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信任是流动的过程而非静止不变的事物,它在你所有的人际关系中时起时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居情侣结婚的可能性逐渐降低,但分手的可能性却不降低。

  草率同局原本用来测试伴侣能否和睦共处,却好像会损害人们对婚姻的决心。

情侣如果已经订婚,准备结婚,这些有害的同居效应相对轻微,但即使伴侣已经订婚,未婚同居也有一定的危害性。

  社会规范的演变总是要满足那些掌握经济、政治和法律权利的强势人群的利益,强势人群是男性,人际关系的规范总是向着有利于男性的方向变化。

  他们之所以不成家,是因为看重独身的自由和自立。

  巴塞洛缪,人们避免和他人亲密接触,有两种不用的原因。一种情况是人们期望和他人交往,但又对他人戒心重重,害怕被人拒绝和欺骗。

  另一种情况是人们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真正地喜欢我行我素和自由自在,而不愿意与他人发生紧密的依恋关系。

  成人有四种依恋类型 第一种 安全型 ,第二种痴迷型,是巴塞洛缪给焦虑矛盾型的新名称,因为这种类型的人若要感觉心安,旧得过分地依赖于他人的赞许,所以他们过度地寻求认同,沉溺于人际关系,担心关系破裂。

  第三种 和第四种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回避型” 恐惧型:)因为害怕被拒绝而极力避免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虽然他们希望有人喜欢自己,但更担心自己因此离不开别人。 相反 “疏离型”的人认为和他人发生亲密关心得不偿失。他们拒绝和他人相互依赖,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自力更生,也不在乎他人是否喜欢自己。

  安全型 在感情上很容易接近他人。不管是依赖他人还是被人依赖都感觉心安。不会担忧独处和不为人接纳。

  痴迷型  希望在亲密关系中投入全部的感情,但经常发现他人并不乐意把关系发展到如自己的期望的那般亲密。没有亲密关系让我心安,有时还担心伴侣不会像我看重他一样看重我。

  恐惧型  和他人发生亲密接触使我不安。感情上渴望亲密关系,但很难完全相信他人或依赖他人。担心自己和他人变得太亲密会受到伤害。

  疏离型 即使没有亲密关系也安心。对我而言,独立和自给自足更加重要,我不喜欢依赖别人或让人依赖。

  依恋型受到个体与生俱来的特质影响,基因塑造了我们的依恋型。

  依恋类型一旦形成,就决定了人们与他人交往时显示出的独特个性特征。每个人都是由不同的经验和特质组合而成的独特个体。这些经验和特质又塑造了不同的能力和偏好,正是这些差异影响了我们的亲密关系。

  四种不同的个体差异:性别差异、性认同差异 、人格差异和自尊差异。

  个体差异才是影响人际交往的更重要的力量。无论男女。

  性别差异指的是源于身体的两性生物性差异。相反 ,性认同的差异指的是由文化和教育引起的两性在社会性和心理上的差异。或者叫社会性别。

  这种认同差异并非与生俱来的自然天性。

  要分清生物和文化在塑造我们的兴趣和能力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容易。尽管如此,区分性生理和性认同两者的差别仍很重要,因为两性间的性认同差异大部分都是在成长中习得的。

  然而遗传在决定人们自信或友善的倾向时只起到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作用,大部分时后天习得的。

  与任务有关的 “男子气”的才能成为工具性特质,把与社交和情感有关的“女人味”的技能称为表达性特质。

如果双性化的男人遇上传统信号的女人,或双性化的女人遇上传统型的男人或者两个双性化的男女碰到一起,他们都比两个传统型的男女相处更为融洽。

  更重要的是,传统型夫妇的这些缺憾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屈从于传统的性别角色对男人是一种伤害,剥夺了他们本可成为更好丈夫的技能。

  屈从于传统的性别角色对女人也是一种伤害,剥夺了她们可能取得更多成功和成就的技能。

工具性和表达性都是有价值的特质,幸福、适应能力强、有效率和心理健康的人士通常都同时拥有这两组技能。

  大多数人更喜欢双性化的恋人或配偶,而不是完全男子气或完全女人味的恋人或配偶。

  人们是否会结婚,似乎有部分是由基因决定的。某些先天的人格特征可能让人晚婚,而且这种倾向不大会受到他们后来经历的影响。

  人际关系是我们即将考察的最后一个个体差异的影响可能更大,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评价。

