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大三下,这个寒假经过和同学们的交流,发现大家基本都有了自己对将来的打算。但和我一样打算直接工作的人却几乎没有。
事实上,我没有十足的把握说这个选择我不会后悔,毕竟人都喜欢跟着大流走,这样才让自己感到安全。
但是,除开这一些不安全感,我找不到什么理由能够说服自己继续在学校读下去。因为,我越发清楚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而大学,已经不能再给予我更多我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我一直相信每个人都有成为自己的倾向,为了成为真正的自己,创造自己真正认可的生活,都会无所畏惧地承担必要的代价。这个真正的自己,很大程度上由基因决定,少部分由成长经历决定。
回忆过去,我从小就对那种奔放的开阔的有创造力的事物感兴趣,喜欢冒险恶作剧,喜欢足球,喜欢山川河流,喜欢叛逆反抗权威,这些喜欢的一切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而电信这个专业,我一想到自己需要忍受呆在实验室工作,每天对着冷冰冰的仪器我就心生厌烦。而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教育制度也让我对它丧失了信心。
大学的教育目标我认为应当是教给我们一套思考方法,而不是获取某项技能。因为这个时代动荡不安,一味地追求通过某项职业技能安家立业并不能真正地让我们感到安全。而一套成熟的思考方法却能够帮助自己找准要点,理清思路。如果高中选专业时就有这样的思考方法指引我,我也不会选择电信这个专业了。
可惜,大学里的老师不管这些,高层也只是喊喊口号。教育的责任应当由我们自己来扛。
最近在读的《系统思考》和《简单思考》两本书在思考未来方面给了我很大启发。
《简单思考》告诉我的,就是,看似复杂的职业选择,其实判断标准很简单,只要看这个工作的性质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其他的困难尽力去克服就是了。
因为人性是我们行为的基本规律,我们喜欢去做我们热爱的擅长的工作,比起工资因素,是否热爱和是否能获得价值感是工作中更重要的因素。这意味着,即使一个工作工资很高,但是自己并不喜欢,那么我根本不会持续很久地做下去。
通过自我教育收获的这套思考方法,还不能告诉我自己最喜欢最擅长哪项工作,但是至少能够帮我过滤掉那些我一定不会去做的工作。
事实上,国外大学在前两年让学生们做的就是这么一个事情,让他们尝试各种课程,最后选择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去钻研。但在国内,制度不允许,只能自己来,可真是累人!
这个寒假,我越发感觉到自己和父母之间有着越来越深的观念差距,虽然知道他们是爱我的,但是在一起总是不可避免地有各种各样的矛盾。新闻联播总是很可笑的,硬是把家说成一个很简单的温暖的港湾。事实上,家是很复杂的地方,我们在外时想念它,在家时又想离开,我们既是归人,又是过客。这个寒假我一直在喊着无聊,我可以想见过几年工作了,等到过年回家也不会很有耐心地呆上几天。
这个想法是今晚才逐渐清晰的,这让我感到害怕,因为一直以来和爸妈不是很亲,他们似乎不懂得如何和孩子平等亲密地相处,还是操持着老一辈的多为生活琐碎的相处方式,而我在内心深处依然很依恋他们。而现在,就要面对这个不得不离开的现实,我的确时很挣扎的。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仅是由学生到职场的身份转换,也意味着自己要远离过去的稳定却残缺的生活系统,去创立一个新的满足自己需求的生活系统。
家已不是归属,学校也不是归属,这种孤独的感觉今晚越发清晰,因此才更懂得身边朋友的可贵,更加感激他们愿意花时间来陪伴自己。
在旁人特别是些老长辈看来,我明明可以活地很轻松,继续安安稳稳地读完专业,找个大家都觉得不错的女朋友,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小日子过过。
但是,那样的生活于我而言毫无价值。为了成为自己,我一直很奇怪地把自己放在一个很辛苦的情景下,有时候连我自己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可是,只有按照我的想法去做,我才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没有白活。
如果将来我有了孩子,我对他/她只有一个要求——成为你自己。要懂得承受那些对抗自己本身的力量,要懂得顺应自己意愿,不管是一个小小的职工,还是腰缠万贯的大富豪,只要是自己想做的,那就是最安全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