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简书相识,是在16年1月,至今已有6年。
当时我刚入职一家创业公司,正在做一款陌生人社交软件“人言”。我们在市场上搜集和体验了很多平台,其中就包括简书。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我当初在公司微信公众号上发表过的文章,形式是我们将用户在自家平台发表的内容串成一个个脑洞故事,用用户的素材做一次二创。当然简书这边偶尔也会转载几篇,而当时的目的就是为自家软件引流。
在发表几篇文章号,我发现那时候简书的流量简直真实到离谱,常常一篇内容过了好几天还是个位数的阅读量,于是动力就渐渐下降了。不像去年年底,我又重新回到简书时,很多文章发表后能够较快获得正面的反馈。的确,阅读量和粉丝数这些数据对于用户,激励是非常大的,更何况现在平台里还有钻/贝作为货币,写好的内容可以主动投递到各个专栏中,可玩性比当初来说大的不止一星半点。
说实话,简书和我们当初的软件在很多层面是不谋而合的。比如当时我们有“言集”这个概念,希望用户分享的东西可以自己去做分类,然后有意识地去更新。而简书这边的“新建文集”也是这个意思。当然文集的概念更重一些,几百上千字的内容在网页端更新更为方面。而我们当时只有APP,因此侧重的用户行为更轻,140字以内的图文分享即可。所以这次回归使用简书,对我来说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我们想要表达,想要发声,但发声并不仅仅是为了博取眼球,而是想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去强化自己的内在动力,仅此而已。
所以当我看到有些朋友在说简书的日更挑战有没有意义,自己很难坚持下去的时候,我觉得大家可能还没有形成自己对简书的定位或认知,在我看来,简书就是一个笔记本,一个用来写字的地方。社交属性是这个平台锦上添花的地方。货币属性更是如此。如果你的定位是为了交朋友,为了交朋友而勉强自己去写,或者说你一开始就想通过写字赚钱,那么这样的定位的确是会让人有很多痛苦。当然我运营过社交平台,每个人对于社交平台的用法都是千奇百怪的,所以我也不会用自己的标准或想法评价其他朋友。喜欢写字的人通常会喜欢观察人,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中,这也是我的一个老毛病了。我能理解有的朋友会把这里当成一个树洞,或者把这里当做一个玩游戏的地方,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长手里的钻。我觉得平台如果能有很多种玩法,而且还能让大家聚集在一块玩时,其实从这一层面来说,简书也属于一种成功。
就像我在写这段文字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是放松的,这种轻松感是其他平台无法带给我的感受。我想这可能要归功于简书的编辑界面设计。加粗、倾斜、引用、插图、标题格式。这些东西就是我最常用到的东西,它就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并且非常方便好用。所以我在用简书编辑器写文章中,效率往往要比在Word上码字高很多。我觉得这种写作的快乐是我在简书赚到的最值钱的东西。
作为一名在简书失踪6年的“老用户”,我真心为简书还能够继续发光发热而感到开心。我还有很多话可以说,但我决定还是放到我的其他文集里,用文字继续这场漫长的告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