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农历的每年三月十五日,是古桥镇的老古茬庙会。镇内兴国寺,始建于唐,至北宋顶盛,僧侣众多,香火很旺。
三月十五,原系兴国寺高僧高坛讲法,广施佛恩的日子,流传至今,遂成庙会,千年不衰。当然,僧侣是没有了,但善男信女仍很多。而寺旁的“多一味”胡辣汤百年老店,和兴国寺一样,几乎无人不晓。平日生意兴隆,庙会时更是厉害。
每天早上,近七十岁的“多一味”老掌柜马大孬,一捋长髯,一清嗓子,打开店门,双手叉腰、底气十足、声如洪钟地扯着嗓子如唱“河南讴儿”般吆喝道:“各位客官儿,来吧!又多了一味~!”
揭开锅盖子,热气腾腾的胡辣汤味香气四溢,飘满整道大街。
人们以能喝到一碗“多一味”的胡辣汤而排队等候。有意思的是,“多一味”还量产,每天早上只卖五大锅,完了,闭店。客人只能遗憾而去。
“多一味”胡辣汤主料由汤料、胡椒、辣椒、熟羊(牛)肉、羊骨高汤、面筋、面粉、粉条、黄花菜、木耳等多种天然中草药按比例配制的汤料,再加入胡椒和辣椒又用骨头汤做底料熬制而成,其特点是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粘稠,香辣可口。
“多一味”胡辣汤盛到碗里后,加榨菜,淋香油、香醋等,喝起来粘乎乎、香喷喷。辣是它主要特征,但那种辣并不是辣得让你跳脚,而是辣在嘴里,美在心中。酸就在其次了,喝这种汤一般都要加点醋,辣中透酸,酸中有辣,再加上各种原料的综合反应,香、滑、绵、润,于吞咽之余又有东西可嚼,十分满足。
老掌柜如此吆喝,是祖上传下的。民国初年,马家祖上因官司从北舞渡去开封府告状,后流落至此,以祖传手艺卖胡辣汤过活儿。
生意初始,寂寂无闻,少有人知。时逢三月十五庙会,老先生精心熬制好了胡辣汤,会大人多,企望能在庙会上一炮打响。
阳春三月,春耕间闲,离麦口已经不远,正时春会好时节。古茬庙会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摊位商品,琳琅满目。备置农具,插耙、扫帚、牛笼嘴;洋油、洋碱、洋火柴;各行人等,卖葱的,卖蒜的,箍漏锅的要饭的;说书的,玩猴的,敲梆拉弦卖油的……
兴国寺前的戏楼上,在司胡手摇头晃脑地拉着二八拍的伴奏下,主角的河南讴唱得正欢,叫好声连连不断。由于没有占到好的位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老先生的胡辣汤摊前很是清冷。日近中午,如果再把握不住上人的机会一炮打响,对于急于站稳脚跟的他,可就发大愁了。
恰逢此时,一只麻雀从头顶飞过,刚好丢下一柱屎橛子,马老先生急忙用木勺子把它搲出去。此时的他灵机一动,边搅着满锅的胡辣汤便如唱“河南讴儿”般吆喝道:“各位客官儿,来吧!又多了一味~!”声音洪亮,高吭有力,苍凉雄浑,其中饱含着对沧桑命运的控诉、对手艺的自信、及别人不识货的憋屈和不服气的抗争和怨鸣,还有带着那么点乐观调侃的意味,呕呕呀呀,转弯抹角,比戏唱哩还要好听。
这么吆喝不当紧,吸引来了不少顾客,大家一喝,哟!味道真是不错。“多一味”胡辣汤从此名声大噪。
马家祖上在古桥镇买房置业,开店经营,挂上“多一味”金字招牌,经营至今,渐成百年老店。但马家人马不旺,单传三代至马大孬这,才有了俩儿子:马油和马盐。弟兄俩相差五岁。有意思的是,哥哥马油,名油,却不“油”,白白净净,很实诚且安静,如大姑娘一般。勤快麻利,择完菜就又担水,没见他闲着过。下午虽是难得的休息时刻,马油却常常拿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
而马盐,却是个“闲”不住的主儿,老惯小,打小就被宠得骑在哥头上欺负哥哥,长大后和街上的一群狐朋狗友,胡怼六厘五。有句话这样说弟兄俩,“马油不油,马盐不咸(闲)”。
二
这几天“多一味”不再营业了,马大孬老先生驾鹤西归了。
这年的二月二,龙抬头,春耕忙。掐指算来,三月十五的庙会也即将到来,据说和往年一样,依旧是三天三夜的大戏。与往常不同的是,听说在外发了横财的鲁黑子衣锦还乡,写来了时兴的歌舞要与之对台。
