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那个秋天,我还住在西12栋。有一晚下楼觅食,刚到楼下就听到“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吓了我一跳。这是个女孩的声音,我猛回头看到一个大姐拉着一个大概是5、6岁的小女孩向着我身后离去,正是这个小女孩在背诵我高中才学到的文言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那时的我是大吃一惊的,这么小的小孩已经开始接触我高中时才学到的课文,我那时好惭愧。
后来我和朋友闲聊中谈起过这件事,朋友倒觉得没什么,这么小的小孩硬背而已,不懂意思,而且也很快就会忘了的。尽管我仍然认为意义非凡,但面对会忘的事实,我找不到理由,为之语塞。
现在回想起这个问题,我想我找到了阶段性的理由。
1、种下一颗种子。孩子会忘没关系,面对新学的知识,我们也会忘掉。但仍然要种下一颗种子,你要相信,它一定会生根,一定会发芽。
2、元无知。《知识大迁移》一书里提出了“元无知”的概念。什么是“元无知”?就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那种无知。人类大部分成型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得到,但是在搜索框里搜索什么呢?键入一个什么词成为我们的第一个起点?如果这时候大脑一片空白,这就是“元无知”的状态。以前学的知识,只要稍微记得一个关键词或者是模糊的意思,就能通过搜索得到,就能让我们避免处于“元无知”的状态。
3、所有的学习、所有的教育,都是知识忘掉以后剩下的东西。有人说小时候读一千首诗忘掉了,早知道不读诗,不读诗就是读一千篇文章,不是一千篇文章就是一百本书。读了一千首诗不知不觉多愁善感了,读了琼瑶的小说以后不知不觉会谈恋爱了,这就是知识忘掉以后剩下的东西。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便有一寸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