·隋纪下》:“自三方未一,四海交争,不遑文教,唯尚武功。”
《隋书·史祥传》:“仰惟体元良之德,焕重离之暉,三善克修,万邦以正。”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三衣裁製,部执不同,或缘有宽狭,或叶有小大。”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唐 李峤 《宝剑篇》:“ 吴 山开, 越 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鍔。”
唐 沈佺期 《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明朝题 汉 柱,三署有光辉。”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扶阳 二相, 陈氏 三君,復追美矣。”
唐 王昌龄《夏月花蕚楼酺宴应制》诗:“土德三元正, 尧 心万国同。”
唐 李景伯 《回波乐》词:“侍宴既过三爵,諠譁窃恐非仪。”
唐 李白 《留别金陵诸公》诗:“海水昔飞动,三龙纷战争。”
唐 李白 《梁甫吟》:“力排南山三壮士, 齐 相杀之费二桃。”
唐 李白 《秋日于太原南栅饯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天王三京, 北都 居一。”
唐 杜甫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谬称三赋在,难述二公恩。”
唐 吴筠 《游仙》诗:“三官无遗谴,七祖升云軿。”
唐 孟云卿 《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唐 卢纶 《送彭开府往云中觐使君兄》诗:“一门三代贵,非是主恩偏。”
唐 韩愈《丰陵行》:“臣闻神道尚清浄, 三代 旧制存诸书。”
唐 韩愈 《李君墓志铭》:“五穀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
唐 韦表微 《池州夫子庙麟台》诗:“二仪既闭,三象乃乖。”
唐 牟融 《送僧》诗:“三生尘梦醒,一锡衲衣轻。”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二妙驰轩陛,三英咏袴襦。”
唐 许浑 《闻开江宋相公申锡下世》诗:“位极乾坤三事贵,谤兴华夏一夫冤。”
唐 许浑 《金谷园》诗:“三惑沉身是此园,古藤荒草野禽喧。”
唐 吕岩 《别诗》之二:“三宫自有迴流法,万物那无运用方。”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三一:“天纲运转三元浄,地脉通来万物生。”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二:“大小三峰次 九华 ,灵踪今尽属 何 家。”
《旧唐书·德宗纪下》:“文雅中兴,夐高前代,《二南》、三祖,岂盛於兹。”
《旧唐书·刘子玄传》:“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
《新唐书·百官志三》:“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
《新唐书·崔邠传》:“﹝ 邠 ﹞父 倕 ,三世一爨,当时言治家者,推其法。”
前蜀 杜光庭 《谢恩宣赐衙殿点钟表》:“伏惟陛下二仪覆燾,三景照临,泽浸无涯,惠敷有载。”
前蜀 杜光庭 《忠州谒禹庙醮词》:“三气肇胎,九元裁质。”
宋 梅尧臣《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诗:“四序相盛衰,三辰运光魄。”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御史臺故事:三院御史言事,必先白中丞。”
宋 王安石 《推命对》:“ 桀 紂 之世, 飞廉 进而三仁退,是天人之道悖也。”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餘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
《云笈七籤》(1029)卷一○五:“三山有三府名曰三宫。 西玄山 为 清灵宫 , 葛衍山 为 紫阳宫 , 鬱絶根山 为 极真宫 。”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
宋 苏轼 《轼欲以石易画晋卿难之复次韵》:“ 三峨 吾乡里,万马君部曲。”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三 苏 。”
宋 苏轼 《赠李道士》诗:“腰间大羽何足道,颊上三毛自有神。”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腊雪未消三务起,壬人不用五兵闲。”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赞·第七迦理迦尊者》:“佛子三毛,髮眉与鬚。”
宋 苏轼 《骊山》诗:“三风十愆古所戒,不必 驪山 可亡国。”
宋 苏辙 《和子瞻凤翔八观·秦穆公墓》诗:“三良百夫特,岂为无益死?”
宋 苏辙 《历代论二·汉昭帝》:“故吾论三宗享国长久,皆学道之力。至 汉昭帝 ,惜其有过人之明,而莫能导之以学。”
宋 黄庭坚 《题墨轩和遵老》诗:“平生三业浄,在俗亦超然。”
宋 黄庭坚 《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诗:“二 苏 上连璧,三 孔 立分鼎。”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 博陵 崔倕 ,緦麻亲三世同爨。”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六:“三良臣,谓 盖宽饶 、 韩延寿 、 杨惲 也。”
宋 郑樵 《通志·总序》:“欲三馆无素餐之人,四库无蠹鱼之简,千章万卷,日见流通。”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道释·经》:“贪火既尔,嗔痴亦然。三火炽盛,由我为本。欲灭三火,当断我本。”
宋 岳珂 《桯史·徐铉入聘》:“国初三 徐 ,名著 江 左,皆以博洽闻中朝,而骑省 鉉 ,又其白眉者也。”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冀大觉垂慈,三灵协佑。”
《宋史·选举志三》:“三舍生皆繇升贡,遂罢国子监补试。”
《宋史·洪适传》:“ 由是三 洪 文名满天下。”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我 竇 家三辈无犯法之男,五世无再婚之女。”
元 萨都剌 《登北固城楼》诗:“ 六朝 文物随流水, 三国 江山独倚楼。”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三折:“ 茶茶 ,这三重门里,是你妇人家管的?谁惯的你这般麄心大胆哩!”
