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的一天,早上下着雨,我就带着自学的那点儿知识,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地进了高中大门......
01///
上学第一天,因为比别人晚来了几天,学校把我分到了最后一个班级,我在教室里问了一圈,才终于找到一个空位坐了下来。
开始上课了,我的书还没发下来,只好借身旁同学的一起看。一边看一边却在心里悄悄地难过和想家。对于周围的环境,我开始感到不适应。可能跟社会脱离得久了,我不知道怎么跟别的人交流。
当别人问起我的年龄时,我总是喜欢说周岁。是的,我在自卑。虽然跳了几级,但我仍是班上年纪最大的学生。
才上数学课,我就被一个小小的公式绊了一跤——不知道老师嘴里讲的开根号是什么。于是一下课就忙着找同学问,同学一边给我讲,一边忍不住看着我嘀咕,“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
理综基础为零的我,在上化学和物理时就像在听天书,听着听着简直困得要睡过去。别人早就烂熟于心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我苦背了好久才记住了大概。物理课上,老师讲的速度、速率等知识点我理解不了,布置的作业我也做不了,最后不得不抄其他同学的作业应付交差,有时候甚至连基础的公式符号都没抄对。
第一次月考,我不知道答题卡怎么用。最后铃响交卷的时刻,我紧张得就快要晕倒,老师一脸不可置信地借了旁边同学的笔,匆匆地帮我涂了答题卡。 那次月考,我考了全班倒数第二。哭着打电话回家,没想到爸爸说:“很好,很好啊,至少你已经战胜了一个人......”
我没有向太多人解释过,我为什么笨得这么离谱。我笨得像一个只是来混日子的人,又比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死下功夫。
那时候的学校管束很松,我却忙得天天像个高三生。课间别的同学都在休息或者聊天,我皱着眉头掏出初中的课本又赶紧恶补;中午别的同学都回宿舍午休了,只有我还坐在教室里一直跟书本较劲。
九门功课的重压下,我每天都忙得应接不暇,后来听从了过来人的建议,渐渐完全放弃了理综的学习,想着坚持熬到高一下半年分科就好。我开始在理综课上开小差,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偷偷学文综。可事实没有那么简单,我还要应付高二的会考。到时候理综考不了及格,我一样拿不到高中毕业证。
到了会考,我的理综毫无疑问全挂了科,学校又给安排了一次补考。补考那天,诺大的考场里只有我一个学生,另外一个补考的学生没来。于是,我左边坐一个监考老师,前面坐一个监考老师,就这样尴尬地陪完了我一个人的考试。这一次,我终于勉勉强强地通过了。
只有上语文课的时候,我才会感到些许轻松,至少老师讲得我都能听懂。尽管我跟语文也已经严重脱节——初中的语文书我一页没来得及学。我时常感动于里面的一些文章和诗句,却没有时间停下来仔细品味和欣赏。
晚上,别的同学都睡熟了,我焦虑得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心事。不止是因为各门学科压得我喘不过气,我还很害怕身体会再出什么岔子,让我再次被迫退学。没人看出我是个病人,可能在老师的眼里,请假比较频繁的我,更像个娇生惯养的孩子。
英语老师是个善良爱碎碎念的人,总是苦口婆心给我们讲一些道理。他说,“有的人明摆着不是学习那块料,不如趁早上个技校找个出路更好。”听到这里,我不自觉地沮丧着对号入座。但第二天我仍旧还坐在这里。
当然,我后悔过。以前哭着嚷着要上学,父母想尽办法把我送进去,现在吃尽苦头知道难了,却也没脸说出“不想上了”那句话,我不想辜负父母,不想跟别人说,“我认输了”。
天凉了以后,来班里上早自习的同学越来越少。老班常常一大早会到学生宿舍挨个敲门叫起床。我从来不用别人催,没有一天早上甘心赖在床上。没有想到自己的坚持,也意外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年末给了我小小一笔奖学金。
期末我的考试成绩很差,三四十分的分数看上去是那么刺眼和丢脸。爸爸在我的成绩单下面重写了相应的分数,我知道,那是他对我未来学习的期望值。
02///
到了高二,学校开始整顿纪律、严肃风气,我却在这个风口浪尖儿上不小心迟到了——
我满心焦急,生怕会被学校撵回家反省,那样就赶不上班里的学习进度了。熟料,老班只是把我单独叫出来说了两句,便就了事。
后来我才知道,是语文老师保的我。他总是不记学生的名字,每次提问都是“谁,谁,你们那几个”,却在一次课堂上连名带姓地把我叫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我夸了一顿。是的,我想我没让他失望过,哪怕是头一次接触文言文,也熟背下来了每一篇内容,甚至考试偶尔会拿个第一、第二名。
只有语文,一直在给我安慰。每一次写作文,我总是积极又主动。当学校开始出报纸以后,我的作文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上面。有一天傍晚,好几个同学进教室跟我说,“别人都在打听XX班那个叫XX的人是谁。”我听了很高兴,看来自己并不总是一无长处。