这天早上,马大孬像往常一样早起燊火,配料。“多一味”的配方目前只有他一个人了然于心。打开屋门,来到内屋,拉开电灯,马大孬拿出小秤,抽开如中药房的药匣子一样的五香八大味料盒子,熟练地称着。最后一味匣子老高,在最上层,马大孬踮脚伸手,陡然一阵头晕目眩,脑子像炸了一样,头重脚轻,栽倒在他,口齿不清,呼喊不得。
正在外屋的马油听到响声,边大呼来人,边火速飞奔过来。父亲应该是中风了,他把父母身子扶平,急忙手掐人中,家人赶到,连忙打120电话。
好在救治及时,出院后,再也干不得活儿了。偏会开始,煞是热闹。鲁黑子写来的歌舞符合年轻人的口味,流行歌曲、火辣热舞,俊男靓女,精彩纷呈。“比基尼”表演,尺度之大让台下观众呆掉下巴。大娘娘小媳妇更是羞得满脸通红。一些老太太有的小声谩骂道“真不要脸”,其实多少有对台上那些身材妙曼的演员有羡慕嫉妒进而上升到拿“伤风化”标准来泄私愤的悢意。年轻小伙子叫好不断,口哨声此伏彼起,一个个亢奋异常。一些花甲老翁也禁不住诱惑,挤向人群,揉揉昏花的眼睛,一饱眼福。
对其他人来说只是眼上和嘴上的劲儿而已,而对于马盐来说可不只是这些。
马家经营“多一味”胡辣汤多年,虽说不上大贵,但至少在古桥镇来说也算大富。
已经结婚有了儿子的马盐依然玩心不改。身着一身笔挺的蓝西装,戴一幅墨镜,和自己的狐朋狗友把持着最前面中央位置。在农村表达赞誉方式不是献花,而是直接向舞台上扔钱。交流互动环节,在主持人煽风点火、能说会道的吹捧下,马盐百元大钞不时地向上扔着。
主持人感谢感谢再感谢,抬高抬高再抬高,马盐那种扔钱的快感和倍受美女敬重的自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的举动也引起了独唱演员沈唯唯的注目,从主持人那里知道了马盐的名字,她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时,那掏心勾魂的歌词是
“……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我爱你有几分
我的情不移
我的爱不变
月亮代表我的心
……”
她歌声轻柔甜美,颇有邓丽君的神韵。间歇,不时地提出向马盐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频抛媚眼,含情脉脉。这一下,直直地把马盐的魂勾了去。从扔钱到大把地撒钱,他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
三天下来,撒钱过万。当然收获不小,终于俘虏住了沈唯唯。
马盐和沈唯唯勾肩搭背地向古桥最高档的饭店走去,后面跟着他的一群狐朋狗友。不知谁开玩笑说:“马哥好幸福呀,唯唯‘逗’奶,欢乐开怀!”一群人哈哈浪笑。
而另一台豫剧大戏,虽然演员奋力地演唱,却观众廖廖。看来时代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革。
马大孬预感自己大限将至,是该把祖传密方告诉儿子的时候了。他含糊不清地呼喊俩兄弟的名字。马油闻声急忙停下手中的活计,跑上前来,抚摸爹爹,压盖被褥,说:“爹,啥事?”
马大孬说:“扶我起来,等你弟弟回来,我要把咱‘多一味’胡辣汤祖传秘方和要领传与恁俩。”
家人寻马盐了很久,但找他不到。马大孬气愤异常,破口大骂道:“这个逆子,都是我在他小时候惯坏他了……如今成个浪荡败家子。唉!不等他了,来马油……”
爹爹说的‘多一味’的用料配料马油一一记在心里,并给父亲熟练地背诵了一遍。父亲满意地点点头,说:“干咱这祖传手艺,秘诀就俩字——‘勤’、‘力’。‘勤’要勤奋,‘力’,要舍得掏力气……,你弟弟你关照好他。唉!我知道他,虽说浪荡,但能闯有种,收住玩心就中了……”
马油点头应诺,给爹爹保证,兄弟一心,其利断金。马大孬满意地笑了笑。马油刚起身要亲自去找弟弟,只听“扑通”一声,爹爹重重摔倒在地,气绝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