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武功山

                  美哉武功山

    ——武功山首届越野马拉松亲历记

                                          □  忽  突

武功山之美,美图美不胜收;君不见云中草原?腾云驾雾御草飞行,何其快哉!

天下名山大川多之,何以独爱武功山?原不知武功山所在,突然声名鹊起竟是因有 “南中国最美越野赛道”,美轮美奂的宣传片风靡跑友圈,以鸟叔领衔的江湖“四大名腿”腾挪跳跃,草上飞水上飘,羡煞众生;更有极具煽动力的召集令冲击眼球:绝世武功,等你来战!

我便是如此一个不甘寂寞主动找虐的越野菜鸟,跑马一年,盲目自信天高任鸟飞,以越跑越野的野心,与深圳一众资深跑友,踏上当年北伐的征途,往江西萍乡武功山而来……

9月3日的天气极好,夜色之中踏入萍乡,小城刚下了场浅雨,计程车呼啸穿过湿漉漉的街道,在首届越野马拉松组委会所在地蓝波湾花园酒店领取参赛装备,乘坐接驳车前往下榻的豪生温泉度假酒店;直接领取升级后的房卡,待在房间收拣好次日的穿戴装备,已是凌晨一点入睡,三个半小时之后闹钟响铃,一跃而起,穿衣洗漱;5点整下楼用早餐,乘坐接驳车到起点,时间才不过六点。

天色还未放亮,晨雾掩映着远山村屋,突然就如一袭薄纱掀起,刹那间清晰明朗了。接驳巴士陆续抵达,一车车选手接踵而至,排队入场。

略显空旷辽阔的武功山风景区主入口,还未完全修缮平整的空地,稍嫌简单的起跑点装置,毕竟只是500余人的小众参赛规模,且属于越野性质,所以倒也无人在意,各自跟熟识的跑友寒暄,摆POSE拍照,热身拉伸。

与磨房赛事总监、本届越野赛总裁判鸟叔合影

与马拉松训练营同学、后登顶珠峰的蓝海合影

7点准时起跑,从容地打开咕咚跑步软件,小步慢跑越过起点线,向着逐渐明亮的远山奔跑;清晨的乡间土路,有些崎岖不平,沙土石块夹杂,路旁的民房外面站满了一拨拨早起旁观的人群,因为是首届越野赛,都觉得很新鲜。就这样在乡间道路上以不快不慢的速度跑了9公里,抵达CP1,时间约莫50来分钟。这一段有保留,刻意保存实力,在山水客栈稍作停留,补充了两杯宝矿力冲剂。继续出发。


  第一关:山水栈外观山水,铁蹄峰下思铁蹄


接下来的路程不复平整,开始进山,此时路旁已有很多背着大行囊的徒步客,都是参加武功山上帐篷节的远足者。因是越野线路,在路上协调交通的工作人员开始引导徒步客分流,与那些向着同一方向行进的人群擦肩而过,都知道前方山高水远路阻且长,都不紧不慢地缓步上行。

跃过两条小溪,穿过几片竹林,向上攀爬的路段越发陡峭,先是跟着一拨来自江浙的跑友,有一搭没一搭闲扯着,倒也不觉得累。但好景不长,山体的坡度直接拉伸,30、40、50,甚至60度,开始放弃了原来计划备而不用登山杖的那份矜持,有支点在给力,行进的步伐就稳健多了,继而发现周边大多数人都备有一两根登山杖,都派上了用场,而没带杖的竟是菜鸟居多。行前我原本也左右犹豫越野跑带这东东是否多此一举,幸好听信了过来人的建议才有备无患。

从山下手脚并用攀爬到山脊的位置,里程表显示不足三公里,但速度极慢,耗时接近两小时,回望山下次第向上的人群,未做停留继续往上,再到一个稍显开阔处,蓦然回首竟是远山村落禾田溪流,宛如一幅美图映入眼帘,在那白云悠悠,阳光照射下,格外生动。


