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到能力的路,这样走最快。

“每个字我都看得懂,每句话我都能理解,可是合上书就跟梦游失忆了一样。”

“都说开卷有益,可是花了那么多时间,看完书生活也没什么变化,读书怎么才能真正有用?”

人们总会在阅读时出现各种状况,读完也不知道该怎么去真正践行,当然会觉得阅读无用。可这当然不是阅读无用啦,而是你没有找到方法。

遇到《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本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作者大岩俊之帮助你和书籍这位“老师”的交流学习更顺畅:他从改变阅读、记录和记忆的认知处理方式着手让看书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通过设立目标方法来解决阅读与践行之间的鸿沟问题,让学习的知识真正变成你的能力,让阅读真·有用。

实用性阅读指南

大岩俊之一年看过的书能达到300本以上,是日本知名讲师,独立创业做研讨会培训指导。你肯定不敢相信现在这么厉害的他曾经居然是个不读书、讨厌读书的人,还自嘲“阅读能力基本为零”。这真是很神奇的事情,也给了我一点信心——他曾经那么讨厌阅读都可以做到这样,我们一样也可以做到有所收获、实现目标。


如何做到充分吸收信息呢?

充分吸收信息是让他具有实用性、能够为你所用的前提,吸收信息的方法具体包括三部分。

1.获取信息,要进行高效率阅读。

  • 学会问问题。 看书前问自己:看书目的是什么?看书具体想要得到什么?想好要问这本书的问题,人一旦有了问题会更专注,就更容易找到信息。

  • 掌握正确阅读方法。 首先更新观念:对于实用性书籍的阅读是不需要从头读到尾的,重点在于摘取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然后在阅读时先看目录、序言和后记,掌握书籍概况,与作者产生更深链接之后,再看书的正文。

  • 改变心态。 从输入心态转变成输出心态,想着自己看完书之后要讲给别人听或者写下来,这样更容易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贪多求全到断舍离,根据二八法则——找到最重要的20%,然后记住最珍贵的4%内容,至于其他没那么重要的就放下吧。

  • 还要多读书同时读多种不同类型的书。 这样不但会避免一直看一本书的无趣无聊感,还能更珍惜阅读每本书的时间,更会让大脑不断思考产生深刻的印象。

2.记录信息,学会及时做好笔记。

我们曾经读过那么多书,但是也就是读过而已,读完了很快就忘记了,好像什么都没留下来,大岩俊之推荐给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记笔记。做好笔记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记录工作,是需要理解书中内容,不断反复思考,从而记录最有效的信息。做好笔记有技巧:首先要来做标记,然后要来记笔记,因为在做好标记的基础上做笔记才能够更好的记录信息。

  • 做标记。 可以用便签来记录重点内容,写下关键词,这样可以迅速知道书中说了什么内容。也可以符号,用自己的特殊标记符号能够更好更深刻理解书中内容,获得专属于你的书籍。
  • 记笔记。 记笔记可以直接摘录原文、可以自己精缩文字做摘要,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记录自己的感想,以便于日后回顾,而且你所做的读书笔记也会因此变得独一无二了!
  • 大岩俊之推崇的做笔记方法是:思维导图大法好。 思维导图是英国的教育学家托尼博赞提倡的思考方法,是将思想变成可视化图形的思考工具。它就像脑神经细胞的形态一样呈放射状,能够迅速提炼要点,帮助你迅速记忆理解,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也会更简单、高效。下面是我整理的“如何制作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3.记忆信息,掌握牢记重点内容的办法。

100多年前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一种现象:我们的记忆一开始忘记速度是非常之快的,20分钟就会遗忘42%,而一天之后就会忘记74%。他就此画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个曲线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只要我们不去主动记忆,一开始记忆的再清楚都白瞎,忘记没商量,时间越久我们忘记的越多。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但是不要灰心,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教给我们记忆的办法,那就是不厌其烦的重复记忆。其实这种方法我们曾经无意识的都用过,每一个人从蹒跚学步到可以飞奔跑步——这正是一次次练习逐步形成的肌肉记忆;每个人从大字不识到阅读复杂文章——这正是重复记忆文字形成的能力;我们都做到过,但是到了阅读上,我们往往就没有这个意识去践行了,而且哪怕知道了又有几个人会反复阅读两三遍呢,毕竟知易行难!这也告诉了我们:进行充分信息处理才找到根源,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其他事情上才能做到技能迁移,厉害的人往往能够在多个领域同时做得很棒和这个能力不无相关,可见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多重要。

重复记忆之后的记忆曲线如下图所示,反复记忆后能够大幅度提高你的记忆数量。

重复阅读后的记忆曲线

大岩俊之还给了一些具体小技巧——如故事法、首字法等,让我们能够更好记忆。当然,我们的记忆依然要遵循重要的二八法则,找到最重要的20%内容,带着感情来反复阅读重点内容,时刻记着自己看完了要讲给别人听,用输出倒逼输入,这样的记忆一定会更深刻。

到这里,我们已经学会了充分吸收信息,将书中内容和自己产生更深链接,理解好了书中内容才能进行下一步:处理信息——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


如何设立目标真正践行呢?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告诉我们

“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确立清晰目标能让我们最高效的解决问题,那么我们要怎么确立目标才能让书籍的阅读最为实用呢?大岩俊之给这样告诉我们:要从书中内容找到自己的行动目标,开始实践。具体践行方法如下

  1. 这个目标的设置要符合smart原则,即目标要具体、可预见、可达到、实际、有期限。

  2. 调动身体五感来想象自己实现后的状态,即想像自己达成目标之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的感受都是怎样的?有了具体画面感之后会有更多热情来做这件事。

  3. 明确自己现在状态,找清自己位置,确认自己现在的位置和达成目标之间差距有多少。

  4. 使用5w1h法则向自己细化提问:为了解决差距你要怎么做?和谁做?那里做?什么时候能做完?还有一个w是你一开始就回答了的做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

  5. 根据问题找到其中最想做的事情开始着手行动,把这件事情继续拆分,找到最细小的明天就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来做,对于这件事情再次调动五感来感受达成后状态。

  6. 告诉别人,然后开始践行!

从收获知识到真正切身实践获得成功,大岩俊之以自身作为研讨会讲师独立创业的经验作为实例进行分解细化,带领我们走过将知识付诸行动的每一步,把读过的书真正变成自己的能力。

下面是为了更好理解本书内容,根据重点做的思维导图。

本书重点

《实用性阅读指南》能够让你的阅读真的用到实处,让阅读这个行为具有价值,让你的知识快速变成能力。这不仅仅是想好好阅读的人才需要仔细了解的一本书,其实,只要有梦想有目标要实现,我们都可以去参考借鉴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