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云晓老师的《有尊重才有教育》有感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人说话。”有幸阅读孙云晓老师的这本《有尊重才有教育》时,我真切的体会到了这种感觉。
何为尊重?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对父母、对同事如此,对学生、对孩子亦如此。
早就听说杰是个很令老师头疼的学生,从来不写作业,还早恋,与家长沟通无果,只好听之任之。杰初三被分到我班。开学第一天,他主动找到我,说:“老师,这次我第十二名的成绩纯属意外,我是十五名以外的名次,别对我抱有太大希望啊,反正我也上不了高中。”说完,两手抱在胸前,晃着身子,用一种挑衅的眼神期待着我的“愤怒”,我看着眼前这个长的挺帅的小伙子,揣摩着他用这样一副神态和我说这些话的真正意图,凭着多年的经验,我决定关注他。于是,简单的说了句:“行,我知道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叫他给班级抬大桶水、给学生买饭票、管理班级水票、当宿舍舍长、给我当生物课代表,在不熟悉学生的情况下,索性大多数事情就找他了。我越来越发现,他是个不错的“管家”。与同龄人相比,他表现出的是少有的成熟。有了这样一个得力助手,我倒省心不少。然而,他还是“犯事”了,开学第一个周日晚自习,他是唯一没来的,甚至没请假,我打过电话,他母亲说他感冒了。第二天早上到校,发现感冒是假,作业没写是真。我只和他说一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中午来我办公室补吧。”于是,一连三天,我把他带到办公室,他补作业,我就给他倒杯水,然后坐在他旁边默默的看,我什么也不说,不批评,不说教,中午不吃饭也不睡觉,他问我为啥不吃饭,我摇头说:“你作业没写完,我不吃”。终于,第三天中午补完作业,他说:“老师,我服了,以后我写作业。”我笑了。
后来的日子,我和杰慢慢的熟悉起来,我发现他很聪明,也很善于和各个老师沟通,他很善良,总是把自己的饭票匀给家庭贫困的学生,我不断肯定他的工作能力,他的品德,也帮他分析了各科的具体情况,他文科不好,我找了一个文科超棒的学生与他同桌;他生病了,我开车送他回家;他没钱了,我借给他……我无条件的为他提供帮助,解决问题,尽我班主任所能。他也如我期待,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成绩越来越好,逐步稳住前十,最后连续两次进入前五,生物会考,全校第一。最值得高兴的是他带领班级同学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好消息纷沓至来,班级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
我想,如果我在面对他的错误时大发雷霆,甚至责怪家长的庇护,他必将一如既往的让每一个老师头疼。从一开始,我就选择尊重,信任,让他自知、自尊。我用行动让他知道:不管发生什么,班主任与他荣辱与共,正如孙云晓老师所说:只有被尊重的孩子才会自知自信,才会逐渐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我相信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找到更大的动力。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的最根本的素质就是尊重。杰在我生日那天的凌晨12点给我留言,两句话:“选择这个时间,只为第一个给你送来祝福,老师,生日快乐;我长这么大,您是第一个尊重我、重用我、信任我的老师,谢了。”可见,尊重可以产生奇迹。
当然,我最关心的也最担心的仍然是关于他的早恋问题,那个女孩也恰巧分在我班。杰是班级唯一一个家住在市里的孩子,周末他有时候会跟着我的车回城。终于在很多次同行的路上,他主动和我坦白了。我和他做了一次深层次的对话,那次对话,他让我看到了一个孩子最纯净的心灵,还有那份至纯至美的感情。那个女孩来自河南,家里姊妹三人,她最大,父母来文登打工,家境贫困,但女孩善良、勤奋,成绩很好,且画的一手好画,杰说,他喜欢她的文静、坚强、善良。我问他今后的打算,他说:“以前没想过,现在想好了,要一起上高中,一起考大学,而且我现在的成绩也肯定会考上高中的。”说完不忘得意的看着我。杰比我想象的成熟,而且有很积极的人生观,这一刻,我释然了。我没有说很多大道理,只是嘱咐他们相处有度,不要伤害了对方。我让他们彼此找出自己和对方的五个优点和五个不足,写下来,认清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给自己定下半年和一年的目标,并写出实现的具体措施,然后相互督促共同努力。我选择理解和倾听。杰偶尔还会和我说起那个女孩,有时候说太累了,那种无奈也很真实,有时候说这个星期她帮他补习了多少英语,他又教会了她多少数学题……一路走来,我分享着杰的内心世界,也在感受着他的成长。
关于早恋,大多数家长都是谈虎色变,归根结底是我们没有尊重孩子的感情,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喜欢一个人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堵”而是“疏”,去理解,去尊重。想起孙云晓老师对每个家长的提醒: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需要坚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原则,越是理解和尊重孩子,越容易化解风险,越是不理解和尊重孩子,越容易雪上加霜。
教育从尊重开始,只有尊重才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让我们从实践中来体会它的真谛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