拿出手机在咕咚软件里定位拍摄,赶上匆匆穿过的人群,在山脊上迎着风慢跑,一扫爬山时受到的制约;山脊左侧是深深的峡谷,偶尔云雾升腾,映射出那奇形怪状的岩石、峭壁;再行进里许,一块巨石屹立于半山腰,挡住了去路,大伙便都停留在一处,依次手脚并用地爬上去,小心翼翼地越过这特别标注的危险路段。至此便听到有跑友在议论:最难的路已经走过了,接下来就是下坡路,不难走。我半信半疑问道:不是还有金顶?还有绝望坡吗?对方回答,那些容易多了。紧接着又补了句:不过也要看人,有的人还是觉得难。

幸好没有太大意轻忽,继续本着革命尚未成功的心态,一往无前,在前往CP2铁蹄峰补给点的这段路程,已经要稍微好走了些,可以慢跑一阵子,前前后后都是配速相当的跑友,大家嘻嘻哈哈地说笑,讨论着山上的树冠为何如此齐整宛如刀削;那云中草原是不是壮美得一望无垠?(事后才发现是我想多了)……其间,看到绝美的风景,没忘记停下脚步拍照,然后继续赶上同行的队伍。

很快到了第二个签到点铁蹄峰,约莫16公里处,此时总里程完成了38.3公里的40%,累计上升高度已然达到1800米,而时间却用去了3小时20分钟,原计划八小时内拿下全程,以现在的进度来看有点悬;虽然前面的路程有所保留,跑跑走走,行行拍拍,没有加速度,但后面更长路程,或还有更大的挑战,不容懈怠。

在CP2铁蹄峰补给了两杯水,吃了颗盐丸,稍作停留,拍了两张照片,发了条微信。继续出发,CP3是金顶,从铁蹄峰到金顶是最短的一段距离,仅两公里余,传说有最美的云中草原,对此充满了想象。


  第二关:武功越野跃金顶,五百勇士舞云中

过铁蹄峰签到点后,基本是在山脊奔行,那羊肠小径蜿蜒向前,路面上崎岖不平,间或有顽石铺陈,山沟沟里外溢的积水将路面沁得有些泥泞,小步慢跑时得尽可能靠山那一侧,右侧是深不见底的山谷,偶尔云雾升腾处更显得缥缈深远。

再向前,见右侧与山谷间延伸出一个大缓坡,上面生长了一大片草,虽然已是入秋季节,但这些草并没有枯黄,仍是满眼葱绿,状极喜人;天色渐近午时,阳光照射的山谷之上,云层淡淡泛起,但这云又似烟雾袅袅升腾,那一长绺草地沿着羊肠小径向前延伸,或许也有往谷底垂直覆盖,但云雾飘渺处看不真切;我原以为这只是片草甸子,但听到边上人在说,这就是云中草原了,哦,是我望文生义,以为草原就是好大一片,是可以在上面跑的,现在顺着山脊向草原延伸处奔跑,跑上一个大缓坡,到了金顶,是不是就有好大好大一片大草地在等着呢?

到金顶这两三公里不算难走,基本上是慢跑,偶尔会避让一下来往的徒步客,但大多数人是在避让我们这些选手,赛事工作人员一路在招呼:给运动员让道!从铁蹄峰过到金顶,没有太大的海拔拉升,地势轻微起伏,迎着山风奔行,虽然有阳光直射,但仍觉得凉快。

风中疾步前行,举目四顾,远方平原上村落里的炊烟袅袅升起,阳光在水面上泛起明艳艳的光亮;近处山脉蜿蜒,岭上的树木葱葱郁郁一大片,那云朵从深谷里涌出,慢慢飘散,继而又新的一团团泛起,飘飘渺渺,便有几分人间仙境的况味。掏出手机拍照效果发现不太好,索性放弃,以目观之,以心纳之,足矣。