  社会关系测量仪  如果他人喜欢我们,我们就喜欢自己;如果他人积极地对待我们并看重与我们的关系,自尊水平就高。然而,如果我们不能吸引别人的关注——如果别人似乎并不在意我们是否会介入他们的生活—— 自尊水平就低。

  根据社会环测量理论,自尊就是以这种方式运作的,因为自尊满足我们归属需要演化而来的机制。因为生殖成功取决于能否待在部落里以及被他人接纳,所以早期人类对能预示他人拒绝的任何排斥信号都变得敏感起来。

  自尊就成为心理测量器,提醒个体警惕他人拒绝接纳自己,他人的厌恶和冷漠会逐渐使个体讨厌自己。

  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是非常相像的。比如男同和女同与异性恋者在依恋的类型和人数比例上也一样,他们也一样与有较高(而非较低)表达性质的人相处更愉快。

    男同比异性恋的男士有着更高的表达性质,女同比异性恋的女士有着更高的工具性特质,因此同性恋者比异性恋者更不可能固守传统的性别角色。 同性恋者往往受教育程度更高,更为开明。

  同性恋和异性恋的伴侣关系其实表现得非常相似。比如男同和女同想爱的过程与异性相爱是一样的。

  男同和女同确是亲密关系的完胜者,他们的亲密关系要好于异性恋。

  同性恋和异性恋的亲密关系运转方式是相同的。

  同性和异性伴侣的亲密关系运转过程是非常相似的——此外没有什么其他更多可说的了。

  自尊是满足我们归属需要演化而来的机制。因为生殖成功取决于能否待在部落里以及被他人接纳,所以早期人类对能预示他人拒绝的排斥信号变得敏感起来。

  自尊就成为心理测量器,提醒个体警惕他人拒绝接纳自己,他人的厌恶和冷漠会逐渐使个体讨厌自己。

  投票拒绝比随机拒绝让被拒绝者感觉更糟糕。

  演化学原理认为:任何普遍的心理机制之所以它目前的形式存在,是因为它一直有利于人类解决过去的生存或繁殖问题。

  信任是流动的过程而非静止不变的事物,它在你所有的人际关系中时起时落。

  智慧需要时间的历练,但真理就在不远处,我们正不断地向它靠近。

相关只告诉我们两个事物之间存在联系,但是它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会相关。相关并不能表明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当你得出相关结论时,当心不要推导出其他没有根据的结果,相关只是相关;相关的存在意味着可能有很多不同的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

  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对参与者的幸福深切关注的基础之上。在研究中参与者会得到应有的尊重,他们的付出会得到由衷的感谢,甚至还会因占用了他们的时间而得到报酬。

  科学在道义上必须履行的责任是求得真知造福人类。无视这点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亲密关系可以带给人类最伟大、最荣耀的幸福体验,但它也可能使人绝望痛苦和万劫不复。关系家相信,努力探索增加人们和减少痛苦的方法,是人际关系研究最根本的道德。

  人际关系来自各个伙伴的单独贡献和他们组成一对的独特组合。

  我已经指出研究亲密关系要处理的问题的复杂性,也提到统计显著性检验对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确定性。

  从心理学来看,迈向成功人际关系的第一步永远一样:人际吸引,即接近他人的愿望。

  影响吸引力的奖赏有两种类型:与他人交往的直接奖赏,和仅与他人有关的间接利益。

  直接奖赏指的是个人提供给我们的所有显而易见的愉悦。如果他人给予我们更多兴趣和赞许,我们就会是这种关注和接纳感到非常高兴。如果他人聪明又美丽,我们就会享受这些赏心悦目的个人特征。

  但吸引力还受到很多不易察觉的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之与人们外在的友善、俊美的长相回怡人的个性有间接的关联。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人们常常被那些能为将来的后代提供生存优势的人所吸引。

  吸引力的确与我们认知到的他人具有吸引力特征有关,但它还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需求、偏好、愿望以及所处的情境。

  吸引力的基础是与他人发生的有奖赏意义的经历,但这些愉快经历表现的渠道多种多样,我们未必总能意识到这些影响我们选择的所有因素。

  确实,现实空间上的临近通常决定了人们能否相遇。

更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喜欢哪种男人脸型取决于她们的月经周期:当处于排卵前的受孕期

