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时间不断地向前推移和科技的进步,不知是生活“彻彻底底”地把我们给改造,还是我们“有意识的”去改变某些原有的生活方式方法,在不知不觉之中,我们的日常生活正起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譬如说:就拿“阅读”这件事情来说,它也同样莫不是如此的!
在20世纪的90年代中期以前,我们只能去阅读各类纸质的报刊杂志,想要阅读时,无外乎去采用如下的两种方式,其一就是:去新华书店、邮政局和书报刊亭,把想要阅读的书报刊杂志买回到家里去阅读;其二就是:去自己所在的区县街道镇图书馆办一张借书证(卡),借各类书报刊杂志看。不过,由于经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自身的喜好程度等综合因素,采用后一种阅读方式的人和家庭居多。
现如今的我们,阅读方式与往昔绝对是截然不同的,除去阅读各类纸质的书报刊杂志之外,电子书真可谓是大行其道哦,它的出现,不但在挑战传统的阅读模式,和传统的阅读模式,还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亦会触动人们的神经与视觉哦,与此同时它又占领中国阅读市场的半壁江山。由于网络、电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我们既可以上网去阅读;还可以去家电超市和数码广场买个MP3、MP4和平板电脑,把想要阅读的书籍下载到MP3、MP4和平板电脑里阅读;手机也有阅读软件,既可以直接上网阅读,也可以把好的书籍下载到手机里阅读……
我们若是每天都是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的,就会看到,现如今在上下班的途中、在公交车站和公交车上,大多数的人都在低头摆弄着自己的手机,不是在看时事新闻、阅读书籍,就是在聊天发微博。
诚然,无论从时间、空间、经济、快捷与便利的角度来看,电子书籍的确比各类纸质的书报刊杂志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哩。我虽说不会去拒绝电子书的阅读方式,但是在内心深处还是充满一些怀疑与疑虑的,总会不停地去询问自己,电子书的阅读方式和我们过去传统的阅读方式真的是一样的吗?!也不尽然,我还自认为现在的“快餐文化”十分流行大行其道,各类电子书的流行,也应当归类于“快餐文化”当中的一种形式,只要是拥有网络和WiFi,它保管我们随时随地能去填满整个脑子,但要真正地去享受阅读所能带给我们的乐趣,我依旧认为还是非传统的纸质书报刊杂志莫属。时至今日我仍然能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完整的阅读完一本书——书名叫做《太平天国》,在某个空闲的双休日下午,去泡上一壶香茗,一边品香茗一边闻着墨香阅读,除去能让我们得到实实在在的感官享受之外,难道我们还无法体验到阅读各类纸质书报刊杂志,所给你我带来的某种乐趣吗?!
此外,现如今绝大多数的电子读物,在通常情况下,只有文字,不像各类纸质的书报刊杂志那样,除去文字之外,还会去配有作者的照片、插图、漫画、封面封底设计等综合性内容,通常这些内容为的就是配合文字内容而精心设计的,真可谓是锦上添花相得益彰!
还有,一本电子书籍,从网上查询直接下载到MP3、MP4和平板电脑里,最最多也不会超过四至五分钟的时间,各类纸质的书报刊杂志则是不同的哦,它需要我们去花比下载还要多出好几十倍的时间去寻觅,当自己千辛万苦终于觅得心仪许久的书籍时,若觅得的是一本毛边的古籍线装版书籍,那便是好上加好,因为在书籍里往往都浸淫着岁月所留下的痕迹。当我们把它安放在书架上时,那种占有时的满足感、淘书时的快乐感与幸福之感,顿时就会油然而生的,这恐怕在下载电子书籍的整个过程的时候,是绝对没有办法可以体验到的!