《元史·孝友传一·赵毓》:“ 其先,三世同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三教》:“上问曰:‘三教何者为贵?’对曰:‘释如黄金,道如白璧,儒如五穀。’上曰:‘若然,则儒贱邪?’对曰:‘黄金白璧,无亦何妨;五穀於世,岂可一日闕哉!’”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衣和庵主》:“三事衲衣穿处补,一枝藜杖伴身闲。”
明 李东阳 《林亨大修撰得第四男用旧韵贺之》:“三凤岂须夸 薛氏 ,八龙今已半 荀家 。”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五齏、七菹与三臡,总是仙庖珍味。”
明 康海 《王兰卿﹞》第四折:“九天仙客正疑猜,三舍书生莫打乖。”
明 杨慎 《嘉州刘介川进士母寿诗》:“三江化作长春酒,戯綵恒斟 爱日亭 。”
明 杨慎 《华烛引》:“六螭税驾眠 虞渊 ,三爵行栖珠树烟。”
明 杨慎 《升庵诗话·三罗诗》:“ 晚唐 江 东三 罗 , 罗隐 、 罗鄴 、 罗虬 也。”
明 归有光 《汝州新造三官庙记》:“三官者出於道家。”
明 蔡汝楠 《创建大復何先生祠记》:“三仁四科,其致一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惟 朝鲜 、 琉球 、 安南 及 朵颜 、三卫等受朝廷册封,贡赋惟谨,比於藩臣。”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冥游》:“三途渺渺苦无边,长夜漫漫几时晓。”
《金瓶梅词话》第五回:“牙关紧咬,三魂赴枉死城中。”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到我国朝初时,三途并用。”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但恐三灾横至,四大崩摧。”
《明史·光宗纪赞》:“ 光宗 潜德久彰,海内属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构争,党祸益炽,可哀也夫。”
《明史·职官志一》:“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穀,其考核则听於府部。”
《明史·刑法志二》:“三法司曰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
《明史·刘应节传》:“ 通 仓无腐粟, 京 军沾实惠, 密云 免僉商,一举而三善备矣。”
清 钱谦益 《星士陈叟生子》诗:“三奇六合人谁晓,汤饼筵前问乃翁。”
清 吴伟业 《送无锡堵伊令之官历城》诗:“城荒户少三男子,名重人看五大夫。”
清 黄宗羲《汪魏美先生墓志铭》:“七趣三世,如旋火轮,皆炽然而生,求不生者,了不可得。”
清 汪懋麟《题修来画像》诗:“颊上三毛少飞动,此际有待鬚 虎头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曹植司马顺》:“ 吴 江 顾 生 庶其 《三餘漫笔》云:‘三叔, 周 之畔臣,实 殷 之忠臣也。’”
清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外纪·答问》:“三 曹 乐府,多以起句首二字命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何妨。但 南阳 三 葛 ,君得其龙,区区者又何足道。”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紫极三辰正,黄图九域清。”
清 唐孙华 《赠赵松一》诗:“六经贮巾箱,三史供点窜。”
清 吴玉搢 《金石存·汉少室神道石阙铭跋》:“ 嵩山 三石闕, 太室 以隶, 开母 、 少室 以篆。”
《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我説那三姑六婆是再要不得的!我们 甄 府里从来是一概不许上门的。”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三言诗》:“三言诗,《金玉诗话》谓起於 高贵乡公 。"
清 姚鼐 《嘉庆丁巳阻风于繁昌三山矶》诗:“三衣藏服冔,一鉢寄餐薇。”
清 姚鼐 《论墨绝句》之一:“笔法而今论篆画, 江 南三絶自当年。”
清 翁方纲 《两汉金石记》卷五:“ 嵩山 三闕,惟 太室 闕字差小,前铭,后繫官名,各以一圈标界於首,亦金石文所罕见也。”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绪言:“至本朝,三 惠 之学,盛於 吴 中, 江永 、 戴震 诸君,继起於 歙 。”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三:“凡 三国 、 六朝 各史,俱包在内。”

谓语:

《易·繫辞上》:“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管子·立政》:“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
《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荀子·非相》:“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
《荀子·礼论》:“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吕氏春秋·用众》:“此 三皇 五帝 之所以大立功名也。”
《大戴礼记·礼三本》:“礼上事天,下事地,宗事先祖,而宠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汉 班固 《白虎通·号》:“《礼》曰: 伏羲 、 神农 、 祝融 , 三皇 也。”
汉 班固 《白虎通·圣人》:“ 汤 臂三肘,是谓柳翼,攘去不义,万民蕃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於三亲焉。”
唐 韩愈 《董公行状》:“所奏於上前者,皆二帝三王之道。”
《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三年》:“臣 光 曰:治国家者固不可无信。然 彦珣 之恶,三灵所不容, 晋高祖 赦其叛君之愆,治其杀母之罪,何损於信哉!”