当组合的面孔越多,合成的面孔图像越不像某个真实的面孔那般怪异或独特,而是越来越多的人类面孔典型的局部特征和大小尺寸。这样就得到了最有吸引力的面孔图像。“平均化”了的面孔就是有吸引力的面孔。

  全世界只有在富足的年代,人们才认为苗条的女子更迷人。

  人们在几分钟会面及交谈所了解的信息中,最重要的就是长相吸引力。

  另一项研究评估了参与者的五大人格特质、依恋类型、政治态度、爱好和价值观,也发现在第一次短暂会面后,影响青年男女交往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当事人的长相吸引力。

  他人的表扬或许具有不确定性。如果你非常有吸引力,你或许永远无法确定别人赞美你是因为欣赏你的能力还是喜欢你的长相。

  长相对你社会️生活的影响可能部分地取决于你居住的环境。

  我们期望伴侣接纳自己的可能性大小,很大程度上和自己的适配价值。

  同性相吸(相类似的人彼此吸引对方)。谚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绝对是正确的。

  结果发现能融洽相处的人都是有许多共同点的人,如果有可能,他们恨不得把那些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人扔出去。

  但名望、财富、健康、才能和长相等等都像商品一样,能用来吸引心仪的伴侣。如果我们把匹配视为广泛的过程,不仅涉及长相吸引力,而且包括各种其他长处和特质,那么很显然,人们总是会与旗鼓相当的人配成一对,同性相吸(相类似的人彼此吸引对方那个)就发生了。

文化论的提倡者认为女性之所以要通过伴侣来获取期待的资源,是因为他们剥夺了独立获得政治和经济权利的机会。的确,在美国(这种文化中聪明的女性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工作机会)女性越聪明,其寻找有财富和社会地位的爱侣的欲望越低。

  令人厌烦的特征并非隐而不显的秘密,只不过人们领悟不到自己的判断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

  我们往往喜欢那些与我们的理想自我想像的人,即那些拥有我们期望得到却并不具备的品质的人。这种倾向性比较复杂,因为如果那些人超过了我们的理想自我,让我们相形见绌,就具有威胁意义和令人不快了。不过,只要其他人比我们好那么一点点——那么他们带给我们的就是默默的鼓励而不是羞辱。

  大男子主义的丈夫和小女人味十足的妻子(他们显然有着不同的性别角色)彼此感受到的理解更少、情义更少,久而久之在婚姻中体验到的爱恋和满足也越来越少。

  我们不应过分强调这种互补性。人们会更加喜欢性格相似的人,而非性格不同的人,即使支配欲很强的人也更喜欢有主见的家伙,而非长期服从的懦夫。

  需牢记的重点是,相像的伴侣可能比不相像的人更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但事实上,我们的确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像具有奖赏意义,而相异则没有。

  心理抗拒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父母越是干涉子女的恋爱自由,他们彼此之间就会越加相爱。当然,这种效应并非总会发生

  “得不到的禁果格外甜”的又一个例子。

  普通的女性更喜欢友善、体谅和富裕(不要求特别英俊)的男子,而不是英俊但贫穷,或者富有、英俊但冷漠、不忠的男子。

  男人专注于长相,女人专注于资源,但人人似乎都期望伴侣友善、随和、可爱和亲切,男人和女人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差别。

  其结果是你的认知既可能巩固也肯能损害你们之间的关系。

  认知决定了人们的感受和行动。即使我们信心十足地自以为掌握了事实的真相,仍会犯错误。 的确,正如第一印象的研究结果所示,也许人们从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发生认知错误了。

  自彼此相遇的一瞬间起人们就开始做出判断。这里的“瞬间”指1/25秒,这就是辨认陌生人的面部表情是否愤怒所花的时间,只要39毫秒  ,这一判断的准确性和仔细审视该陌生人的面孔一分钟后得出的完全一样。而只要观察该陌生人和异性5秒种的聊天场面,人们就能确定他/她的外向程度、良知水平和智力高低。人们妄下结论的速度太快,太快了。

