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参照物到回归自己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更需要知道目的、听到理论、依据、数字、最好有对比和走势。你要能让我听到说话里面有顺序、有逻辑结构、层层递进。

如果你只是告诉我是感觉,我会觉得没有说服力。

右脑发达的我,向来感性主导,没想到思考轨迹正发生变化。

MBTI性格测试中,第一至第四功能分别是EF, IN, ES, IT。前三个功能都发展和使用得很好,或许现在阶段正是发展第4功能--IT。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过九型人格,6号忠诚型的人物中有马云,我一直想他是一个负面的人吗?

于是,在Ted观看他的演讲。

1,他眼睛有神、坚定。不像书中说的怀疑的眼神。

2,他脸部没什么表情。

3,表达流畅,声音坚定,逻辑清晰,话题切换流畅不唐突,层层递进,言之有理。理性+感性,观点+例子。

4,打扮朴实保守干净。

直到他说到一个观点,我确认他是6号,并且这个思维启发了我。

他说:我讨厌成功学,我喜欢看别人失败的例子,反省我不该去做什么事情。

是的,我们一直去刻意练习,深度复制粘贴别人的成功,但是我们会忽略了危险。

其实,成功例子和失败例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如果我们找参照物时,有正有负,或许我们看得更客观、具体、全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同样,延伸至人身上。

我们一般都只看到自己好的方面,而忽略了不足的地方。

那么,我们做事情的时候,看到自己优点:刻意练习和发展优点。

对于短板的东西,我们没能力控制到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或也许会造成损失惨重的,最好不要去做。


再延伸到和人合作,

有些人可能你只能和他合作这些范畴,而其他事情是合作不来的,可能满足不了双方利益和期待的。

我们最好的状态是:能看到自己和每一个人合作什么是优势,合作什么是困难的。

这样评估更科学合理。

-完-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