宋 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此三乐之始终也。”
《宋史·苏轼传》:“臣之所欲言者,三言而已。”
明 薛瑄 《从政录》:“养民生、復民性、禁民非,治天下之三要。”
明 薛瑄 《从政录》:“不欺君、不卖法、不害民,此作官持己之三要也。”

宾语:

《书·舜典》:“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
《书·舜典》:“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
《书·立政》:“任人、準夫、牧,作三事。”
《书·立政》:“严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
《诗·小雅·何人斯》:“出此三物,以诅尔斯。”
《易·巽》:“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周礼·地官·师氏》:“﹝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
《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
《周礼·春官·太卜》:“掌三兆之法。”
《周礼·春官·外史》:“﹝外史﹞掌 三皇 五帝 之书。”
《周礼·秋官·大司寇》:“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詰四方。”
《周礼·秋官·朝士》:“面三槐。”
《周礼·秋官·司仪》:“令为坛三成,宫旁一门。”
《周礼·秋官·掌客》:“牵三牢,米百筥,醯醢百瓮,皆陈。”
《周礼·考工记·轮人》:“轮人为轮,斩三材必以其时。”
《周礼·考工记·辀人》:“輈有三度,轴有三理。”
《逸周书·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於大庭。”
《老子》:“我有三宝,持而宝之。”
《论语·阳货》:“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论语·微子》:“ 微子 去之, 箕子 为之奴, 比干 諫而死。 孔子 曰:‘ 殷 有三仁焉。’”
《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儼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左传·隐公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左传·僖公二十九年》:“ 介葛卢 闻牛鸣,曰:‘是生三牺,皆用之矣。’”
《左传·宣公四年》:“吾先君 文王 克 息 ,获三矢焉。”
《左传·襄公五年》:“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
《左传·昭公七年》:“备御三邻。”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
《左传·定公十二年》:“ 仲由 为 季氏 宰,将堕三都。”
《国语·周语下》:“以太蔟之下宫,布令於 商 ,昭显文德,底 紂 之多罪,故谓之宣,所以宣三王之德也。”
《国语·晋语四》:“玉帛酒食,犹粪土也,爱粪土以毁三常,失位而闕聚,是之不难,无乃不可乎。”
《国语·晋语四》:“﹝ 晋 师﹞退三舍避 楚 。”
《国语·晋语四》:“ 晋 公子善人也,而 卫 亲也,君不礼焉,弃三德矣。”
《仪礼·士昏礼》:“期初昏,陈三鼎於寝门外东方、北面、北上。”
《管子·法法》:“君有三欲於民。三欲不节,则上位危。三欲者何也?一曰求,二曰禁,三曰令。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管子·兵法》:“定一至,行二要,纵三权,施四教,发五机,设六行,论七数,守八应,审九器,章十号,故能全胜。”
《管子·任法》:“故主有三术。”
《管子·君臣下》:“民有三务,不布,其民非民也。”
《山海经·中山经》:“ 从水 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三足鳖,枝尾,食之无蛊疫。”
《晏子春秋·谏下十》:“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列子·力命》:“ 季梁 得疾,七日大渐……终謁三医:一曰 矫氏 ,二曰 俞氏 ,三曰 卢氏 ,诊其所疾。”
《列子·说符》:“彼三术相反,而同出於儒。”
《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孟子·尽心上》:“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孝经·纪孝行》:“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不为孝也。”
《墨子·杂守》:“诸外道,可要塞以难寇,其甚害者,为筑三亭。"
《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
《庄子·说剑》:“王曰:‘愿闻三剑。’”
《庄子·说剑》:“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荀子·君道》:“要此三欲,辟此三恶,果何道而便?”
《荀子·议兵》:“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
《荀子·礼论》:“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荀子·解蔽》:“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於道者也。”
《吕氏春秋·无义》:“五大夫功非不大也,然不得入三都。”
《战国策·齐策一》:“ 齐 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 ”
《战国策·齐策四》:“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穀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
《穀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臧孙辰 告糴于 齐 ,国无三年之畜,曰国非其国也。”
《穀梁传·宣公十五年》:“灭国有三术。”
《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无六年之畜,曰急;无三年之畜,曰国非其国也。”
《礼记·杂记下》:“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
《礼记·祭法》:“大夫立三庙二坛,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享尝乃止。”
《礼记·祭统》:“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
《礼记·哀公问》:“公曰:‘寡人虽无似也,愿闻所以行三言之道。’”
《韩诗外传》卷一:“ 孔子 曰:‘君子有三忧: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
《韩诗外传》卷七:“是以君子避三端。”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明主贤君必於其信,是故肃慎三本。”
《淮南子·原道训》:“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
《淮南子·墬形训》:“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 丈夫民 、 奇嵇股民 、 一臂民 、 三身民 。
《淮南子·本经训》:“ 舜 乃使 禹 疏 三江 五湖 。”
《淮南子·缪称训》:“夫子见禾之三变也,滔滔然曰:‘孤乡邱而死,我其首禾乎!’”
《淮南子·齐俗训》:“子之宾独有三过:望我而笑,是攓也;谈语而不称师,是返也;交浅而言深,是乱也。”
《淮南子·人间训》:“天下有三危。”
《淮南子·地理志下》:“ 吴 东有海盐 章山 之铜, 三江 五湖 之利。”
《史记·殷本纪》:“ 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
《史记·秦本纪》:“法初有三族之罪。”
《史记·秦本纪》:“﹝ 文公 ﹞十年,初为 鄜畤 ,用三牢。”
《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巿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史记·平準书》:“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
《史记·蒙恬列传》:“昔者 秦穆公 杀三良而死,罪 百里奚 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繆’。”
《史记·司马相如传》:“挈三神之驩,缺王道之仪,羣臣恧焉。”
《史记·酷吏列传》:“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
汉 刘向 《说苑·君道》:“於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
汉 刘向 《说苑·政理》:“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彊者之政胁之。”
汉 刘向 《说苑·尊贤》:“ 孔子 曰:‘ 管仲 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
汉 刘向 《说苑·脩文》:“礼有三仪,知之乎?”
