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班主任到咨询师,见到了各种各样家庭……
亲子关系始终是多数家庭问题最终的归宿。很多爸妈跟我抱怨着他们的孩子不知合适开始不爱理他们了,也跟我检讨自己似乎曾经的错误导致了现在破碎的亲子关系……发现问题不难,关键在于已经看到这些“支离破碎”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去修复它们呢?
这是一个课题,答案也永远没有最佳……但是有一种行动,的确能够更好的重建爸妈孩子之间的关系——旅行。
一段为期几天的旅行,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或风景区,过上几天惬意的生活。没有作业的烦恼,也没有工作的打扰。美丽的环境和特别的生活经历,让亲子关系之间发生了美妙的“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都发生在什么时候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一.全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
部队里,政委发现士兵间的矛盾越积越多。他并没有抽丝剥茧的去做每个人的思想工作,而是带领着队伍去到另一个部队开展了一次大练兵~活动中,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获得了极为优秀的成绩,曾经的那点小矛盾似乎也消失了……
这个故事展现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解决内部矛盾的方法是制造一个外部矛盾~
同样的道理。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人们追求安全感的本能被自动的唤醒,跟熟悉的人在一起便成了每个人不自觉的一种行动准则。在家里,孩子大可回屋关门,大人也可以自己沉浸在电视机、手机里,但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必要的交流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很多……
有时候俩人的关系就是如此:越不说话越僵着,说起话来好多事儿就都不是事儿了——在外面,亲子沟通的机会多了,好多矫情的牛角尖也就不复存在了。
二.动起来,让身体带动心灵
一个伤心的人因为某种原因只能不停的堆着笑脸,半天过去了,那个人感觉自己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一个人气的不行,只能去跑步,半小时回来,情绪也变的更加平静了……
好多人用这些例子解释身体跟情绪的关系——心情不好,身体自然会有相应的反映(气愤的人会血压升高,紧张的人会四肢冰凉……),但有的时候,身体先变化了,同样也会影响每个人的心情(常跑步的人更乐观,常笑的人心情也不会很差……)
俩人的关系恶化,少不了不良情绪的作祟:你生气,我也生气,看似针对问题的对话其实是火上浇油,最后一发不可收拾……亲子关系有时更是如此:孩子犯错,家长一说,俩人吵起来了,当爹当妈的总不能轻易服软吧?孩子更容易被情绪左右,也不会自己承认错误,尴尬的气氛下两方越琢磨越气,越琢磨越委屈……这么循环下来,关系里的疙瘩算是结下来了。
不论是关系导致的情绪循环,还是情绪导致的关系恶化,似乎都是一种恶性循环。唯一的解决契机就是等着谁的情绪能缓和下来……调整心情最好用的方式——动起来!
旅游少不了要走,要奔波,要看各处的风景,身体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动了起来,亲子双方积攒已久的不良情绪也有了缓和的可能。情绪没了,看事的角度也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而且通常都会是从更加积极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些“问题”。
不存在谁先“服软”的问题,双方的“积怨已久”,在旅行中自然渐渐的融化了……
三.让快乐的心情和父母做一个联结
一个人害怕毛茸茸的东西。因为在他是婴儿的时候,当他刚拿到一个毛绒玩具时,便伴随一声巨响。当时那个孩子当时吓坏了,他分辨不出是害怕来自巨响,恐惧的情绪和毛绒玩具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结……
这个是心理学历史上不太光彩的实验之一,但它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现象:人很容易把情感和经历建立一个联结,当类似的经历再次重现的时,孩子总会重新体会到曾经的情感。
因此如果孩子跟父母在一起时体验到愉快的情绪,那他下次会更喜欢跟爸妈在一起。
不幸的是,从孩子上学开始,我们可能更多的要跟孩子提到学习、要求、刻苦……时间长了,未必爸妈真的有什么过分的行为,但是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觉跟“与爸妈在一起”建立了一种联结,亲子的结就这么莫名其妙的产生了……
没有一个孩子在旅游的时候不是快乐的,而且爸妈一直陪伴在身旁,这等于什么?爸爸、妈妈、孩子在一起和快乐建立了新的连接,在快乐的氛围下,孩子也会变得更喜欢跟爸妈在一起!
“跟爸妈在一起的时候也许有不开心,但更多是快乐!”孩子的大脑跟孩子说。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这句话更多被用在“当看到一个家庭不幸”的时候……
我们也可以仔细琢磨琢磨前半句——幸福的家庭到底哪相似了?
幸福太复杂,它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同的:有人认为有钱幸福、有人认为有人陪伴幸福……
幸福当然也会很简单:幸福就是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