很快到了金顶签到点,有一排小屋,很多人在坐下休息,有参赛选手,也有徒步客,停步吃了根香蕉,领了瓶水,吃了包士力架,顺带整理整理了越野背包,目测了下,真正的金顶石碑应该在左上方不远处,但我们的赛事路线是往右边的分支路前行,于是按着导示标志行进,下一站是穿过吊马桩,直闯绝望坡。

  第三关:跑马不跑吊马桩,越野难越绝望坡

从CP3金顶到CP4绝望坡实际路程不足6公里,其间到吊马桩正好19.8公里,是官方SSP,赛事半程的强制下撤点。从金顶到吊马桩这段路约两公里,没有什么攀爬,基本下行,刚开始一公里下行路段缓步跑得很轻松,但接着一公里却是下降高度超过300余米,坡度极陡,更重要的是这时候人更多了,除了同方向的人,迎面而来的徒步客也一拨接一拨,时不时要注意遏制下坡的冲势,尽管赛事组织人员一直在大声招呼徒步客让路给运动员,也得到了积极响应,但毕竟人太多,终究没法提起速度。

左奔右突见缝插针的下冲穿行中,稍微不慎就站不稳脚,在沙石俱下之中幸好有登山杖可以助一臂之力,即便如此,依然在这个长陡坡快要下完时,失足滑到,幸好单手撑地止住去势才没有继续下滑。

到了接近谷底的吊马桩下撤点,没有停留直接穿过,这里应该是最便于撤离的地方,一些无法坚持下去的选手选择放弃后就可以从这里被收容车送到终点。一过吊马桩,是一长段木板铺设的栈桥,依着山势微微起伏向上,直接绕过山腰伸向山的那一边。不知道这段直接覆盖在路面上的木桥是否就是那吊马桩的渊源。

下到吊马桩的那个陡坡难走其实只是个开始,走吊马桩这段木桥暂时还不觉得难,但绕过山腰后,难度开始真正显现出来。绝望坡绝非徒有虚名,先从吊马桩渐次上行缓缓爬升300米,在极其壮美的风景中,尤其吊马桩两旁有一人高的茅草丛掩映,在之间的木道上腾挪纵跃,那感觉还是有几分野行意趣的。在山腰上远眺近观,风景继续美如画,群山环绕,云雾翻腾,树木茂盛,野草丛生,不远处有见一石碑,上书徐霞客《游武功山》诗文可证: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

在山势最高处,往下看,坡度无比陡峭,一问便知就是传说中的绝望坡,先有几分窃喜:这只是下坡,但往远处再看,却又是另一个向上的大攀升。先下后上,分明就是一个深V,下山、上山、不爱!此时时间已然用去5小时,而里程表显示不过才60%,长路慢慢,不容懈怠,于是加速下坡。这段下坡路跑得很快,直奔着谷底的CP4绝望坡签到点而去,下行途中迎面遇到很多上坡的徒步客,背着大行囊蹒跚着往上挺近,路旁的赛事工作人员不停招呼徒步客们给运动员让路,于是纷纷让出一条通畅的空道出来,立在路两旁的徒步客们自发地给我们打气,加油声此起彼伏,很是鼓舞了这些多少有几分疲乏的参赛选手。

速度较快,基本上脚尖沾地即跳,好几次险险摔倒,关键时候都是借力于登山杖支撑,终于跑到绝望坡打卡点,这个时候已是中午十二点半,抓紧吃了两根香蕉、一个桔子,取了一瓶宝矿力冲剂,拿了2个小面包,继续马不停蹄往前冲。这里必须鸣谢武功山越野组委会,虽然是首届,而且是在户外交通不便之处,但其赛事组织很不容易很不简单,用心之深之细值得点赞!