《文选·扬雄〈羽猎赋〉》:“虽颇割其三垂,以赡齐民。”
汉 扬雄 《法言·修身》:“天下有三门:由於情欲,入自禽门;由於礼义,入自人门;由於独智,入自圣门。”
汉 扬雄 《法言·修身》:“天下有三好:众人好己从,贤人好己正,圣人好己师。”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 汤 法三圣。”
《汉书·刑法志》:“ 高祖 初入 关 ,约法三章。”
《汉书·艺文志》:“人更三圣,世歷三古。”
《汉书·刘向传》:“王者必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也。”
《汉书·张良传》:“南有 巴 蜀 之饶,北有 胡 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
《汉书·王吉传》:“先是京兆有 赵广汉 、 张敞 、 王尊 、 王章 ,至 骏 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前有 赵 、 张 ,后有三 王 。’”
《汉书·扬雄传上》:“感动天地,逆釐三神。”
《汉书·扬雄传上》:“方将上猎三灵之流,下决醴泉之滋。”
《汉书·酷吏传·杨仆》:“怀银黄,垂三组,夸乡里。”
《汉书·叙传上》:“ 商鞅 挟三术以钻 孝公 。”
汉 王充 《论衡·商虫》:“人腹中有三虫。下地之泽,其虫曰蛭。蛭食人足,三虫食肠。”
汉 班固 《白虎通·封公侯》:“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
汉 班固 《白虎通·封公侯》:“人有三尊:君、父、师。”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荐三牺,效五牲;礼神祇,怀百灵。”
《文选·班固〈典引〉》:“答三灵之蕃祉,展 放唐 之明文。”
《文选·班固〈答宾戏〉》:“ 商鞅 挟三术以钻 孝公 , 李斯 奋时务而要 始皇 。”
《文选·班固〈幽通赋〉》:“震鳞漦于 夏 庭兮,匝三正而灭 姬 。”
《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许慎 《五经异义》:“天子有三臺,灵臺以观天文,时臺以观四时施化,囿臺以观鸟兽鱼鱉。”
汉 张衡 《灵宪》:“天有三辰,地有三形。”
《文选·张衡〈南都赋〉》:“推 淮 引 湍 ,三方是通。”
《文选·张衡〈东京赋〉》:“张大侯,制五正,设三乏,厞司旌。”
《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汉 郑玄 注:“ 周 天子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内朝之在路门内者或谓之燕朝。”
《礼记·祭法》“曰司命” 汉 郑玄 注:“司命主督察三命。”
《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公薨于路寝” 汉 何休 注:“天子诸侯皆有三寝,一曰高寝,二曰路寝,三曰小寝。”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进忠言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欧冶子 、 干将 ,凿 茨山 ,洩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毕成, 风胡子 奏之 楚王 。 楚王 见此三剑之精神,大悦。”
《后汉书·崔骃传》:“乃称疾而屡復兮,歷三祀而见许。”
《后汉书·杨震传赞》:“ 震 畏四知, 秉 去三惑。”
《后汉书·刘陶传》:“ 陶 明《尚书》《春秋》,为之训詁,推三家《尚书》。”
《后汉书·张衡传》:“过 少皞 之 穷野 兮,问三丘乎 句芒 。”
《后汉书·马融传》:“軼越三家,驰骋五帝。”
《后汉书·西羌传·羌无弋爰剑》:“﹝ 爰劒 ﹞与劓女遇於野……遂俱亡入 三河 閒。”
《太平广记》卷二二九引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 刘表 跨有南土,子弟骄贵,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受七升;次曰仲雅,受六升;次曰季雅,受五升。”
《太平御览》卷八四五引《典论》:“ 刘表 有酒爵三,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伯雅容七升,仲雅六升,季雅五升。”
三国 蜀 诸葛亮 《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深蒙 薛公 折节之礼,而无 冯諼 三窟之效。”
《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夷三族” 裴松之 注引《魏略》:“﹝ 丁謐 ﹞虽与 何晏 、 邓颺 等同位,而皆少之……故于时谤书,谓‘臺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 默 作疽囊。’三狗,谓 何 、 邓 、 丁 也。 默 者, 爽 小字也。其意言三狗皆欲囓人,而 謐 尤甚也。”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頫眺三市,孰有谁无?”
《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散三年之畜,以为一年之资,匡困补乏,以悦天下。”
《三国志·吴志·步骘传》:“近 汉高祖 擥三杰以兴帝业, 西楚 失雄俊以丧成功。”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求名而亡,欲盖而章,书 齐 豹 盗、三叛人名之类也。”
晋 陆机 《吴大帝诔》:“体和二合,以察三精。”
《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乃眷三哲,俾乂斯民。”
晋 左思 《蜀都赋》:“经 三峡 之峥嶸,躡 五屼 之蹇滻。”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引三景于明堂,飞元始以鍊形。”
晋 葛洪 《神仙传·老子》:“﹝ 老子 ﹞耳有三漏,足蹈二五,手把十丈。”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之五:“尚未酬其始誓之心,况答三业之劳乎?”
