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这个题目,你就会感觉到我是一个高控的人。我知道从我的认知上和理性上,在这一点上,我认识到我没能够做到很好,但是我还能让自己遇见情况适当的保持安静,让自己有反思的机会,也就让自己有了成长的机会和空间。
大女儿上班没多久,她是有远大的梦想,边上班挣钱边准备出国考研。孩子的梦想很美好,但是对于她的托举我感到压力也不小,所以我对于大女儿平时的做法有着爱挑剔的心思。我就琢磨,孩子的状态够不够好?事实上,孩子的状态让我一点也不满意。我认为她不爱学习,至少不爱学习我给她提供的心理学的直播课程的学习。对于德语这门外语来说,我看她也不像我认为的那样疯狂,对于她个人时间上的投入,我看她并没有见缝插针的去学习,对于她的生活习惯,我更是不看好。我想她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让自己在干一切事情面前必须具有的一个生存基础。
老娘我不容易,我对孩子的心思很重,在她该下班回到家的时候她没有到家,我让自己惴惴不安。大女儿影响了我们的休息,我和妹妹都不能够安然睡觉。我想她干嘛呢?她做的那些事情有意义吗?后来听说她班上要给同学们开会,她也参与了,但看到领导开会开的时间有些长,又见到领导在门前站着,又不好意思出来,因此她就让自己有事没事的与同事聊天。我想一个高能量的人,一个能把自己事情聚焦的人哪有时间去聊闲篇呀,这又是让我感到比较失望的。
听梁敏老师的直播中说,我们的焦虑都是源于我们在生活中只看到那个不满的半瓶,如果我们看到存在的那个半瓶,就不会让自己焦虑了,意思也就是说,要看好不看坏。
就大女儿昨天晚上回来的晚这件事我给老公打过去电话,与他商讨了一番。老公给我的解释是孩子平时就有睡觉晚的习惯,另外他与同事聊闲篇也是让自己了解单位的情况。
我想梁敏老师说的对,我对孩子要看好不看坏。可是我的心怎么那么不安然呢?我咋那么为孩子焦急呢?知道这是孩子的事,不是我的事,如果越界发问的话,并不会起到好的效果。
我想老公说的也对,老公的那种思维模式在这方面与我比,比我更强烈一些。我知道孩子有孩子的单位生活,但是我就想让孩子不能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来,况且她回来的晚,影响了我们的休息,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还认为老公只顾自个站着说话不腰疼,孩子的作息习惯不好,习惯睡得晚,那你就没有责任了吗?那你就不应该管教了吗?
今天中午孩子下班回到家,午休的时间,我对孩子说∶昨晚回来的晚,你与同事聊天是不是感到很有意思,很有意义呀?显然,孩子能听得出来,我也是在控制她,但是孩子的习惯也可以说是她应对我的习惯,让她给我说到∶以后不再这样了,对不起了,妈妈。
我是一个学习中的人,我要善于觉察,我要真正站在大道的基础上去应对我的家庭。我想自己该怎么处理眼下的事情呢?
我认为我对老公应该夸赞一番,说他的思维与我的思维碰撞之后,我感到老公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孩子的行为影响了我们的生活,那又该怎么办呢?我把问题抛向老公,让老公引起思考,让他更有责任心去管理我们的家庭。
我想在大女儿面前,我不应该说教孩子,我要把我说出去的话收回来。我想孩子并没有什么错,孩子有孩子的道理,妈妈不应该反对她控制她,而应该支持她的一切。
我可以做一个灵活的人,我可以在所有人面前坦诚布公地讲出我个人的想法并且还可以给每个人道歉。我不应该随便去评价和控制他人,我只可以有权利说出我个人的感受。
经过这样一番梳理,我想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要争取机会在我们家开一个讨论会才更好。
想到就要去做到。那好,我做好一切生活上的准备吧。
像我这有习惯性爱控制家人的人,真正去做到“允许别人做别人”还真的不容易。我只能在生活中多反思,总结,多去探索,多去在生活中去做到一些有意义的行动,或许才能让自己成长的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