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中,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在讨论人性的问题上,有那么三位,让我印象深刻,他们同为战国时期,儒家的传承、发扬者。
一位便是名扬四海的孟子,他主张性善论,说人生来便具有仁义礼智,需要内省去保持;另一位是耳熟能详的荀子,他主张性恶论,说人生来为了生存的需要便会做出违背道德的事,如果不经过后天教养,便不会为善;还有一位便是神秘的告子,为何说他神秘,因为对于他的存在,有很多的说法,而我当然是相信他的存在的,因为这句:食色,性也!他主张的便是人性无善无不善,说人生来便是一片空白,哪有什么善恶之分。这有点道家的味道!
对于人性论,古往今来,都在无休无止的争辩着。对于学识粗陋的我来说,不敢妄加评论,更不能张口胡说,就个人喜好而言,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告子所说的,我更加认同一些。人性不分善恶,喜欢美好的事物,是人的本性,何为善?何为恶?没有标准,如果硬是要标准的话,只不过是少数服从多数,个体将就集体便是善,反之便是恶。如果这样想可能自私狭隘了些,但从人性角度出发,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
人的一生,浮浮沉沉,坚持如一者,绝无仅有。如于虚幻,性本善,如于现实,性本恶,但我们于虚虚实实中生存,性本善恶?实难区分。
总之,食色,性也!只要好色而不淫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