晋 法显《佛国记》:“我今但欲杀三毒贼。”
《晋书·天文志上》:“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晋书·乐志上》:“ 考览三代礼乐遗曲,据功象德,奏作《武始》、《咸熙》、《章斌》三舞,皆执羽籥。”
《晋书·阎缵传》:“又本置三率,盛其兵马,所以宿卫防虞。
《晋书·刘舆传》:“时称 越 府有三才: 潘滔 大才, 刘舆 长才, 裴邈 清才。”
《晋书·刘琨祖逖等传论》:“励其贞操,契寒松而立节,咸能自致三鉉,成名一时。”
南朝 宋 裴松之 《上三国志表》:“臣前被詔,使采三国异同,以注 陈寿 《三国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 遂在三君之下, 元礼 居八俊之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 顾长康 画 裴叔则 ,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 顾 曰:‘ 裴楷 儁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南朝 宋 谢庄 《求贤表》:“ 成子 举三哲而身致 魏 辅; 应侯 任二士而己捐 秦 相。”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懋陈三道之要,以光四科之首。”
《南齐书·高帝纪上》:“相国位总百辟,秩踰三鉉。”
《南齐书·乐志》:“五玉既献,三帛是荐。”
《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气茂三明,情超六人。”
《文选·沈约〈齐故安隆昭王碑文〉》:“协隆三善,仰敷四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鎔裁》:“草创鸿笔,先标三準:履端於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於中,则酌事以取类;归餘於终,则撮辞以举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自 安 和 以下,迄至 顺 桓 ,则有 班 傅 三 崔 , 王 马 张 蔡 。”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序》:“启十地以辩慧宗,显三諦以詮智府。”
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唱导·昙光》:“ 宋 明帝 於 湘宫 设会,闻 光 唱导,帝称善,即敕赐三衣瓶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 蜀 有三都,谓 成都 、 广都 ,此其一焉。”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食有三芻。”
《魏书·高祖纪下》:“初立党、里、邻三长,安民户籍。”
《魏书·燕凤传》:“北人壮悍,上马持三仗,驱驰若飞。”
《魏书·高允传》:“ 赵 实名区,世多奇士,山岳所钟,挺生三 李 。”
《魏书·孙绍传》:“事恢三灵,仁洽九服。”
《魏书·食货志》:“ 魏 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
北齐 杜弼 《檄梁文》:“位此三吏,邑啟千社。”
《南史·后妃传下·陈后主张贵妃》:“ 至德 二年,乃於 光昭殿 前起 临春 、 结綺 、 望仙 三阁,高数十丈。”
《北史·周本纪下》:“十二月癸巳,集羣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
《北史·牛弘传》:“ 魏文 代 汉 ,更集经典,皆藏在秘书内外三阁,遣秘书郎 郑默 删定旧文。”
隋 智顗 《法华夕句》卷八下:“若作三逆,教王、毒爪并害佛摄。”
《隋书·音乐志下》:“巾车整三乏,司裘饰五正。”
《隋书·韦世康传》:“志除三惑,心慎四知。”
《隋书·隐逸传·徐则》:“﹝ 则 ﹞善三玄,精於议论。”
唐 寒山 《诗》之二一三:“可畏三界轮,念念未曾息。”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沙门法服,惟有三衣。”
《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 唐 孔颖达 疏:“诸诗未有一篇之内备有风、雅、颂,而此篇独有三体者。”
唐 骆宾王 《上齐州张司马启》:“挫三端於情锋,朝九流於学海。”
《管子·君臣下》尹知章 注:“人不务三,则馁饿成变,故民非其民也。”
《法苑珠林》(668)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稜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唐 宋之问 《游称心寺》诗:“释事怀三隐,清襟謁四禪。”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 李公 ( 李乔 )有三戾:性好荣迁,憎人昇进;性好文章,憎人才笔;性好贪浊,憎人受赂。”
唐 刘知几 《史通·补注》:“如 韩 、 戴 、 服 、 郑 钻仰六经, 裴 、 李 、 应 、 晋 训解三史,开导后学,发明先义,古今传授,是曰儒宗。”
唐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序:“戏謔而逢规诫,指讽而见师表,益过三友,岂易得哉?”
唐 武平一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诗:“玉府凌三曜,金坛驻六龙。”
唐 陶翰 《望太华赠卢司仓》诗:“行吏到 西华 ,乃观三峰壮。”
唐 牛肃 《牛应贞》:“学穷三教,博涉多能。”
唐 王维 《同崔傅答贤弟》诗:“更闻臺阁求三语,遥想风流第一人。”
唐 权德舆 《酬灵彻上人以诗代书见寄》诗:“已取贝多翻半字,还将阳燄諭三身。”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及得三 王 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
唐 刘禹锡 《代郡开国公王氏先庙碑》:“未几,復以能通《道德》、《南华》、《冲虚》三真经进 盩厔 尉。”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挛踠、瘻、癘,去死肌,杀三虫。”
《通典·礼五》(801):“ 周 制,天子立三社。"
《通典·礼五》:“诸侯立三社。”
唐 马总 《意林》附编引《裴氏新语》:“ 汉祖 驂三龙而乘云路,振长策而驱天下。”
唐 许浑 《亡题》诗:“ 商岭 採芝寻四老, 紫阳 收朮访三 茅 。”
唐 吕岩 《敲爻歌》:“似此逍遥多快乐,遨游三界最清奇。”
唐 陆龟蒙 《闲居杂题·饮岩泉》诗:“已甘 茅洞 三君食,欠买 桐江 一朵山。”
《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亲见无边三世佛,故号 维摩 长者身。”
《旧唐书·刘子玄传》:“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
《新唐书·百官志三》:“其属有三院,一曰臺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
《新唐书·选举志上》:“答时务策三道。”
《新唐书·岑羲传》:“﹝ 羲 ﹞迁 金坛 令。时弟 仲翔 为 长洲 令, 仲休 为 溧水 令,皆有治绩。宰相 宗楚客 语本道巡察御史:‘毋遗 江 东三 岑 。’”
《新唐书·员半千传》:“ 高宗 御 武成殿 ,问:‘兵家有三阵,何谓邪?’"
