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坚持做下去,都会变得有意义起来。在我想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古城钟楼这个微博,这个微博开通到现在发了28600条微博,有105万粉丝。作为一个钟楼,他的微博更新永远只有一个内容,就是“铛~”,敲钟的声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赢得了105万粉丝,从不回复,内容一成不变。
昨天听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他说他刚一开始录每天早上60秒的语音开始,有一个当时大一的学生,每天早上他发布的半小时内把他的音频转化为文字,然后发在微博上。一年365天,从不间断。一开始罗胖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因为这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可是当他坚持了四年后,逻辑思维找到了他,并给他提供一个实习机会,并且他现在已经通过了实习,正式就业了。
有人说现在社会上有人贩卖焦虑,比如罗振宇。是,也不是,看我们用什么心态面对。现代大城市的节奏,硬生生推着我们向前走,如果真有焦虑,大多不是一个人可以制造出来贩卖的。是周围的环境,大城市的生活环境大多入逆水行舟,焦虑自然来自与担心自己一放松就被冲跑了。
所以有人说,看着古城钟楼这定时定点的钟声,给人以慰藉。在这么快节奏的生活中,你知道那个钟声就在那,固定的敲响。这背后可能还有一个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毫无意义的定时更新着微博。
之前读熊逸老师的专栏,熊逸老师站在跨时代跨地域的高视角通讲中西方经典,熊逸老师的见解真是不明觉厉,广度难以想象,所以站在如此宏大的视角,真是各各问题都如庖丁解牛一般讲的透彻。想对于中西方经典掌握到这个程度,不知道熊逸老师是不带功利性的认真研读了多少年,听说熊逸老师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写作,简直颠覆了我的世界观。可是熊逸老师自己也说,自己讲的都不是可以即插即用的工具性知识,甚至短期对你的工作升职加薪都没有什么帮助,他甚至自嘲的说,能跟他学完整个课程的人可能都是些富贵闲人吧。感觉熊逸老师说这话的时候多少有些自嘲的成分,可这富贵闲人我的理解不是物质上的富贵,更是精神层面的富贵悠闲吧。不知道为什么,熊逸老师在文章中透出的淡泊和淡定,让我在每每读他的文章都心中安定。
其实我知道熊逸老师是过谦了,如果我们能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自然便不会随波逐流,可做到心中有定数。而且再吸收新的知识时就会像一棵大树上抽出新枝,这新枝自有根系,不会带着大树摇摆,而是给大树增添色彩。这样之后是不是我们就不会被外围的摇摆的那么焦虑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