下了绝望坡,再上几个坡,同行的跑友戏称是好汉坡,但都不知道究竟有几个好汉坡,反正高度都不可小觑,鼓足劲头将直上的这个大坡翻过,在半山腰太阳最晒的地方回头一看,果然是一深V,这个时候的风景依然是美不胜收,最美的是对面绝望坡上攀爬的人一个接一个宛如长龙,这边好汉坡下交错上下的人川流不息,野行之趣正在于此。

这个时候有几分疲倦,已经是连续鏖战6小时,才不过26公里的距离,余下1/3的路程有些遥不可及,此时已自知8小时的预期完赛不太可能,但是否有可能8.5小时或9小时完赛却不得而知。正在有些颓丧的时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越野赛冠军已产生,半小时前来自深圳的选手邓国敏已然抵达终点。相比之下,我们得快马加鞭,不可被关在门外。

接着,有看到一七十来岁的老者步履矫健地疾步奔走,又看到年轻的父母带着一对儿女远足,约莫六七岁的弟弟拄着双杖,喊着十来岁的姐姐等等我,在彼此的加油声中前进前进!

连着翻越了几个高度不一的山坡,疲劳感有增无减,事后查对路线图才知累计高度也不过600米,只是持续的增量让这段距离行进得很辛苦,当然正午时分的阳光照射也加大了强度。看了看里程表,发现距CP5发云界约莫2公里时,察看地势,基本上是山脊平缓处和缓坡下行,终于松了口气。

  第四关:发云界上志凌云,黄江村外菜花黄

在这段山脊上撒腿奔跑,两旁依然是茂盛的草丛,心无旁骛地穿过,再美的风景已是无暇顾及,以奔跑者对速度的追求一往无前,山风鼓荡,步履匆匆,冲下一个大缓坡终于到了CP5发云界,距离显示28.8公里,离终点不足十公里,而用时已是7小时。在平路上一小时跑十公里不在话下,但现在是在山上,能否在8.5-9小时拿下全程还需要努力。

于是没敢多作停留,补水,吃了一根香蕉一个桔子,连工作人员准备的白米粥都没有去等候享用,简单了解了下接下来都是下坡路,便继续出发。

从发云界出发到终点仅有9.6公里,处了从CP5这个补给点绕行到山的另一侧约莫上行了两三百米外,其他确实都是下坡路段,然而这个下坡路段却是走得最为辛苦的。起先在山脊上丛林中羊肠小道上穿越的那段还挺有意思,此时天色渐暗,实际时间才下午三点钟不到,但许是林木茂盛遮挡了阳光的照入,零散几个同行者你追我赶都在加速度,都希望八九小时完赛。

但这段好走的路不过才一两公里,接下来,从山脊到山脚下的公路,实际里程也就三公里出头,但这段下坡路段却是走得极其辛苦,不能跑,快走都不容易,太多石头错落,那路几乎不是路,坑坑洼洼且石头树根交错悬空,落脚都未必踩得稳,不慎摔了一跤虽未伤着要害,但下行却谨慎很多,继而又看到前方的一个选手直接摔倒滑了老远,虽然没伤着但也都小心翼翼起来。

从发云界出发到山脚下的公路,总共也就五公里,我们竟然都用了两个小时,简直就是龟速缓行,在这其间的三公里下行路段,我终于知道了何谓“上山容易下山难”,也是第一次在下坡的时候无比期待终点,心里巴不得早点飞出这鬼地方,在望眼欲穿之中走不快又停不得,撑着往前走,过了发云界这个最后的补给点,接下来就是最后一程,原来以为胜利在望,无非是快与慢,竟没想到用时如此之久行进如此之慢。事后查对路线图,得知这段下坡路段约下行了1500米,难怪那般难走。

终于好不容易下到山脚,看里程离终点约四公里出头,时间已然到了9小时,这最后一段路是较为平整的公路。与公路接驳处停着一辆组委会安排的收容车,打眼望过去,有工作人员“不怀好意”地殷勤招呼道:要上车不?撇撇嘴,毅然摇摇头。再次对表,9小时已搞不定,9个半小时必须拿下,提速快跑,必须半小时内完成余下路程。

