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这本书后,有一个疑问一直在脑海里盘亘不去:我是否在真正意义上读完了一本书?这里的“真正意义”大概是检索自己十几年来的阅读习惯后提出的质疑。正真意义上的阅读应是了解层次、懂得脉络、增强理解力的阅读。
阿城老师将自己第一遍阅读称为素读,即不带任何成见,安静地剔出一本书的枝干,欣赏它生长的趋势。苏东坡有“读薄”这一典故,即反复阅读多遍后,就能将书中内容整理出一个成熟的框架,方便勾连,处处引申。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阅读方法,阅读一直是经久不衰的主题,它时时被讨论 ,被完善 ,被发展。
现在,微信开启了订阅号付费,标志着知识付费浪潮的到来。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信息娱乐化的时代,人们习惯于纳入信息却不进行分类与关联。我们被碎片化裹挟,被被动阅读控制,我们重复着信息浏览,实践着陈旧的阅读习惯,缺少基本的阅读方法。
因为没有经过反复实践,我无法断言《如何阅读一本书》所介绍的阅读方法一定是高效的,但无可置疑的是:它一定是完整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完整地向我介绍:如何认知,如何分类,如何评价以及阅读的最终目标。
我们都见过了大理石精致而迷幻的纹理。同样,阅读也有它的层次所在,如何分析阅读也是有迹可循,如果我们想要完整地读完一本书,了解阅读的层次是至关重要并且首要的。
基础阅读,在这个层次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阅读训练获得初步得技巧。检视阅读的特点是在强调时间的同时关注阅读的完成度,分析阅读的重点在于追求理解,主题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是最复杂也是最系统化的阅读,重点在于不同书的相关性。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一部分给予我的印象最深,大概因它在内容上趋向统筹,自由总在约束后,了解了阅读的层次后,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纬度徜徉,获得阅读的莫大满足。而如何分析阅读是贴近实践的事,我想我有必要多次重复。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特别提出想象文学的阅读方式和其他的极大不同,因为“诗与政治对正确的标志不同”所以想象文学最快捷的阅读方式是“打开心灵”并“跟随感情逃避”,运用传统的分析方法无疑是对想象力的极大禁锢。
在不同类别的书籍中眼花缭乱,在不同的阅读层次中亦步亦趋,当现实需要我们静下来给予阅读一个答卷,写下褒美或是批判时,总有嗟叹“世间安得两全法”。我们的疑惑往往来自于内容冗杂带来的无法归类的恐慌,我们需要一本教科书来应对皓首穷年,我们需要清醒,更需要清晰。
“比金钱更宝贵的是知识,比知识更宝贵的是无休止的好奇心,比好奇心更珍贵的,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因为深知观星术,所以在仰望时从未有危楼之感,阅读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