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我认为我既不知人也不自知,每天糊里糊涂的,不知怎么就混了这三十多年。
我们家老大一直是老师头疼的佛系少年,年纪轻轻就一副无欲无求,云淡风轻的姿态。本来老师还指望天资聪颖的他积极进取,挺近前几名,谁知他连跟上节奏都很困难,每天能按时写完作业都积了大德。每次班主任义愤填膺地向我控诉他丝毫没有的上进心,我都比较淡定的跟老师交流。
这是我一直以来锻炼出的习惯,不论面对什么样的事情和慌乱的场面。先稳定住情绪,情绪是基本盘,再思考有几种解决方法,哪一种可行。没想到我的淡定,被老师认为是不在乎,更过分的是老师直接将孩子佛系和磨蹭的性格归结为我的一脉相承,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我真想说一句,这锅我不能背!
我经常听到他人对我的评价是:干什么都不紧不慢的,情绪也没什么起伏,总之就是很乏味的一个人。有的人评价是心大。想想我这样的性格也是有迹可循,我10岁的时候被送到我哥家上学,那时比孙猴子还调皮的我想不到即将面临的是为期两年多非人的精神折磨。比如随时随地的语言侮辱,沉重的家务活,比如像仆人一般小心翼翼的伺候我大娘。活生生把我从孙猴子变成了沙和尚。就算在这样残酷的PUA摧残下,我的精神也完全没有崩溃。很多晚上躲在被子里哭了很久,白天上学和好朋友有说有笑,开心的不得了。跟我爸妈打电话时也没有吐露过半点不快。并不是我害怕什么,是我考虑到如果我那样做了,后果可能使我爸和二伯兄弟反目,权衡利弊,年幼的我决定以大局为重。直到我长大后,我爸妈也不清楚当年我懵懂的心灵经历了怎样的摧残,我是如何独自熬过一个个漫长的黑夜,依然健康和乐观。从小我就是个情绪稳定,内心强大,顾全大局的人。
这样的性格当然有不好的一面,就是几乎不会表露出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想法。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像我这种不哭不闹,分外懂事的,只能承担所有的委屈。随着阅历的增长,当年的懵懂少女渐渐变成老油条,我也明白了有时候不能太乖,需要任性,需要耍赖,需要毒舌,当然火候也要拿捏到位,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