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迷蒙了双眼,而现在,这层迷雾,一层层,慢慢被揭开。。。。。。
昨天听了《个人目标管理》的课,谈到的3种思维模式(3种思维模式总结见下图),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那是一种从模糊到清晰的心路历程。
一,我曾经是第一种思维模式
多年前的我,一直是第一种思维模式,就是
Have -Do- Be,也就是————有,做,是。是有了什么什么,我才能做,我才会成为什么。
曾经,想去做一件事时,总会觉得自己条件不成熟,不完备,只有等到万事俱备了,才会上路开启。因此我错过了很多机会。
后来,我听到了谭老师的课。
谭老师说—————人生最美好的一件事就是遇见自己,了解自己。只有了解了自己,你才能更好的做事情。于是,我做了谭老师的RTC的个人测评,最后谭老师在课程上解读测评结果时,我发现测评结果跟我真的很像。当谭老师谈到我这种性格特点时,我看到了自己性格中局限的那一面,那就是做事太权衡斟酌,苛求完美,反而自我设限,制约了自己前行的路。
谭老师的讲解中蕴含的“没有一炮而红的决策,都是边上路,边优化,优化优化再优化,”的观念,点开了我以前决策思维中的盲区,点开了我以前性格中的局限,让我看清了自己,也让我醍醐灌顶,让我懂得并理解了,要去边上路边优化的决策思维。
于是,我开启了改变自己做事思维模式的第一步。我开始了,做事情,边上路边优化。
二,我突然察觉到,我现在不自觉地陷入了第二种思维模式
最近加入了007写作社群,我的写作梦重新被点燃。这个写作梦小时候有过,但曾经放下了很多年。刚加入007写作社群时,007让大家定践行目标,我定下了7年之后想出本书的目标。后来,我感觉似乎实现不了,觉得80岁之前,能出本书就不错了。总认为需要慢慢写,慢慢沉淀,等写作能力提高了,才能谈出书的事。所以,我没有制定出书的具体目标。
后来,我问007社群里我的小组站队长,关于80岁之前,能出本书这个梦想的事,因为他出过书。战队长给我说,出书没你想象的那么难,不用等到80岁。站队长两次告诉我,现在就定目标,定主题,定大纲,定截止期限。可是,我并没有真正走心去思考具体目标的问题。
因为我觉得,如果是我点点脚,就能够得到的小目标,那么我会定目标,边上路边优化。但是像出书这样的,对我有点宏大的遥不可及的目标,感觉定了似乎也没啥用。我在想,像我这样的熊样,这样的熊水平,现在去定出书的目标,怎么想,都觉得自己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怎么想都觉得自己像个二百五,不着调。写到这里,请允许我笑一下,哈哈哈哈。因为我真的很想乐。
我能想到的,就是慢慢练习写作,慢慢提升写作能力,慢慢沉淀,等到厚积薄发的那一天,再来定出书主题,定出书目标,觉得这样比较靠谱。
直到昨天听到《个人目标管理》课里提到的3种思维模式,我突然发现,我好像不自觉地走入了第二种思维模式。那就是
Do-Have-Be—————我做了什么什么,我才能有什么什么,我才能是什么什么。就是,我必须要先去做什么什么,然后我才能有的,才能成为。
这让我突然察觉到,如果我不事先去定目标,只是漫无目的地练笔,可能会陷入低水平的勤奋,做了很多重复和简单的事情,但是最后这些行动,其实跟出书的目标相关性并不大,或者可能远离了目标。
这种察觉,让我觉得震惊。
三,于是,我开始试着,去开启第三种思维模式
我开始真正去思考课程中推荐的第3种思维模式————Be-Do -Have,也就是,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那我就去做什么事情,然后我就会有什么。
这是一种比较推荐的以终为始的思维模式,从目标倒推行为,才会收获你想要的结果。
目标分3种,一种是愿景目标,一种是长期目标,一种是短期目标。那么出书是我的愿景目标,再根据未来出本书的愿景目标,来定需要达成的长期目标,再把长期目标分解成短期目标,往前倒推,一直倒推到今天可以开启的第一步行动是什么。
比如,出书需要什么资质标准,需要什么资源,什么能力。打算写什么主题,需要积累什么素材,需要怎么写出好标题,好框架等等。然后去对照自己,缺啥资源补啥资源,缺啥能力补啥能力。我们永远没有完美的准备,只有出发了,才知道要补充什么,才知道如何变得完美。这样对目标有针对性的行动,才是真正科学的个人目标管理。
于是,当我再回头时,终于明白,为什么我的小组战队长告诉我两遍————要定目标,定主题,定大纲,定截止期限。我当时当耳旁风去迟疑犹豫时,是因为自己没有理解他的思维模式。
现在看来,他的思维模式是对的,我当时的思维模式是错的。
但我依然很惊喜。因为我发现,在成长的这条路上,我做事的思维模式开始慢慢清晰起来。就像曾经在一个迷茫的蜘蛛网中,我迷蒙了双眼,没有找到科学做事的思维模式,终于有一天,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剥开眼前的迷雾,透过迷雾的空隙,看到了蓝天白云,看到了科学地做事的那束前行的光。那是一种酣畅淋漓的畅快感。
谢谢谭老师,让我看到自己性格中局限的那一面,让我开启了边上路边优化的做事模式,不再万事俱备,再去上路。
也谢谢这节《个人目标管理》课,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在面对遥不可及的愿景时,有了愿景目标思维。有了先去———想自己要成为什么,再去———倒推目标需要的资源和能力,再去————慢慢填补自己不具备的东西,再去————达成目标的思维模式。而不是,先去提升能力,沉淀很久后,再去想目标。
也谢谢我的007站队长,他已经给我了一种优秀的做事思维模式,只是后来我才察觉到,才懂得。
我突然发现,每一节课都不会白听。当时你觉得可能用不上的,未来某一天,这些知识点会串起来,形成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像我今天,把谭老师讲的思维,和《个人目标管理》课的思维结合起来,我有了新的做事思维体系,那就是—————做事前先去想目标,定下目标。要有一个以终为始的思维模式。如果这个目标有些遥远,是愿景目标,那就脚踏实地的拆解到当下的行动,行动起来,然后,在目标的导向下,边上路边优化,才会收获更多自己想要的成果。这才是一个科学做事的思维模式。
你有过双眼迷蒙的时候吗?你有过我曾经有过的思维模式吗?可以安静的自我觉察一下,也许你会有新思考,新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我们需要的是觉察自己,发现自己的思维盲区,然后,揭开迷雾,看到人生的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