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大学毕业的时候,L在问我一个问题,他说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该去到大城市还是留家乡。这样的很多人想过,也付诸于实践过。几年乃至十几年过后,有的人在大城市扎稳脚跟,有的人只能败兴而归。
我问了他几个问题。
第一,你所说的大城市是多大?
第二,你的家乡所在的小城市有多小?
第三,你现在觉得自己各方面实力如何?
我想,很多人在盲目的去往他们嘴里说的“北上广”大城市的时候,很少考虑到这三个问题。跟着毕业南下北上的潮流往大城市涌动来寻求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不如先静下心想一想这三个问题。
小城市容纳不下自己的野心,大城市又感觉自己无处安放。
想去追随那些白手起家成功人士的脚步,却又故步自封不肯前进。
与其在这纠结去不去大城市,我觉得还不如好好正视一下自己。先看下自己处在一个什么位置再来考虑到底该往何处发挥自己的实力。
我们周围太多这样的例子了。小地方出生成长,小康和睦的家庭条件,从小到大生活学业自己没操过心,尴尬的学历毕业,浅薄的社会知识,一门心思往大城市扎堆。打拼个几年之后,领着这几千块钱的薪水,不上不下的职业定位,哭着喊着“我要在北京买房,我要在上海定居。”最后返回家乡时,还是年过半百的父母为你买单。
当然,我不是说这种情况的不应该往去到大城市,相反的,应该到大城市磨炼和闯荡。但是,明明知道自己能力不足,自己本事不够时,强行扎根在大城市真的愚蠢之极。当发现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野心无法匹配时,我们往往都是以逃避来自我麻醉。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缺点不是自信心不足,而是太过乐观,对自己能力太高估了。别人在努力,在读书,在上进的时候自己躺在床上吃着薯片刷着微博说“我一定会有出息”;看到一篇网络励志鸡汤文就开始幻想自己年薪百万,有房有车的日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工作进度非要认为自己已经拼劲全力;抗压力低,动不动就是辞职,老子不干了还和自己暗示“我一定会把父母接过来大城市享福”。明明知道自己是这样一种情况,没有勇气完全的对自己以后的人生负责,那又为什么最后是父母来承担你的这些后果呢。
很多要你回到家乡的人给出的最主要的理由是“陪伴父母以及安稳生活”,然而我们总是误解这个意思。仿佛在大城市就不能陪伴父母,仿佛安稳生活就一定是一眼望尽余生。
你在大城市自己尚未立足,就急匆匆把父母接来,口中说的让父母看看大城市的繁华,然而他们除了吸了点雾霾,挤了次地铁,帮你做了几顿饭,看了几次天安门就再无所获。你每天两点一线的上班回家,拿着那点微薄的薪水来谈何更高质量的陪伴。你说大城市里有更好更完善的医疗条件,然而你还在为那些昂贵的医药费东跑西借;你说大城市里有更国际化的教育资源,然后你最好却为了那几十万的择校费还是未能选择一个好学校。你说你只能在小城市才能陪伴父母,而大家不知道的事,因为你根本无法在大城市立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选择教师,公务员这类职业的都被称为“为了稳定而享受安逸的生活”的例子。仿佛只有从事金融和CS才能敢说出来自己在拼搏和向上。说什么“我考上了家乡的公务员,从此以后人生就一眼望到头”,很多时候说这些话的人只不过为自己以后的懒惰和懈怠找了个很好的借口,我见过小城镇的老师兢兢业业一步步成为全国优秀教师的,也见过刚入职的公务员摸爬滚打慢慢晋升的。不一定在小地方成为教师,成为公务员就觉得安逸一生,没有前途了。任何事业都有上升的空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闯荡出一片天地。而要紧的是,我的实力跟上了,我的条件达到了。
自媒体如此发达的社会,不再是只要是金子一定会发光,而是只要是金子,想不发光都难。
我们到底该不该去到大城市,其实每个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就看我们失去拼搏还是去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