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现象的发生参见《个体人格建成理论》及《精神分层论》。由以上两篇文章可以推出:当生物体在条件完全充足的情况下,它将趋向于扩张以占领更大的空间,为此产生了繁殖这一行为以及生活空间现象,而这种现象正在逐渐的加深对人类社会生存的影响。
举个例子:作为一个草履虫,它的全部生活空间就是它身体周边的一点点,而作为一只老虎,它可能会拥有自己的领地,而作为现在的人类而言,活动的范围更加广大,甚至出现了虚拟空间,即互联网的生活空间。
生活空间理论第一条:生物趋向于尽可能大的占领空间以获得更多资源。第二条:当生活空间之间发生接触时,产生正向或负向刺激的可能性便会存在,其发生可能性及刺激强度随密度上升而上升。
举个例子:十片森林里有十个猎人,那么他们不会对彼此产生任何印象。若猎人的密度增加至一片森林十个,则猎人之间很可能认识彼此,并做出正向或负向的行为,如合作或互相枪击。而当猎人的密度上升至一片森林一百人,则猎人间可能会结成群落,群落内部和群落之间发生枪击的可能性也越来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现象并不由个体生物的意志改变其宏观结果,结成群落的猎人心里未必愿意这么做。此外,这个现象揭示了解决社会矛盾的两种手段:扩张领土或减少人口。理论上来说,如果70亿人每人都拥有足够大的空间以至于不必和其他人接触,那么所有的社会争端都将消失。反之,如果一个空间内的生物数量逐渐上涨,而空间的大小并未发生变化,则空间内的生物终将迎来大毁灭,直至生物数量缩减至“安全范围”。
现实生态当中,人的基本任务和大部分的生态都倾向于扩张和繁殖,并且由于群落的诞生使得这种扩张正在向着更大群落的方向发展,即人——组——村——国的扩张,在这种扩张当中,个人的作用相对来说影响越来越弱,所谓“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群落的扩张更大的倾向于宏观的扩张如领土边境,国民生产总值等。
然而这种扩张终于发展到了极限。随着地球的土地几乎被完全探明,所有的群落都清楚的认识到了一个问题:对于现实空间的扩张到头了,接下来的很长时间,人类不会再获得任何一寸额外的土地了,所有的大型群落——国家已经依托陆地接驳在了一起,纵使发生再多的战争,也不过是把你的空间拿来给我而已,在人类掌握在海,天,太空中长时间生存的技术之前(实际上现在人类依然没有掌握任何一种),群落之间、人之间的扩张已经停止了,接下来的接触只有两种宏观效果:合作和摩擦。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世界上人与人的合作正在变得越来越频繁,由此带来了生产力的大爆发大繁荣;另一方面,一战和二战清楚的表明,在这个过程中,摩擦也正在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的诞生就变成了一种解决扩张问题最有效的措施。
互联网作为虚拟空间的先行者和集大成者,跟现实生活的空间有很大不同,因为它具有理论上的空间无限性和宏观意义上的人类聚集性。互联网太广阔了,理论上有无限的空间供你发展,互联网又太巧妙了,由于信息传递的速度太快,你会发现无论你如何扩张都会与无数的人进行沟通交流,你会发现你的身边永远有无限多的人类(实际上,互联网的建立就是以人和人的合作为前提的,所以你想躲是躲不开的)。从理论上来讲,互联网发展到了顶峰时,任何两名人类成员之间都会有至少一条接触通道,从而在拓扑学上形成一个极为复杂的球形网络结构。然而这个结构现在尚未成型,因此之前只能提出所谓的“六度空间”理论。因此现在互联网上的某些现象就很好理解了,例如网红现象,其实就是这个网络构建不完整时的某区域的接触通道密集区。
在这个结构逐步建立的过程中,必然会淘汰一部分人:那些试图逃避这种沟通通道建立的人。因为随着这个网络越来越完善,你一定会被拖入这个你试图逃避的漩涡,这个时候,你所有的逃避行为都将变成对这个网络的负面刺激,无论你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而最终,由这种负面刺激引发的连锁反应会像巨浪一般向你扑来,把你打的晕头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