  所以,即使人们主观上想保持不偏不倚、胸怀坦荡,某些对他人先入为主的感受仍会不请自来。

  那么,只要与他人交往,我们就任然会不断地妄下结论。 妒忌、固执、挑剔、冲动、勤劳、聪明。

  当我们首次与人会面时,很难客观公平地认识他们。相反,各种刻板印象和首因响应影响着我们观察到的行为的解释。

  对他人判断受到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与他们不同的其他人,观看同样的录像,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人们是非常自信的,随着关系的发展只会变得更盲信。彼此越熟悉,人们会更加确信自己非常了解伴侣,但实际的准确性并没有增加。

  (1)把人们的注意力导向某类新信息;(2)影响对后来获得新事实的解释。最终结果是导致人们不能客观公平、不偏不倚地处理来自他人的信息。

  人们常常轻松随意地忽略掉证明自己错误的证据,却一点也意识不到。人们没有丝毫犹豫,仅仅根据一些支持自己看法的零碎事实就盲目地相信自己对他人的判断、犯错的次数远比人们认识到的要多。

    第一印象的阴影挥之不去,人们或许依旧视其所乐见,听其所乐闻,常常对自己的错误判断信心十足。

  但当事人只关注自己亲密关系的优点而忽略了缺点;

  我们并不总知道自己解释行为的原因,有时我们对他人的印象根本没有根据。

  此外,保护自己免遭幻想破灭的聪明的方法是:随着对伴侣了解程度的增加,不断调整自己对理想伴侣的期望,这样,对伴侣的期望标准就能切合伴侣的现状。

  最保险的策略是在心中这样的假定:即便是你最亲密的伴侣也很少能真正理解你所有行为的原因。

  其次,尽管伴侣彼此之间有真爱,也可能表现出自我服务偏差,欣然地把自己成功归功于自己,而极力推脱自己在失败中的罪责。事情顺心时人们很容易认识到自己所起的作用,而情况变糟时则喜欢寻找外部理由。

  记忆力的这种策略有助于人们适应环境,但使人觉得自己的亲密关系一直比实际状况更稳定、更可靠——这会让人滋生有害的过度自信。

  如果关系信念是错误的(正如起消极作用的宿命信念),则错误会延续下去。

  目标的解释会影响他/她自己的反应。目标做出反应的时候,其方式与知觉者对他/她的行为是类似的。对热情常报以兴趣,敌意则还以反击,轻浮则回应诱惑。

  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某些事件引发了过去的人际关系中习得的无意识倾向,而我们甚至还不知道这些无意识的倾向的存在。

  对拒绝敏感的反面或许是乐观主义,即总是期望好事发生。长期乐观的人比那些不太有希望的人享有更满足的亲密关系。

  这些现象对于人间关系研究的意义在于:如果人们认真地选择,他们会选择那些支持他们现存自我概念的亲密伴侣。

  不对!因为保护和维持我们现存的自我概念的动机非常强烈,以致具有负面自我概念的人希望逃离喜欢和赞同他们的室友;他们宁愿室友不喜欢自己。这种不赞成虽然令人不快,但至少打消了接受者的疑虑:这个世界还是能预测的。

  自我提升是很重要的,人人都会寻找喜欢和接纳自己的伴侣。

  具有负面自我形象的人如果发现爱人不断表扬和欣赏他们,他们逐渐会找出各种办法尽可能地逃避自己的配偶。

  自恋者对自己的才能、魅力和自我价值的认知极度膨胀,非常不符合现实。他们的自我知觉是虚浮夸大的,这种认知模式对其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自恋者常以“致命的吸引”形式出现,一开始或许具有吸引力,但长期来看却是要人命的。 这就给人们带来了挑战,在判断未来的亲密伴侣时要尽可能地运用辨别力和洞察力。

  这一过程鲜有不城市的事件出现,故印象管理很少有欺骗性。

  印象管理的这一简单策略使人们的社交变得更得体、更有奖赏意义,却与虚伪无涉。因为人们都反感虚假和欺骗,所以很少有人会伪装娇饰自己。

  四种印象管理策略 

    逢迎讨好、 自我推销、恐吓、恳求

大多数人会避免使用恐吓和恳求。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讨人喜欢和受人尊敬,而不是让人害怕或者要人怜悯。但几乎人人都偶尔会用到恐吓和恳求策略。