《新唐书·柳公权传》:“ 作真、行、草三体。”
《新唐书·刘蕡传》:“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务,则播植不愆矣。”
《太平广记》卷四○一引 宋 孙光宪(901-968) 《北梦琐言·张彦》:“ 巴巫 间,民多积黄金,每有聚会,即于席上列三品,以夸尚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不肖子有三变。”
《云笈七籤》卷五十:“天有三玄,谓日、月、星也。”
《云笈七籤》卷一○五:“三山有三府名曰三宫。 ”
宋 柳永 《巫山一段云》词:“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 茅 。”
宋 范仲淹 《明堂赋》:“设三乏以劝诸侯之风。”
宋 苏洵 《权书·攻守》:“攻者有三道焉,守者有三道焉。”
宋 司马光 《为庞相公让官表》:“翼载万机,统和三极。”
宋 司马光 《送巢县崔尉》诗:“何必羞三牲,然后称甘旨。”
《资治通鉴·汉武帝元狩四年》:“又造银锡白金三品:大者圜之,其文龙,直三千;次方之,其文马,直五百;小者椭之,其文龟,直三百。"
《资治通鉴·晋安帝元兴三年》:“ 玄 以 桓希 为 梁州 刺史,分命主将戍 三巴 以备之。”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祭礼有腥、燖、熟三献。”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星有三类。"
宋 苏辙 《和迟田舍杂诗》之七:“少小本好道,意在三神洲。”
宋 黄庭坚《山谷题跋·士大夫食时五观》:“治心养性,先防三过:美食则贪;恶食则嗔;终日食不知食之所从来则痴。”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论用笔得失》:“画有三病,皆繫用笔。所谓三者,一曰版,二曰刻,三曰结。版者腕约笔痴,全亏取与,状物平褊,不能圆混也;刻者运笔中疑,心手相戾,勾画之际,妄生圭角也;结者欲行不行,当散不散,似物凝碍,不能流畅也。”
宋 秦观 《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诗:“投閒数访之,可得三友益。”
宋 晁补之 《次韵和赵令佥防御春感怀》:“上书自去千牛卫,掛席欲过三神山。”
宋 陈师道《别宝讲主》诗:“暂息三 支 论,重参二祖禪。”
宋 马永易 《实宾录》卷三:“ 唐 崔祐甫 为 洪州 都督,《张休遗爱碑》曰:昔 张穉珪 牧 洪州 ,甚得人誉, 张九龄 继之,逮府君又有裕焉。故邦人有三 张 之目。"
宋 陈善(1147±) 《扪虱新话·汉高祖项羽机会得失》:“ 帝自谓能用三杰,而 项羽 不能用 范增 ,故得失异。”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道释·经》:“贪火既尔,嗔痴亦然。三火炽盛,由我为本。欲灭三火,当断我本。”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三:“但能专心清浄,屏去三毒,形数虽乖,其会必同。”
宋 陆游《登楼》:“歌声哀怨传 三峡 ,行色凄凉带百蛮。”
宋 陆游 《放言》诗:“回顾三角童,吾与汝忘年。”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盖六国时有此三卿。"
宋 叶适 《寄题钟秀才咏归堂》诗:“五兵铸就杀气动,却写三赋祥光流。”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 周文忠 序《文苑英华》,首云:‘ 太宗 皇帝丁时太平,以文化成天下,既得诸国图籍,聚士於朝,詔修三大书,曰《太平御览》,曰《册府元龟》,曰《文苑英华》……余按:《册府元龟》乃 景德 二年编类,至 大中祥符 六年书成,皆 真宗 朝。’”
宋 岳珂 《桯史·李白竹枝词》:“是夜宿於驛,梦 李白 相见於山间。曰:‘予往謫 夜郎 ,於此闻杜鹃,作《竹枝词》三叠,世传之不子细,忆集中无有,三诵而使之传焉。’”
宋 刘克庄 《鹊桥仙·林侍郎生日》词:“掌中原自有三珠,更检校诸孙夜读。”
《宋史·职官志三》:“凡内外军校封赠綾纸三种,分四等:大綾纸二等,中綾纸一等,小綾纸一等。”
《宋史·郑獬传》:“ 神宗 初,召 獬 夕对内东门,命草 吴奎 知 青州 及 张方平 、 赵抃 参政事三制,赐双烛送归舍人院,外廷无知者。”
《宋史·刘锜传》:“﹝ 刘錡 ﹞遂设三覆以待之。”
《宋书·隐逸传·阮万龄》:“ 时人谓 昶 府有三素望。”
《辽史·历象志下》:“设三仪以明度分,管一衡以正辰极。”
金 赵沨 《仙和尚坐脱》诗:“桶底脱时无一物,机轮转处有三玄。”
《金史·五行志》:“ 完颜秉德 进三角牛。”
元 张可久 《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曲:“杀三士,因二桃,不如 五柳 庄前卧。”
《元史·选举志二》:“都监歷三界,陞务使,一周岁为满,月日不及者通理。务使歷三界,陞提领。”
明 高启 《次韵酬张院长见贻太湖中秋玩月之作》:“若上 洞庭 看玉镜,两山应是胜三洲。”
明 瞿佑 《归田诗话·乐天晚年》:“ 乐天 连为 杭 苏 二州刺史,皆有惠政在民, 杭 则有三贤堂,併 林和靖 、 苏东坡 祠之。”
明 李东阳 《廷韶文敬联句见寄迭前韵》:“忽有词章传二妙,敢将名姓託三豪。”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奋身夸 荀氏 八龙,览德羡 河东 三凤。”
明 徐桢卿 《送盛斯徵赴长沙》诗:“蛮中瘴远三 湘 水,江畔春逢十月花。”
明 杨慎 《季文子三思》:“ 季文子 相三君,其卒也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 左氏 侈然称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一·能鳖》﹝集解﹞引 姚福 《庚己编》云:“ 太仓 民家,得三足鳖,命妇烹,食毕入卧,少顷,形化为血水,止存髮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赭魁》:“主治:心腹积聚,除三虫。”
