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很多道理,你以为你相信了,其实你心里还存有很多怀疑。当你真正的相信了某些道理后,你真的会马上开始行动。
任何行动都是有成本的,可是是金钱方面的,可能是精力方面的。在你没有完全相信一个道理之前,你会权衡自己能够得到的回报是否值得自己的付出。
半信半疑是我们对待很多事情的态度,我们的行动表现就是犹豫不决。
网络上的说教类文章很多,各种道理也很多,而且很多道理都看起来很简单,即使是这样,能够触发的行动却少的可怜。真正能促发我们行动的,一定是那些我们十分相信的道理,用李笑来的话说,就是要笃信。
1、相信写作的力量
笃信一个道理真的很难,但是往往人生的拐点就只需要一两个笃信的道理就够了。我受李笑来的影响,也是坚持写文章,已经坚持写了几万字了,虽然有了一定数量,但是质量还是差的很,然而这并不妨碍我继续写,我目前主要是为了自己而写,我最在意我自己写的爽不爽。为何能够坚持到现在?因为我真的笃信我自己在未来某一天能写好,笃信我肯定能茁壮成长。
和菜头在推送的文章《公众号创作指南(再续)》中说:持续创作,时光会帮你消灭99%的对手。我不好意思的有真的相信了,我看了这篇文章更有坚持写下去的动力了。当我开始坚持写的时候,我有了很多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受,当我看到连岳推送的《要学写作,要警惕写作》的时候,我发现他写出了我很多想说的话。能写出别人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话,也真是有本事,这事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
写作已经成为了我坚持的一个习惯,因为真的笃信写作会给自己带来成长,名和利,现在对我来说都还太遥远,能通过写来梳理思路和深入思考,对我来说已经是最切实际的回报。
2、相信成长的力量
除了写作,成长是我今年收获的另外一个相信。我在努力地把成长作为自己生活的主旋律。让成长成为自己生命的主旋律并不是对世界宣告一下就可以了,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有很多诱惑会让自己违背自己的成长诺言。当以成长作为自己生活的主旋律的时候,很多选择和行动都会不一样。最近开始读《Becoming Steve Jobs》,读这本书的原因是据说这本书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只有真正的相信,才会真正的行动,半信半疑的态度只会让自己犹豫不决。虽然听了、看了很多道理,但真相是自己真正相信的几乎没有。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仔细反省一下自己,问问自己究竟相信什么,尝试观察一下自己的行动,我们所相信的在指导着我们的行动。
每看完一篇文章,问问自己:你信吗?
3、相信大脑的力量
随着我阅读量的增加,我越来越相信,人类能从万物中脱颖而出,这是大脑的胜利,投资自己的大脑绝对不亏。通过罗辑思维读了很多文章,读的多了就能感觉到,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头脑不简单;能想出这样想法的人,头脑不简单;能总结出这样规律的人,头脑不简单。
在此我想推荐一本好书-《穷查理宝典》,读完这本书不禁感叹:这世界上竟然有这样聪明的大脑。书里的第十一讲-人类误判心理学值得反复研读,我们的大脑并不完美,存在一些弱点。自我反思能力是克服大脑弱点的好方法,好好对照一下人类误判心理学,反思反思自己,你的大脑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2篇
多质问质问自己:你真的相信吗?你会从中学到很多。
反观现在,很多词都被用烂了,为什么被用烂了?因为很多词语已经用到大家都不相信了,结果就是有人再创造新的词语,新的词语又会成为热点,大家都开始相信新的词语,等到未来哪一天,新的词语也会被用烂,然后再创造新的词语,历史就是这样往复上演。
我记得曾几何时,“追求卓越”是大家热捧的词,学校里用“追求卓越”给学生打鸡血,公司里用“追求卓越”给员工打鸡血,行政单位里用“追求卓越”给更多的人打鸡血,仔细回顾一下历史,感觉很激动,没想到自己曾生活在一个追求卓越的时代。
很多词语或者口号之所以被用烂,是因为用他们的人都不相信这一套,更不会那样去做,最终大家都默认是走走过场,心照不宣的喊喊口号,至于那个词语背后代表着啥,没有多少人真正去想,但好像真正去想的人做的都还不错。
现在“追求卓越”似乎已经有点过时了,如果你用追求卓越来标榜自己,可能都会让别人感觉你很土,为啥?因为现在是充满“情怀”的世界。情怀,文艺中夹杂着点复古的味道。这个词好像是随着罗永浩流行起来的(没有具体考证过),然后现在又是满大街都在用。但是,真正相信“情怀”的人跟随便说说的人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多观察观察,就会感受到有的人明显是在喊口号,而有的人真的就是言行一致。
从古至今,口号一直没有少,甚至越来越多,为了防止自己活成行尸走肉,平时应该多问问自己:你是在喊口号,还是真的因为相信才这样说?不要等到几十年之后,才恍然大悟,自己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喊口号的吃瓜群众。
不相信的人都是在做做样子,相信的人早已开始谋划,按部就班地行动着。因为相信,所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