然而,跑了堪堪一公里,便觉得右腹隐隐作疼,似乎是岔气,但自己个估摸是路上吃得补给较多且杂,未能充分消化,稍作深呼吸,左手按着腹部继续奔跑。时间虽然只是下午四点,但太阳在空旷的马路上依然很晒,鼓足劲头往前冲,一路上看到很多选择步行的跑友,许是都知道赶在11小时的关门时间前到终点都不成问题,也就没有太强的成绩追求了。

按捺不住一路吆喝着打气鼓劲,加油!加油!还有三公里,两公里,一公里!争取9个半小时!就这样一路招呼下来竟然也带动了上十号人跟着跑动,在接近后半部分的散兵游勇中也较具阵容了。事后想想,这莫不就是正能量的拉动效应。

最后300米有赛事工作人员特别提醒,远远地可以望到终点的拱门,一鼓作气加速度冲刺,200米,100米,50米……这个时候看到拱门边上一美女在大声加油:0477,熊克辉加油!熊克辉加油!有些讶异,她怎么知道我名字?但已然无意顾及,再加速,冲过线,工作人员跑过来将完赛奖牌给挂到脖子上,边上的人群中有跑友Ben热心地招呼着,给我拍了完赛照片。

  与马拉松训练营跑友、现健牧创始人Ben合影

组委会的最终数据显示完赛时间9小时28分钟,排名166位,打败了60%的选手。这并不是一个满意的成绩,固然其难度超乎了我的想象,原来预期的8小时,8.5小时,9小时纷纷打破;虽然这场比赛是我的第一个越野马拉松,让我真正意识到了越野赛的挑战难度,完全不同于城市马拉松,越野达人鸟叔有说:城市马拉松是为了赢得欢呼,越野是为了个人情怀;每一个跑者的归宿是越野。确实不无道理。

最后查阅了相关统计数据:武功山越野赛参赛规模约520余人,实际完赛堪堪300来人,也就是完赛率不过60%,由此可见武功山线路之虐。但即便如此,赛事组织方的专业性和尽职度依然值得高度评价,由深圳磨房主办、东软赛客技术支持的这场越野马拉松虽然是首届,但太多可圈可点的地方表明了专业团队做专业赛事的不同凡响。当晚九十点钟,当我们完赛选手在酒店享用完庆功宴各自休息时,却得知赛事工作人员还在深山中接应滞留未能完赛的选手。

完赛后,看到磨房赛事总监、武功山越野赛总裁判长鸟叔,我的第一句便是:这线路真够虐的,不过很过瘾!

武功山我还会来的,不过下次我想我会是一徒步客,背着大行囊,带着妻儿,不慌不忙,徐徐前行,一起翻越这美不胜收的山脉,在金顶之上,在云中草原,好好体验感受武功山的野趣与秋色。越野因为有速度与目标存在,或急于赶路无暇旁顾,而下次造访武功山,则可畅游山水、走走停停,愿用心领略这沿途的美景。


致谢: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武功山越野赛参赛跑友、工作人员及其他关联人员的专业贡献,为做到图文并茂特别援引和应用。因无法一一联系确认原出处,请原拍摄者予以理解支持。感谢。


后记:本文首发于2015年9月30日网易有道云笔记,后依稀记得被多家网媒转载和节选,数年后再返武功山(应是2000年前后与长沙老友苏理、老唐和伟哥,四兄弟再战武功山),却是不曾找到这篇战记,不无遗憾久之,始信“互联网亦无记忆”。然而,笃信微信朋友圈“硕果仅存”尚能保留些许,至少过去12年这一轮,我的许多欢乐往事在朋友圈图文中“有迹可循”(这也是我动辄“长篇大论”发圈文分享的重要原因所在,至少是“私人化记忆”的一种留存)。今日“按图索骥”地不无惊喜找到旧作,在北上的旅途中兴致勃勃将之全部搬家到「简书」APP(我至今尚未开通微信公众号),并转发朋友圈重温以纪。在我的越野十周年纪念赛前,此举亦似别有一番风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