明 无名氏 《寻亲记·劝勉》:“问寝承颜,难效三牲之养。”
明 徐復祚 《一文钱》第六出:“立三观、破三惑,成三德,捐思絶议,自证菩提。”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释道·京师敕建寺》:“其后垒石为三山,以奉西方三大士,盖像 普陀 、 清凉 、 峨眉 ,凡佔地四顷有奇。”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意谓若窍内旁通,连三为一。”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刘氏 一闻此言,便如失去了三魂,大叫一声,往后便倒。”
《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想着他祖父三辈交情,如今又是第四辈了,那一个不欢喜。”
《明史·宪宗纪一》:“ 王越 总制 延绥 、 甘肃 、 寧夏 三边,驻 固原 。”
《明史·杨士奇杨荣杨溥传赞》:“是以 明 称贤相,必首三 杨 。”
清 钱谦益 《寄侯豫章督学江西》诗:“励俗蒸尝先两庙,採风词翰继三 王 。”
清 钱谦益 《徐武静生日置酒高会堂赋赠八百字》诗:“ 华亭 遗一老,定策嫓三 杨 。”
清 钱谦益 《戊辰七月应召赴阙车中言怀》诗之二:“长吟颇惜 齐 三士,抚卷谁知 鲁 二生。”
清 程先贞 《酬亭林次韵见和》之二:“老鰥枉忆三星户,困学仍居十卦斋。”
清 吴伟业 《洛阳行》:“殿内遂停三部伎,宫中为设八关斋。”
清 方文 《张道人园居歌》:“今年暑热何太酷,五月中旬似三伏。”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学校五》:“至 康熙 初,始废连三试卷之例。”
清 朱耷 《题画八哥》诗:“八哥语 三虢 ,南飞鷓鴣少。”
清 朱彝尊 《题汪检讨楫乘风破浪图》诗:“琅函锦题国门出,车前騶唱扬三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门牌式》:“十家长门前各置一木架,上列长鎗马刀八杆、三眼銃一杆,以备仓卒之用。”
清 王士禛 《居易录续谈》:“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餘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时论其( 严顥亭 )名,在三君八俊之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葛巾》:“幸蒙垂盼,缘在三生。”
《天雨花》第六回:“狗圈猪窠低小屋,不见三光日月星。”
清 郑方坤 《五代诗话·孟宾于》引《全唐诗录》:“ 王禹偁 曾云:‘古诗人有三水部,谓 何逊 、 张籍 及 宾于 也。’”
《红楼梦》第四六回:“大家子三房四妾的也多,偏咱们就使不得?”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海寧 陈文简 公予告在家,来游 西湖 ,人知三朝元老,观者如堵。”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精诚之至,哀感三灵。”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三:“国初有 江 左三凤凰。"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四:“凡佛皆有三身:一曰法身,谓圆心所证;二曰报身,谓万善所感;三曰化身,谓随缘所现。”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四三王》:“ 唐 滕王阁 有三 王 、则 王勃 作序, 王绪 作赋, 王仲舒 作修阁记也。”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绪言:“於《春秋》,则採三家之精华,斥 安国 之迂谬。”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阿司寇》:“后既崩,御史 李玉明 復上疏请行三年丧礼,亦戍於 伊犁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满族士兵》:“国初自定中原后,復遭三逆之乱。”

介词宾语:

《周礼·天官·醢人》:“王举,则共醢六十罋,以五齐、七醢、七菹、三臡实之。”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左传·成公二年》:“王使委於三吏。”
《战国策·魏策二》:“ 庞葱 与太子质於 邯郸 ,谓 魏王 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 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 邯郸 去 大梁 也远於市,而议臣者过於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礼记·王制》:“百官各以其成,质於三官。”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是故圣人重之,载于三经。”
《文选·班固〈幽通赋〉》:“ 嬴 取威於 伯 仪兮, 姜 本支乎三趾。”
汉 王充 《论衡·语增》:“过於三觴,醉酗生乱。”
《艺文类聚》卷一引 晋 杨乂 《云赋》:“拟神仙於后土,与三曜兮齐光。”
南朝 梁 沈约 《齐武帝议谥》:“含精灵于五纬,驾贞明于三象。”
南朝 梁 刘协 《文心雕龙·铭箴》:“斯文之兴,盛於 三代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於三亲焉。”
唐 道宣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三:“若论发戒功,与三师齐德,何为不请之乎?”
