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中,在自我概念后的下一个重要概念就是社会信念与判断:我们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与心理)?我们如何解释我们的社会生活?面对社会生活上的一切,我们如何判断?我们接下来将依据这三个问题,依次梳理社会心理学中的部分知识与理论。
首先,我们如何解释他人?
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对环境以及他人做出自己的判断,试图找出事件背后的原因,得出自己的结论。但是,从前一篇文章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对自己、他人、世界的判断均建立在以自己为焦点的判断中。所以,这一判断模型对我们对他人行为及心理 的解释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有些时候我们甚至会弄错事情的本来样子。产生“基本归因错误”
基本归因错误:人总是低估环境等因素对别人的影响力,同时经常会高估环境等因素对自己的影响。产生这一错误的原因是多样性的,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聚焦观点偏见、观点变化、环境变化以及文化差异。
聚焦观点偏见:在观察的过程中,聚焦的主客方会使我们在归因时产生聚焦观点偏见。
观点变化/环境变化:当观察者在回顾自己的记忆时,会更多的注重情景。
文化差异 :文化的差异使我们在观察及回忆事件的时候会关注不同的焦点。
正是以上的几点,在不知不觉中,会无意的影响我们对事件的归因,从而影响我们对于事件和他人的解释。
然后,我们接着考虑下路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解释我们的社会生活?
想要解释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首先观察到我们的生活。同样因为自我观察的焦点性,所以在我们观察事件时,无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诸如:先入为主和信念固着。先入为主指:早先的印象会极大程度的影响人们的判断;信念固着是指当我们接受一个信念后,信念便可以独立存在,即使支持它存在的证据已经被否定。
在我们面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时,我们随时都在从社会生活中不断的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与观点。所以我们的观点也会在这些影响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记忆重构,是指人们会在吸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知识和观点后,对自己观点和态度的无意识改变。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我们对于事件的观察与判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那么,下一个问题也就随之浮出水面了。面对社会生活上的一切,我们该如何判断?又会遭遇那些心理学的陷阱?
第一个是直觉,这是广为知道的一个方式。我们在面对事件的时候经常都会依据自己的直觉,做出直觉性的判断。但是依据直觉所做的判断中我们常常会表现出过度自信倾向,尤其是在我们不擅长的领域 (因为不擅长,所以会对自己的水平出现错误估计)。
第二个是反事实思维,这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它是指我们经常会在事情发生后,对事件进行再次的模拟。这也是我们经常悔恨的原因,我们经常会想如果当时怎么怎么做就好了;但是,这也是构成我们幸运感的基础,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而感到幸运。
第三个是控制错觉,它是指将随机事件主动知觉为有联系的倾向。这是在赌徒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心理,也是影响我们判断的重要原因。但是这终究只是一种错觉,在实际中,事件的发展往往有另一个规律———趋均数回归:事件发生的频率始终围绕其概率发生。当然这个定律也可以有另一个表述:当我们处在一个最低水平时,任何的尝试都是有效的;当我们处在最高点时,任何的行为也都有可能是坏的。
第四个是自我实现预言:当我们对外部情景持有某一确定看法时,我们的行为就会与之相适应,从而促使事情向我们预测的方向发展。与这一理论相适应的还有另一理论,行为确证:一旦形成了某一错误的社会信念,就会引发我们去做出某些行为以支持这一信念,最后促使其发生。所以说:敌意总是招致敌意,不合作总是招致不合作。
所以,心理学的忠告:
一、在对事件进行分析的时候,在分析他人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与情景更多的权重,而在我们分析自己的时候,应该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二、人的态度会随着不同知识与观点的接受,而产生无意识的改变———清醒催眠使用
三、在预测未来的时候,为了防止过度自信倾向,经常考虑“如果我的判断是错的,那么可能是哪里错了?”
四、事件发生的频率总是围绕其概率———趋均数回归
五、敌意总是招致敌意,不合作总是招致不合作———自我实现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