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编程与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组成原理

1. 前言

    在深入理解并发编程的过程中,针对JMM 与 锁机制的理解的逐渐深入,导致有各方面的疑问。本文从CPU缓存模型和运行机制,JMM模型和运行机制、锁的字节码文件结构入手,逐渐演变和解释,并做系统性记录。
    在初步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陷入CPU缓存模型、JMM内存模型、JVM虚拟机模型之间的联系思维误区,其实没有啥关系!JMM模型可以理解是借鉴于CPU缓存模型创建的一套JAVA多线程编程规范。由于设计思路相似,都会存在变量一致性问题,在CPU缓存模型中使用的缓存一致性协议去解决,而JMM中定义了八种同步操作去解决。
    文章内容如有不严谨或有误之处敬请谅解,同时欢迎大佬评论指正,ღ( ´・ᴗ・` )比心。

2. 几张重要的模型图

  • CPU缓存模型
    CPU缓存模型
  1. 为什么会有CPU缓存模型
    答: 我们的程序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操作系统屏蔽了底层硬件的操作细节,将各种硬件资源虚拟化。于是,操作系统也就同样需要解决内存缓存不一致性问题。操作系统通过 内存模型(Memory Model) 定义一系列规范来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 Windows 系统,还是 Linux 系统,它们都有特定的内存模型。
  2. 什么是MESI 协议?
    答:为解决多核CPU下变量缓存一致性问题,其实是 CPU Cache 的有限状态机,一共有 4 个状态
    M(Modified,已修改): 表明 Cache 块被修改过,但未同步回内存;
    E(Exclusive,独占): 表明 Cache 块被当前核心独占,而其它核心的同一个 Cache 块会失效;
    S(Shared,共享): 表明 Cache 块被多个核心持有且都是有效的;
    I(Invalidated,已失效): 表明 Cache 块的数据是过时的。
  3. 指令重排序原因
    JMM对底层尽量减少约束,使其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因此,在执行程序时,为了提高性能,编译器和处理器常常会对指令进行重排序
    Store Buffer的延迟写入是重排序的一种,称为内存重排序(Memory Ordering)。除此之外,还有编译器和CPU的指令重排序。
  • 编译器重排序
    对于没有先后依赖关系的语句,编译器可以重新调整语句的执行顺序。
  • CPU指令重排序
    在指令级别,让没有依赖关系的多条指令并行。
  • CPU内存重排序
    CPU有自己的缓存,指令的执行顺序和写入主内存的顺序不完全一致。

CPU处理器重排序原因。
出自《现代操作系统(第三版)中文版》

CPU指令重排序

  1. 缓存行
    定义:缓存系统最小的存储单元,主流大小64字节
  2. 缓存行伪共享问题:
    定义:多线程修改互相独立的变量时,如果这些变量共享同一个缓存行,就会无意中影响彼此的性能,这就是伪共享
    解决办法:
    1)让不同线程操作的对象处于不同的缓存行。
    2)使用编译指示,强制使每一个变量对齐。
    jvm启动时设置-XX:-RestrictContended & JDK8 使用@sun.misc.Contended

4. 参考文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