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孩子就是这样养出来的啊!

这两天又是大雨又是冰雹,所以地上很潮湿。

早上送完哥哥上学,妹妹跟我往车里走,打算离开学校。

我走着走着发现妹妹不走了,站在水泥地上指着一个蜗牛,大声喊:“妈妈,你看。妈妈,你看。”

然后就蹲下了,看着蜗牛。“妈妈,你看它要过马路。”

我的女儿(2岁),你不是要等着看蜗牛过马路吧?那会太阳下山的。

我有点儿着急,“小蜗牛很慢很慢,你看到了嘛?”

女儿不回答。我继续说:“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身体是软软的。它走过的地方也会留下湿漉漉的痕迹。”

说着就指给女儿看,女儿朝我指的方向看过去,看见断断续续地粘液线。

我接着说“小蜗牛,是看不见你的,但是它能感觉到”

说着我就拿起了她的小手碰了碰蜗牛的触角。

蜗牛的触角一下子就缩回去了,身体也缩了一块儿。女儿也吓了一跳。

我问女儿“你知道蜗牛吃什么吗?”女儿说“不知道”

我说“蜗牛吃草,喜欢潮湿的地方。这也就是为什么下雨了,会看见很多蜗牛。”女儿还是看,还想用手碰碰。

我说这样好不好,我们把它送到草丛里。

女儿说,好。接着就拿着小蜗牛,走到草丛边,轻轻地放在了草丛里,她对蜗牛说“吃饭啦”

“蜗牛害怕你,所以不会轻易出来的,只有它觉得安全才会出来的。”我说。

“为什么?”女儿问,“因为蜗牛的壳就好像它的家,它害怕的时候就呆在家里,就好像小兔子乖乖不给陌生人开门一样”(女儿会唱小兔子乖乖)

我对女儿说:“我们回家吧。”女儿说“小蜗牛再见。”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以前不研究STEAM,我从没感觉,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有什么不同。

换做当年带儿子的时候,像今天这种情况,我会直接跟他说,不就是一只蜗牛吗,下完雨有的是。没什么好看的。妈妈着急,赶紧走。

至于蜗牛有什么特点,什么生活习性,长得有什么特点统统不会说。

更不可能体会孩子对蜗牛的好奇心,想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长这个样子,叫什么名字。虽然这个朵花不了几分钟。

孩子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好奇心是天生的,或者说是人的一种本能,发自内心的探索能力。

如果父母这方面的能力强,可以根据孩子年龄和接受能力讲解更多更深层次的东西。

比如说蜗牛有几双眼睛,有什么作用,蜗牛长大了用不用换壳?蜗牛的壳碎了怎么办?......

那父母也不知道怎么办?

跟孩子一起寻找答案,手机、电脑、书都是可以求助的工具。

那么STEAM又是什么呢?

STEAM要比你现有基础上理解的还要深一些,比如说蜗牛为什么会沿着墙往上爬不掉下来,这背后有什么原理,蜗牛的构造对设计有什么启示。这些应用在科学技术上是什么, 解决了什么问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亲爱的父母们,如果我们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孩子能不优秀吗?能不爱学习吗?

总结一下,

1. 孩子有兴趣的时候,家长要一起感兴趣。

2. 先用语言描述一下对象、环境、事件等等,就可能找到孩子的兴奋点。

3. 如果孩子有问题,如实回答;如果孩子没有问题,启发他提问。

4. 按照孩子的年龄有目的地引导。

图片发自简书App

需要注意的是:你要有耐心、爱心、好奇心、自控能力。

还讲昆虫,孩子说,“妈妈,你看”你一看是一种你最讨厌的昆虫(蟑螂之类的),你马上说“好恶心”。

那我这篇文章你看完了,也跟没看一样。

可你就是不喜欢啊,没关系,拿相机照下来,或者拿笔画下来,回家研究。

(假设蟑螂不是在家里发现的,如果真在家里发现,那就教孩子好好收拾家吧,呵呵)

总而言之不能有任何“负能量”!


我已经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你,希望你也能毫无保留地把这篇文章转给身边有孩子的朋友们。

希望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聪明,社会越来越好!

我是琢爱舟,谢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