  自我监控 能力高的人善于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各种情境下的不同规范。

  人际关系刚开始时,高自我监控者所享有的社交优势,在关系稳固后却可能变成障碍。

  人际知觉既取决于交往中的人,也取决于他们所面临的情境。

  不过,要真正了解他人对你的看法,你实际上必须开口询问。

  情绪智力知人们的觉知、利用、理解和管理情绪的能力。

    如果人们有较高的情绪智力,就能驾轻就熟地调控自己的情感,从而在遭受打击和挫折时避免过度反应。他们还能敏感地体验到别人的感受,所以他们的人际交往更加满意和亲密。女性往往比男性的情绪智力更高,这也是他们擅长评价和判断他人的又一个原因。

  那些能准确辨别妇女真正恼怒和愁苦心境的男士,其婚姻往往更为美满。

  恋爱关系越是亲密,在这种情境下,你对恋人思想和情感的感知就越不准确。

  痴迷型的人就如飞蛾扑火:他们在这些情境下特别擅长于凭直觉来评判伴侣的感受,可惜在这里准确的知觉只能令人不安,的不偿失。这种知觉的敏感性或许是痴迷型的人长期对亲密关系感到焦虑的原因之一。

  在面对令人痛苦的信息时,疏远型的人则表现良好,因为他们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对此视而不见。这能保护他们的情感,但也使得他们对真实情况的了解相当迟钝。

  传递者的意图和对接受者产生的影响并不相同,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人际隔阂。事实上,人际隔阂更可能出现在亲密关系中,而非陌生人之间。我们不会想到伴侣也会误解自己,故而不像与陌生人相处那样努力检查彼此是否达成共识。

  非语言沟通

  非言语行为具有提供信息的作用,提示着人们的情绪和所说话语的真实意图。比如你在和人调侃时,你的面部表情和说话的音调、节奏是对方判断你是否具有敌意的唯一线索。这一功能非常重要,所以在网络线上交流时我们会用到模仿人们面部表情的情感符号。

  不过,即使人们试图控制自己的表情,仍然会泄漏真实的情绪。首先,伪装的表情往往和真实的表情有着细微的差别。

  其次,尽管我们努力控制,但真实情绪自然闪现,即微表情。

  如果在单身酒吧发现有人盯着你瞧,而你不想和他/她交谈,那么就应该看向别处,而不是与之对视。

  注视还能传递社会地位的信息。

  然而,有权力、地位高的人表现却不一样——与一般人相比,他们讲话时看对方更多,而倾听时看对方更少。

  “注视-倾听”(倾听者注视对方的时间)即视觉支配性比率。

  陌生人只要观察30秒就能相当准确地判断出我们的人格特质。

  身体语言能有效传递信息的原因之一是它比面部表情更难以控制;它更具“泄漏性”,也就是说即使我们企图加以掩饰,它仍可能暴露我们真实的感受。

  细心的观察者能根据非言语渠道的信息,相当准确、非常快速地估计被观察者的性取向。

  具有异性典型动作特征的人非常有可能被判断为同性恋。

  在一言未发之前,细心的观察者对别人是否和自己有相同的性取向是有一定看法。

  人际距离  : 亲密区、人际区 、事务区、公共区

  人们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保持的距离,通常比与权利和声望较低的人保持的距离更远。无论人的偏好怎样,人际距离都是测定人际交往亲密程度的巧妙手段。

  男女两性在给俊美而非平庸的异性留下声音短信时都会使用更低频的声音,而且这样做他们感觉更愉悦。

  这就是非言语渠道巧妙传递重要人际信息的极佳示例。

  如果这种发展令你不自在(或许你不想听到这么多),你可以通过非言语的“退避”来调整交往亲密程度。你可以转向一边、往后靠使两人之间保持更大的人际间距。你可以转移注视的目光。你也可以借助不太活跃的副语言和不太愉悦的面部表情来表明你的不舒适,所有这些用不着说一句话。非言语沟通在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社会生活中既实用又巧妙的技能。

  信息的传递者可能发出了让人难以解读的混淆信息(即编码不良),或者接受者没能解释人人易懂的信息(即解码不良)女性往往在这两方面都有优势,因为如果不存在欺骗,女性一般比男性更像个娴熟的编码高手、精明的解码高手。

