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我听朋友说:她的闺蜜交了位男友,而当她看到闺蜜交的男友又高又帅时,她的心里产生了嫉妒的情绪,她认为自己比闺蜜漂亮、有气质而且条件又好、为什么她却可以先交到男朋友,所以一心想着拆散他们,以至于她在往后与朋友交流的过程中,总是不经意的流露出他们不合适的态度。结果过了一段时间,他们果真分手了,随后朋友和我倾诉她当时心里的痛快,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又感到深深的愧疚,很讨厌那样的自己。
换位思考,如果我们身边发生了以上类似的场景,你想象下你小时候的玩伴他现在的工资、待遇、生活过的都比你好,这时候你会不会同样产生嫉妒呢?我想大多数人应该都会有吧!!
嫉妒常常被我们当成恶魔,好像一提到嫉妒,我们脑海中,就会联想到一条吐着红信子的毒蛇,在吞噬我们的心灵一样。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样想它,嫉妒是人的本性,在合理范围内被视为正常反应。而我们如果正确看待嫉妒,你会发现嫉妒并不是让我们陷入痛苦的源泉,而它是“帮助我们爬上奥林匹斯众神之山的阶梯”
接下来我就要讲的是高情商的运用嫉妒,心理学家尼尔斯认为,人类的嫉妒心理大体分为良与恶性两种。“良性的嫉妒”来源于内心真诚的羡慕,并会鼓励自己的行动努力追求和超越,但“恶性的嫉妒”会促使人产生排挤、诋毁等心理,更会引发恶性的行为。
比如说“良性嫉妒”,你看到前同事在某大型知名企业当上了高管并迎娶了“白富美”时,怀抱善意嫉妒的人,就会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思考自己应该通过怎么的努力才能和他一样成功。而“恶性嫉妒”是当你看到前同事这些成就,就会心理酸溜溜的,可能希望她进的企业马上要倒闭了,或者娶到的“白富美”是“绿茶婊”甚至可能诅咒他快点一无所有。所以同样都是嫉妒善意的嫉妒和恶意的嫉妒相差真是天堂和地狱呀。
我讲的高情商运用嫉妒,就是学会如何运用良性的嫉妒看待问题从而让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我以下我总结了三个步骤来帮助我们运用善意的嫉妒。
第一步:承认嫉妒。当你被嫉妒这种情绪影响时,不妨试试,承认它,接受它。这也许听起来有点反常,但如果你抑制嫉妒这种情绪时,却相反给了它更多的能量。德国心理学专家 Frisch说:“嫉妒其实是种非常正常的感情,因为我们永远都会拿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并且对于别人身上自己所欣赏的部分,都会下意识地羡慕、嫉妒。”这样的感情不也十分美好吗?渴望和追逐别人身上具有的价值和美好的一面不也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吗?那为什么即使我们生活在这么一个充满了嫉妒的社会中,这种感情仍被视为一种“禁忌”?那是因为从孩提时代开始,每当我们嫉妒小伙伴们拥有的玩具时,就会受到大人的斥责,却没有人告诉我们,究竟要怎样做,才能正确面对以及处理这种感情。所以当嫉妒出现时,我们更愿意对自已感到羞愧,而不愿大方地去承认“我嫉妒了”,更不愿意真诚地给“令你嫉妒”的那个人一些赞美。
第二步:思考“别人使我嫉妒的原因”。我们之所以会对别人产生恶性嫉妒,就是因为内心那杆秤不平衡了。你觉得对方是“应得”,还是“不应得”。黑格尔有句名言,叫“存在即合理”。虽然这句话引起了很多争议,但是从应得感的角度解释,可能还真是这么回事。比如你觉得你的同事是个能力不行,挣得比你多,从应得感的角度来看,如果你觉得同事“不应得”,那自然能够找到一系列的理由,来证明你的同事是个能力不行,但如果你换个角度,从“应得”的方面来看,说不定你就能够找到同事的过人之处,比如善于交际,人脉广泛等等,只有这样,你才能够不断进步,突破自己。
第三步:“高情商的运用嫉妒”。上两步是让我们正确对待嫉妒和思考其真实的原因,这一步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将嫉妒转化为超越自我的动力。这里首先要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这是客观规律,所以这里分为两点,第一点:取长补短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化嫉妒为动力。
一个人在嫉妒别人时,总是注意到别人的优点,却不能注意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其实任何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我们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想一想自己比对方强的地方,这样就会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第二点,嫉妒有时候是“兴奋剂”,如果你对别人产生嫉妒之后,会产生极度的意识想要去超越对方,不妨借这种心里的发奋努力每天不断地刻意练习,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能力突飞猛进,而促使你的动力因就是嫉妒的功劳。所以升华这种嫉妒之情,把嫉妒转化为成功的动力,化消极为积极,超过别人!
我将嫉妒比作“爬上奥林匹斯神山的阶梯”因为良性嫉妒是一种动力,它迫使你学习、工作、逼迫你不断的去变优秀。而“它的动力”我认为是最坚持也是时效最长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