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理财类的书籍和课程都强调,开始理财的第一步是开始记账。在手机记账软件多种多样、功能完备的今天,记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记账之后如何让账单发挥最大效用呢?最重要的是对账单进行分析,对自己的收支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控。
这里搜集了一些材料,希望能够提供一种简单易行,容易坚持的账单分析方法。
一、消费比率
消费比率 = 月支出/月收入 * 100%
一般这个数值在40%~60%较为合理。
如果高出了这个范围,可以考虑:
1.降低生活标准,减少支出
2.提高工资水平,这个见效就比较慢了。
二、储蓄比率
储蓄比率 = (月收入-月支出)/月收入 * 100%,也就是:
储蓄比率 = 1-消费比率。
如果你的消费比率是合理的,那么你的储蓄比率一定达到40%以上。
至少至少应该保证在10%。
如果达不到自己预想的标准,可以考虑拿到工资时先保证储蓄比率,剩下的钱再拿去花销。
三、支出分析
必要和非必要分析
一般书上都把支出分为必要支出和非必要支出,目标是减少非必要支出。
这样分类看起来目标清晰,但是实践起来有点难度。比如你花10块钱就能吃饱,今天你花了100,记账的时候总不能记成10块钱必要,剩下的90是非必要吧。那以后花的每一分钱都要掰开计算里面必要和非必要的成分了。
任何太过于繁琐的方法,都可能导致你最近难以坚持而放弃。
类别分析
现在一般的记账软件都会帮你把消费进行分类,比如:饮食、孝敬父母、旅游、休闲玩乐等。每个人对各种消费类别的重要性在意程度不同,不一定要参考别人的标准。
- 你可以先设置一个预算,每个月在各个类别上打算消费多少,每周再看一下自己的实际消费情况与预算相差多少,再根据实际消费情况调整预算。
- 也可以先单纯只记账几个月,了解一下自己具体在各个类别上的花销,再结合你的理想支出和实际支出情况,合理制定预算。
- 经过一段时间后,你就对自己在各类别上的花销有了一定的了解,哪一类有节省的空间,心里也基本有数了。每月的几个节点,比如7,14,21号可以看一下这个月的花费情况是否是预算的1/4,1/2,3/4,如果出入比较大,看一下各个类别的比例,哪一个超出了设想呢?你还能在哪些方面调整呢?
以我自己为例:
我已经记账几个月了,我大概清楚我们家每个月的支出,和具体类别上的比例。
5月中我看了一眼总花销,发现已经花掉了预算的3/4,是什么情况呢?打开分类情况一看,比每个月多出了休闲旅游这一项,原来是五一的5天假期里,去了一趟周边城市,城际列车的车票费用,再加上5天里天天吃大餐。还有孝敬父母这一类也比每月增加了不少,是因为母亲节,给老妈发了红包买了礼物,也是其他月份没有的一笔消费。
如果这个月还想保持以往的支出总额,就要在其他方面省钱了,平时消费的大头就是饮食了,不算房租的话50%的钱都花在吃喝上,而且吃喝也很容易降低标准,周末享受生活的一份150的大餐改成自己在家炖肉,可以省掉100多。
其他方面的花费,凡事不着急用的可以以后买的,都可以留到下个月买。而且没准下个月你就不想要了,这也是很有可能的。
账单分析的目的
- 把控: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在哪里了
- 分析:分析支出情况是否合理,出现不符合预期的时候能分析出原因,能分析原因是否合理
- 决策:是否还能补救,是否需要补救,如何找补回来
- 反思:对于今后的财务状态有什么经验教训可以参考
四、账单问题上的误区
1.事无巨细,恨不得把每分钱都对上
这是不可能的,现在的支付方式太多了,现金、信用卡、微信零钱,动不动搞出各种满减,还信用卡还有红包抵扣,钱放在余额宝每天还多几毛呢。
所以劝你从一开始就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之前用比较专业的记账软件记账,同时负责记账和资产管理,每个月的花销要跟所有账户(现金、银行活期、余额宝、信用卡欠款,还包括各种充值卡)都对上,就算设置了坏账账户,还是一团乱麻,要花费的时间太多了。计算一下时间成本值得吗?而且这样难度高的操作,很容易坚持不下来,最后功亏一篑。
所以后来我就用只有记账功能的软件,记账只用来了解自己的收支情况。不管是信用卡还是充值卡,只要是花钱了,直接就算支出,不管它什么实际结算日期。房租我也不跟一般支出一起算,心里有数就行了。结余之后的资产,就用excel大致看看了解一下,知道钱都放哪了就好了。
2.分类太细
记账软件上的类别还嫌不够,零食都恨不得分成健康零食和不健康零食,饮食分成必要饮食和改善生活。
太细碎只会更多消耗你的精力,每次记账都要费心分辨,增加记账的时间成本和心理负担,最后太麻烦了不了了之。
现在很多记账软件都可以语音输入,自动转换成文字自动分类,你只需要买了东西之后打开它说一句自己买了啥花了多少钱就行了,再看看它识别的对不对。就算错了,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咱们不是还有每隔一阵子就去分析账单嘛,到时候看起来奇怪的花销,再合理分类就可以了。
记住:一定要让记账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才行!
3.高估了记账对于解决财务问题的作用
之所以你愿意花费太多时间去研究记账的问题,是因为你不知道财务问题说到底是一个思维体系的问题,细抠一个点是没有用的。
每分钱都对上账,在非必要支出上省下几十块钱,远远比不上你在财务问题上一个错误决策所损失的多,也远远没有你去花时间完善自己的思维理念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