  因而,“女人的直觉”这一传统的刻板印象实际上是有事实根据的;女性比男性会更细心地运用微妙却真实的非言语线索来辨明实际情况。

  于是,技能缺陷可能造成了人们的盲点,使他们不太可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伤害有多深。

  沟通范围的拓展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沟通的广度:所讨论话题的多样性,

  2.沟通的深度:所讨论话题对于双方的个人意义。

  根据这一理论,如果用图形来表示结交某个人的全部过程,人际关系刚建立时,自我表露可能是个又窄(讨论的只是少数几个不同的话题)又浅(透漏的只是不带个人色彩的信息)的楔形。然而随着人际关系的发展,这个楔形变得更宽(讨论更多的话题)更深(透漏更多有着私人意义的话题)

  新伙伴通常分阶段地转到更深层次的话题,而不是一步到位。一次说太多、太快是危险的;因为这样会突破别人的期望,常常给人留下糟糕的印象。最好的策略通常是保持耐心,让可以感觉到的相互作用逐渐地增加你们交往的亲密感。

  人际亲密过程模型 :认为只有满足某些条件,两人之间真正的亲密感才有可能建立。

  当我们对他人敞开心扉,我们希望自己的表露能引起他人明显的兴趣、同情和尊重。也就是说,我们希望他人表现出应答性,以证明他们理解和关心我们。如果他们应答适当,就能建立互信,表露会加深,亲密感也会增加;反之如果他们看来漠不关心或心不在焉,我们就会向后退缩,表露就会减少。故而,两个人要变得亲近,必须满足三个条件。首先,他们必须进行有意义的自我表露。开诚布公一般有益于人际关系。

  有些人似乎特别擅长引导别人自我表露。

  开启者量分高的人在交谈中似乎更专注(更多的注视和点头,看起来令人安心、充满兴趣),他们还用言语表达出对别人谈话内容的浓厚兴趣。

   

 

即使人际关系变得非常亲密,人们也可能保留一些只属于自己的秘密。

  即使是情侣也需要保留一些自己的隐私,也有必要这样做。长期来看,没有任何关系能够维持全部的开放和坦诚。

  无论是明说还是暗示,伴侣们都会有意避开禁忌话题。在伴侣看来,敏感的问题会危及亲密关系的质量。令人奇怪的是,最常见的禁忌话题是亲密关系本身的状态;在一项调查中,68%的应答者承认,最好不要提及他们爱情关系的现状及未来。

  总的说来,亲密关系中禁忌话题越多,伴侣间满意度就越低,除非他们认为避开敏感话题能改善和保护他们的亲密关系。因为怯懦或者能力不足而逃避讨论,会降低伴侣的满意度,但有礼貌地一起努力维持伴侣关系很少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所以,得到和给予自我表露都让人感觉良好,并且这方面的言语沟通是构筑亲密关系必不可少的基础。

  在女性的谈话中和即时通讯中,经常出现的是情感和任务话题。相形之下,男性倾向于谈论更客观、不带个人色彩的内容、比如物品和活动聊些名人和政治人物而非朋友,找些乐子而非支持可忠告。

  因此,与女性之间的谈话不同,男性彼此倾向于不太亲密和不带私人色彩的话题。

  男性对女性伙伴进行的亲密自我表露一般多于对同性伙伴(如最好的朋友)的表露——结果是有女人参与的的人际关系通常比只有男性参与的交往更加亲密、更有意义。

  女性之所以能与信赖的伴侣进行亲密的言语沟通,是因为她们往往有更高的表达性,可以轻松自在地谈论自己的情感。

  具有高表达性的男性自然也能这样,正如双性化的男性就能像女性一样容易和两性都建立有意义、亲密的交往。

  实际上只有传统的大男子主义的才会有与最好的朋友也只维持着表层肤浅的狗日,故而需要与女性建立亲密关系以避免孤独。大男子主义的男性也常把男性朋友据之千里之外,如果没有保持浪漫爱情的女性伴侣,就往往会感到痛苦和孤独。

  出现冲突时,女方很可能会控制整个讨论的进行 ,这种模式并不会给开明的、双性化男人造成什么麻烦,但却打击了传统型的大男子主义,因为后者如果和果断、健谈的女人配成双的话,从长期来看他们往往会变得很不满意。

  因而,他们的谈话经常偏离主题,从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以致谈话从来不能在一个问题上维持足够长的时间。

