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创新理论是党在一系列伟大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不断更新形成的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的真理理论,是党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宝贵精神品质的有力彰显,是指导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力量之源。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全面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奠定坚实根基。
勤学,夯实理论基础。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是保持政治清醒、提高政治素质的前提,是一切行动和实践的基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下,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才能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丰富内涵,紧跟时代发展的滚滚浪潮。要及时主动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真正做到深学细悟、入脑入心。但要注意不能一味追求读的次数和速度,而是要在读中思,在思中悟,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深入理解党的创新理论背后的逻辑,夯实理论基础。
善用,促进理论转化。理论与实践的碰撞总是会激荡出涟漪,党的创新理论从实践中来,必然要回到实践中去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作用,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发展不断前进。作为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中的一部分,实践开展得怎么样是影响此次主题教育效果的重要一环。党的创新理论内容博大精深、涵盖广泛,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本地区本领域本部门的指示批示,立足工作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实践验学。基层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广阔阵地,一切实践的落脚点都在于让人民过上更加满意的生活,党员干部要多深入基层、沉到一线,察民情、听民意,让实践工作更加丰满高效。
常思,形成理论闭环。党的创新理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在实践中通过汲取经验、不断总结得以丰富和发展,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用思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思考能够促使理论更好指导实践,同时也使实践成果反作用于并不断充实完善理论科学。在实践中学会认真反思、总结经验,通过形成“学习-运用-反思-学习”的良性循环,查找理论学习中存在的短板,思考理论转化程度进一步深化的空间和方式,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提高实践能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见效。
在主题教育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党员干部要积极主动开展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等各项工作,培养良好工作能力,形成常态化行为习惯,以满腔热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