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二少女裸辞的第159天。
今天是继续宅在房间里没有出门的一天。
前两天有听到一个治疗焦虑的在线课程,还挺有意思的。课程的观点是焦虑通常是人在担忧未来,抑郁是人走不出过去。感觉总结的非常精辟。其中提到了艾利斯理性情绪疗法,我还特意去查了一下。以下内容整理自百度百科。
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又称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A.Ellis)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其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RET的理论认为,人们的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引起的,而不合理的信念往往使人们陷入情绪障碍之中。不合理信念的几个特征是: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关于这点我倒是深有体会,我得承认我自己很多焦虑是来自对现有状况的不满和不接受,从而忽视过程,只对结果做评价)
理性情绪疗法建立在人性之复杂和可变的假设基础上,其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
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f),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这就称为ABC理论。(我承认我自己的很多焦虑情绪就是来自于不正确的认知,比如我裸辞之后的待业期间的胡思乱想和对自己评价的降低,比如我自己对于情绪的控制不够好的时候)
通常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即A引起C。而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更直接的原因。(想到我上次焦虑是因为看到朋友圈的别人想到了自己,然后就陷入了不可抑制的焦虑体验,其实是因为这件事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件事然后再想到自己才开始烦躁,其实是出于我对这个人有着还没有化解的很复杂的情绪,其实是这个我没有处理好的情绪再一次引起了我的焦虑,就像这个情绪之前很多年中时不时让我焦虑一样)
按照理性情绪疗法的观点,人们有无以计数的信念,它包括认知、想法和主意等等。这些信念(Beliefs)是影响认知、情绪和行为结果的直接和主要因素。尽管看起来好像是诱发性事件引起结果,但B处于A与C之间,是A的更直接的原因。人们总是按自己的信念认识A,并按照带有偏见的信念和一定情绪结果去认识和体验A。因此,人们实际上从来不会体验到没有信念(B)和结果(C)的诱发性事件(A),而没有诱发性事件(A)也体验不到信念(B)和结果(C)。信念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因为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认知形式。在理性情绪疗法中,主要关注的是合理的信念和不合理的信念,前者导致自助性的积极行为,而后者则会引起自我挫折和反社会的行为。(是的,可是和我还是没有学会和那种焦虑情绪和解)
希望我自己能从现在开始慢慢行动起来,在真正做事的情况下,化解掉原有的焦虑,进入一个更好的生活状态中,我对自己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