唐 李邕 《五台山清凉寺碑》:“钦铸铜鐘一,駢之以七宝,合之以三金。”
唐 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三:“《四解脱经》以三途名火、血、刀也。”
《旧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 承禎 颇善篆、隶书, 玄宗 令以三体写《老子经》。”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皇帝冬至词语》:“月临天统,首冠於三正。”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玄宗 时,以 林邑国 进白鸚鵡,慧利之性特异常者,因暇日以金笼饰之,示於三相。”
宋 金盈之 《醉翁谈录·平康巷陌记·平康总序》:“多有游惰者於三曲中而为诸媪所养,俗呼为庙客。”
《宋史·选举志六》:“ 文彦博 又奏:《唐六典》所载,以德行、才用、劳效三类察在选之士,参辨能否。”
《宋史·儒林传二·邵伯温》:“ 世以此三语尽 伯温 出处云。”
《宋史·文苑传三·句中正》:“﹝ 句中正 ﹞尝以大小篆、八分三体书《孝经》摹石, 咸平 三年表上之。”
《宋史·姦臣传一·邢恕》:“ 恕 善为表襮,蚤致声名,而天资反覆,行险冒进,为 司马光 客即陷 光 ,附 章惇 即背 惇 ,至与三 蔡 为腹心,则之死弗替。”
明 宋濂 《送邓贯道还云阳序》:“《周官》之制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明 胡应麟 《诗薮·古诗上》:“取乐府之格於两 汉 ,取乐府之材於三 曹 ,以三 曹 语入两 汉 调,而浑融无迹,会於《骚》《雅》。”
《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老爷不信时,移文到 盩厔县 中,将三党亲族姓名,一一对验,小人之冤可白矣。”

表语:

《书·周官》:“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
《汉书·叙传上》:“ 商鞅 挟三术以钻 孝公 。”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王、霸、富国强兵为三术也。’王,一也;霸,二也;富国强兵,三也。”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建安 六年, 鱼復 蹇允 白 璋 争 巴 名, 璋 乃改 永寧 为 巴郡 ,以 固陵 为 巴东 ,徙 羲 为 巴西 太守,是为 三巴 。”
宋 陶谷 《清异录·玉署三牲》:“道家流书,言麞、鹿、麂是玉署三牲。神仙所享,故奉道者不忘。”
《云笈七籤》卷一○五:“三山有三府名曰三宫。 西玄山 为 清灵宫 , 葛衍山 为 紫阳宫 , 鬱絶根山 为 极真宫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名臣》:“ 耆年之后,愈觉清彻,公名之曰三妙音:一曰幽泉漱玉,二曰清声摇空,三曰秋蝉曳绪。”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国风汉魏六朝下》引 唐子西 《语录》:“ 江 左诸 谢 诗文,见《文选》者六人。 希逸 无诗, 宣远 、 叔源 有诗不工,今取 灵运 、 惠连 、 玄暉 ( 朓 )诗合六十四篇为三 谢 诗。”
《明史·职官志一》:“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谷·三连串票》:“合而用之,名曰三连串票。”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三礼》:“ 丧礼、葬礼、祭礼,亦曰三礼;天神、人鬼、地祇,亦曰三礼。”
清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三:“轮人以轂、辐、牙为三才,弓人以胶、漆、丝为三才。”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 杨雄 为侍郎,乃三署郎,非尚书郎也。”
清 李赓芸 《炳烛编》卷四:“不愁芒屨长南謫,满愿灵旗助北征;酹彻一桮揩泪眼,烟云何处是三京。”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国初定三院》:“ 文皇 践祚之初,改内阁为三院,曰弘文,曰秘书,曰内院,皆置大学士、学士等官。”

兼语:

《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 孟孙 为司空,以书勋。”

直接宾语:

《隶释·太尉杨震碑》:“至德通洞,天爵不应,貽我三鱼,以章懿德。”

元 张可久 《一枝花·春怨》套曲:“一简书写就了情词,三般儿寄与娇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524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813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1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85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7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3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9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7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8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2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8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9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6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03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0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主语: 《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左传·庄公二十八年》:“群公子皆鄙,唯二 姬 之子在...
    Peregrination阅读 488评论 0 0
  • 农创青年跌跌撞撞的一年 这是一篇关于农创青年创业一年的自述,讲述一年来的故事和体会: 一年的时光稍纵即逝,完全没有...
    圆梦生态农业阅读 354评论 0 0
  • 我该回去了。是该告别的时候了。 我人生中每一次告别都不曾犹豫。每一次挥手都是最后一次。每一次告别都是永别。 我们的...
    喜乐平安_e591阅读 206评论 0 0
  • 今天有个地方频繁报错,报错原因是outofmemoryerror: permgen space 解决方案尚未得知。...
    keaidelele阅读 467评论 0 49
  • 有时候 特别贪恋坐火车的时光,仅仅是28个小时左右 却也很奢侈的体验了无忧无虑的人生 不用去担心路边会是什么,只需...
    应兰阅读 198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