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生活当中,我越来越体会到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当我在思考时,在表达时,我会觉察到我头脑里的有些想法好像来自于——前段时间和朋友们的交流、在微信里看到的某个观点、看了某本书里面作者的思想等等……
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你多留意自己的想法,你会发现——有些想法来自于之前你的某次阅读、交流或者学习。
我会给自己的大脑安装一个监测器,也就是时时刻刻觉察自己的思想,以及思考为什么我会有这些想法。我现在越来越确定一个事实,那就是——
我们的头脑只是一个容器,而思想就像容器里面的水。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思想真正是我的思想,只是杯子里装的不同的水而已。
你在公司,偶尔听到同事们在一起吐槽领导怎么怎么烂,“哎呀 领导太小心眼了”“领导的脑子有问题 经常做这些错误的决策”,结果下次你遇到领导时,头脑当中就会无意识的冒出这些念头。
你在网上,看到一些抵制日货的文章,立刻就会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怀,然后点赞并转发。
在你头脑当中的很多思想,你是否有真正的去思考过,它们来自于哪里呢?其实没有任何思想是属于自己的,都是在外界环境当中被植入大脑的。外界对大脑的催眠无处不在,无数的商业广告都在告诉你如何更美丽、时尚、有魅力,人就是这样被催眠着,然后产生强烈的购买欲。
我们都生活在思想的海洋里,而这个海洋里却有着各种各样的思想,旧思想的组合就会产生新思想,但没有思想是只属于任何一个人。
英国著名的演化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科普作家道金斯,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里,提出了模因(meme)这个概念:
模因类似作为遗传因子的基因,为文化的遗传因子,也经由复制(模仿)、变异与选择的过程而演化。举例而言,某个人类大脑中的观念(模因),经由模仿或是学习复制到不同人的大脑中。而经过复制的观念并不会与原来观念完全相同,因此产生变异。这些相似但是有所不同的观念,则在散布时互相竞争,不同的内容影响其散播能力,因此出现类似天择的现象。
通俗来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和我们身体的基因一样,文化、观念也是可以遗传变异的,而文化的最小遗传因子被称为模因,英文是meme。基因遗传的载体是身体,模因遗传的载体则是大脑,越是容易被认同的模因遗传性越强,与其对错与否无关。就比如千百年以来中国男人的处女情结,作为一种非常强大的模因被遗传下来(当然由于新思想的产生,现在认可的人越来越少)。
模因有三种特性:
生殖性
不同于基因只能在基因体内复制或是由父母遗传至子女,模因透过语言和文字等媒介在人脑间传播,包括阅读和学习都是模因的增殖方式。其中父母传播给子女时,因为小童吸收能力强、信任父母、且大部分时间皆接触父母,所以传播的资讯完整度较佳,但速度受限于生育的速度。存续性
存续性即是令人信奉的能力或称说服能力,只有散播是不足够的,模因存在于信徒的信奉,模因必有一定的说服能力,能保有模因不被其他模因逼走和增加新的信徒。散播性
散播性指散播的倾向,即是模因令信徒向他人散播能力。这跟模因内容的“重要性”和传播所得利益有关。
思想就像一个生命体,会通过那些认可它的载体(大脑)来实现复制和传播,而那些落后的思想自然就会被淘汰。
所以,请随时注意你头脑当中的思想,你无时无刻都在被这些思想影响着,你以为它们就是你的想法,而你却忽略了,这些思想有些是来自于外界。你应该多去思考,我头脑中的这些思想真实吗?它们究竟来自于哪里呢?我为什么会这样思考?
这样,你才能摆脱对自己想法的执着,随时更新头脑里的思想,选择对自己人生更有利的思想来思考问题,生活和工作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