我像个“女版许三多”,虽然比较笨,但通过努力也在慢慢不断进步着:
虽然高中数学很难,但我不是一直不会做,虽然赶不上好学生的水准,但也开始跟班级平均分慢慢持平;对于英语,虽然总是像个文盲一样看不懂,但是每次老师提问时,也基本能不负期望地答上来;虽然文综缺乏基础,但是只要好好学了背了,它们也会回馈给我一个比较满意的分数。
有一次去办公室搬书,正赶上几个老师正在夸我,不禁羞红了脸,立马又退了出来,生怕被他们看见。那一瞬间,却激动得热泪盈眶——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别人的认可。
后来,学校开始推行励志成长册——每个学生都要写一点当天的思想感悟,然后再由课代表收集交给老师批阅。我作为校园励志之星之一,总是把它写得像日记一样长,以至于政治老师有一天突然在讲台上感慨,说我的人生觉悟很多时候让她这个大人都自愧不如。
其实,哪有那么多的乐观豁达与坚强自信,只是很少将自己的失意示人,更愿借这样一个机会给自己打气。
我的觉悟,并不比别人强多少。考差的时候,会趴在桌子上不想动弹;听不懂的时候,会抓耳挠腮恨自己不成钢;放假了以后,也会偷懒贪玩不想翻书做作业。
如果硬要说出一个优点,那就是许三多口中的那句:“不抛弃,不放弃。”
03///
高三,炼狱模式的开始。讲台上的老师换了一个又一个,又一个一个地换回来,如此循环往复,一天又一天。各科的试卷雪片一样的散落下来,有的还没来得及做就又有了新的。
因为频繁地考试,打击也比以往来得更加频繁:为没有想起来的一个诗句默写跟自己较劲;为几道原本能做出来的试题气得掉泪;为退步的考试名次悲观沮丧陷入自我怀疑。
当然,考验不是针对我一个人的。有同学开始临阵脱逃,请假回家。而我哭得再狠,也不想用逃避的方式调整心态。晚自习大课间,总会跟几个同学到操场上跑步,一边跑一边在心里默念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磨炼得多了,心态也慢慢豁达了——考卷发下来之前,还能跟同学说说笑笑的,卷子一落到桌面上,立马又进入了答题状态......
夏季午休比较长,我很少舍得回宿舍,总是趴在桌子上眯十分钟就好。午休归来的同学一推开门,总能看到已经在桌子前默默学习的我。为了节省时间,我不再结伴而行,每次打饭都一路跑着去,匆匆吃完后又赶回教室里接着学。
效仿精英中学,我开始起早贪黑地学习,起过最早的一次是4:30。为了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学校不再一昧地鼓励苦学,开始卡学生的早起时间,而那道被链条锁上的大门对我如同虚设,我总是固执地一次又一次从那道门缝里钻出去。
下了晚自习,总是又加班到11点后才回宿舍休息。有一天晚上,班里的人都已经走光了,有个男同学返回来拿东西,问我一个人不害怕吗,我抬起头茫然地看了看,才意识到时间已经很晚了。
老班问:“是谁4点多早起又晚上加班学习了?”我举了举手,以为他会表扬我,却收到了委婉地批评。好吧,学习走火入魔的我,其实真的很累很累,有时候甚至在本末倒置,早晚只知道贪心地学,却忽视了白天听课也很重要。有几次老师讲课的时候,我却在台下困得哈欠连天,只盼着赶紧铃响下课。
考试重排座位的时候,才发现和我的左右邻居都不熟儿,那一刻有一些惋惜和伤感,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一些快乐和友谊。可是经历使然,我无法让自己停下来。小学的时候,同学说我除了不爱学习,什么都爱;后来上了高中又有人评价我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爱。
我的同桌,学不下去的时候,总会掏出一本红楼梦偷偷地看。她从来不会打扰我看书学习。我有时会因为没空跟她聊天而感到愧疚,换位思考,她的同桌是个多么无聊的书呆子啊,可她总是理解我、包容我,在我遇到问题的时候耐心地教我。还有我身边的每一位同学,我似乎只会因为学习跟他们产生交集,而无论我带着问题去麻烦谁,他们都会热情地帮助我、指导我。
我给了他们一个很深的印象:爱学习。而这个印象,也被他们纷纷写进了我的同学录里。写过的人大概早就忘了自己给予过的鼓励和温暖,而我却在日后翻开重温时,一次次感动得湿了眼眶。
或许我的学习方法不太行,或许我天资有限考不了更多的分儿。总之,我的高考成绩比较一般。我不想找借口说那只是自己发挥失常,心里很清楚自己的知识储备就是只够大专水平。
想把自己几年的努力加冕成光宗耀祖的荣耀,想把别人口中的“这个女孩儿好努力”变成“这个学霸很牛X”!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励志典范去激励更多的后来人。
但是,谁又能说我失败了呢。你看,我真的如愿考上了一所大学!
我的梦,追啊追,终于追到了手......
很多人夸我,说我了不起。而我所谓的逆天改命,又怎么能归功于自己。是父母,是好友,是每一个鼓励我、帮助我、接纳我的人,一起推动了我这颗命运之石的转动。
妈妈常说:“你要感恩。”是的,感恩,是我生命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而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将是我对这个社会最诚恳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