在我所在的城市上海,每年到赤日炎炎的夏季时,都要举办一次全国书展,我也是十分喜好阅读这件事情的,由于工作等原因,今年未曾去书展现场,虽然内心不免有一些遗憾哩,但还是以短信互动的方式参与其中,发表有一段关于阅读方面的文字随想与随感,不但被媒体采纳录用,还获赠一本由作者亲笔签名的书籍《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这本书的作者张建松老师是新华社的一位女性记者,书籍里内容说的是——她去地球南北两极238天以后的所思、所感与所想。
在我的少年时期,大概是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每天最最开心的一件事情就是莫过于临近傍晚时刻,此时的家父会从自己的皮包里拿出一份《新民晚报》。让我先睹为快的内容就是《夜光杯》里的各类文章哦,刚刚出炉的报纸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哩,阅读《夜光杯》里的美文,不但能开阔自身的眼界,还能增长各个方面的知识,而且它还给我的写作提供过很大的帮助,逐渐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等到自己年龄稍大一点的时候,家父又带回来过《中国剪报》等报纸。为此,还把好的文章裁剪下来去做剪报,时至今日已经做过四至五本,有时想到时,就会拿出来随手翻阅几页,总感到让人受益匪浅。
我自己对于书报纸杂志的喜爱远远胜于对于电子书的喜爱,这倒并不是说,本人是一个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人、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与电子书籍,而是自认为,手捧一本(份)纸质的书报刊杂志,在内心就会感受到无比的充实、愉悦、舒心与踏实哩,犹如在携带一位十分忠诚且相识有好几十年的知音和同行。所以,无论是外出旅行,抑或是在上下班途中,总要在包里放上一本(份)书报刊杂志,坐在公交车上、有空闲的时候、午休时,总是要拿出来随手翻阅几页。这种感觉,在冰冷、硬生地金属外壳的电子书上绝对是体验不到的。对于真正喜欢阅读的人而言,阅读纸质书报刊杂志,除去能饱眼福之外,其他器官亦能同时感受到、体会到,让阅读变得尤为兴趣盎然。
进入到新世纪的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与往昔是迥然不同的,由过去的“慢生活”慢慢地转向“快生活”,都在讲究一个“快”字,更是受到“快餐文化”的侵袭与影响,绝大多数的人只欢喜“碎片式的阅读”,而不太欢喜长时间、系统的阅读一本书、一份报刊杂志哦。有许多人还会给“碎片式的阅读”寻找有各种理由,说什么由于自己的工作太忙,空余时间又是太少,所以只能采用“碎片式的阅读”,这样阅读“我”可以阅读到很多内容,有许多人已经不欢喜阅读,“我”还在“坚持阅读”,能采用这种阅读方式已经是很不容易的……“碎片式的阅读”貌似能把最好、最最精华的部分呈献给阅读者们,或阅读者有选择地去阅读,也阅读过很重要的部分,看似在缩短时间,接收有很多东西,实则对于阅读者而言是百害而无益处的,它只能让阅读者知晓表层罢了,无法去做到管中窥豹,更不能让人正确的明白、掌握其深刻的内涵、思想等内容。想要去阅读的话,还是系统的、完整的、长时间的去阅读一本书、一份书报刊杂志来的比较好啊。
另外,时间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一视同仁、都是绝对公平公正的,不会因为你比我要聪明出许多来,所以时间就多给你十分钟的时间,因为“我”是一个比较愚笨者,所以时间就少给“我”十分钟的时间,一个真正欢喜去阅读的人,其人总能很好地去利用时间,挤也要挤出一点时间,用来阅读,系统地去阅读。所以说,所谓的没有时间、所谓的因为没有时间、故而“我”就退而求其次的,采用“碎片式的阅读”方式,是根本不成立的,长此以往对自身也是弊大于利的!
今年上半年新闻媒体发布有这样一条新闻,依据各类新闻媒体的统计与调查问卷后得知,在世界范围内,每年人均读书最多的国家和人数就要数犹太人,他们或她们人均每年要读64本书,中国排在末位,每年人均只读4.3本书。不过,上海市每年人均要读8本书……
我还会认为阅读(书)或报刊杂志,对于一个人、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乃至于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哩,对于推动个人、城市、民族、国家的进步与发展更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个人来说,阅读(书)或报刊杂志不仅仅是获得、增长、知晓各类知识,通过长时间的、系统地阅读(书)或报刊杂志,既能让每一个人摆脱愚昧与无知,同时又能让人多存一份理性的思索;还可以让人去明辨是非,知道怎样的人事物情,既适合“我”做,“我”又可以去做,怎样的人事物情,“我”又是绝对不能去做的;阅读(书)或各类报刊杂志以后,更可以让一个人的心变得沉静下来,至此,一颗浮躁不安的心会变得不再那么地浮躁不安;阅读(书)或各类报刊杂志,还能提升一个人的外表与气质,让人多存一份书卷气与灵秀气……
欢喜阅读(书)的人,时间一长,其自身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改变,如果每一座城市里的人都欢喜阅读(书),都在改变一点点,那么,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里的人,就会有很大的改变,以此类推下去,绝大多数的城市也是如此,整个国家就会有很大的改变与进步!……
阅读(书),既为的就是猎取对自身有益的各类知识,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感官享受与精神享受。朋友,今天你有没有阅读过?!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种阅读类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③:各种书籍类图片乃是作者家中的一部分藏书,自藏自拍;④: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2年09月22日星期六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