  其次,不幸福的伴侣在彼此倾听方面也表现的很糟糕。他们很少有耐心仔细思索伴侣所说的话,反而仓促地得出结论,并根据自己揣测的意图突然改变做法。

  其表现之一就是读心术,即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无需询问就能理解伴侣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所有的亲密伴侣都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读心”,但苦恼的伴侣却以挑剔和恶意的方式来“读心”

  婚姻注定失败的夫妻比起那些能长厢厮守的夫妻,明显地表现出更多的蔑视、防卫和交战状态。

  我们或许需要表达更清楚、不太有火药味的信息,更好地倾听,保持冷静和礼貌。有时这三条都需要做好。

  那些批评伴侣人格和品德的抱怨会贬低伴侣,往往会小题大做,把问题看成严重、不容易解决的难题。 尽可能清楚明白、详细具体地指出惹怒我们特定的行为,伴侣间的沟通就会变得更为明智、准确。这种方法就是行为描述。

  几句愚蠢的安慰错在哪里吗?每一句都是那些试图表达好意但适得其反的人说的。

    当我们接受到他人的信息时,有两个重要的任务要完成。第一是要准确地理解对方话语所表达的意思,第二是要向对方传达关注和理解,让他知道我们对他的话是在意的。这两个任务都可以通过复述接受到的信息而完成,即用自己的话重复对方的意思,让信息的传递者有机会那就是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另一个有价值的倾听技巧的知觉检验,它与读心术恰恰相反。

  因而,在被伴侣激怒的时候能保持清醒,在开始生气的时候能冷静下来,都是非常可贵的技能。如果把愤怒诠释为只是思考问题的另一种方式,你的沟通会更好。

  【相互依赖】

  我们希望你当前的亲密关系有足够的奖赏价值。

  本章关注的重点,即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待我们与别人的交往过程。

  我们会思考亲密关系能维持存在的秘密。

  【社会交换】 我们在寻求以最小代价获取能提供最大的奖赏价值的人际交往。所以亲密关系中的伴侣双方都必须满足自己的利益,否则亲密关系不可能维持下去。

  与之相反,代价是具有惩罚性的、令人不悦的的经验。 包括金钱支出 ,不过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代价是心理负担:对亲密关系发展不确定性的担忧,对伴侣的缺点感到的沮丧和因为身处亲密关系而不得不放弃某些事物而感到遗憾。

  某一特定的人际交往所带来的奖赏和代价之和就是结果。

  结果=奖赏—代价

你的人际关系交往结果即便为正,并不表示这种交往就能好到足以使你继续呆在伴侣身边。

  的确,相互依赖的理论的一个深刻观点就认为,人际关系的结果是正还是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评价结果的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就是我们的期望,第二个标准是假如没有现在的伴侣,我们认为自己会过的怎么样。

【 人际关系的期望和收益】

相互依赖理论假定每个人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比较水平(CL)

CL是测量我们对关系满意程度的标准。如果交往结果超过了你的CL,你会感到幸福;如果交往结果远远高于你的CL,你会感到非常满足。

  【人际关系的替代收益  】

  满意度并不是唯一的、甚至也不是决定亲密关系维持与否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无论我们乐意与否,我们都会用第二标准,即【替代的比较水平】,来确定我们在其他的亲密关系中是否会更好。

  即使我们对自己目前的亲密关系不是很满意,在没有更好的替代选择出现之前,我们也不可能脱离现在的关系。

  新密关系结束时个体失去投入既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心理收益,如姻亲和朋友的关爱和尊重。

  另一个复杂之处是个体的CL是他/她主观认识的产物,从而存在一系列因素影响着人们是对它的认知。自尊就是影响因素之一。如果人们不喜欢自己,他们会怀疑自己的吸引力,从而会低估自己与其他替代伴侣相处的前景。习得性无助也有影响力。

  所以,我们应该记住,计算CL是复杂的评判过程,包括亲密关系的代价——如投入的损失——和他人产生的诱惑。

    社会交换的三个重要因素是人们关系的结果、比较水平CL 和替代比较水平 CLalt  人们在交往中得到的净盈亏就是她们关系的结果。

  如果他们从现在的伴侣处得到的结果比他们从别处能获得的结果更差(他们的结果降到CLalt),他们就会倾向独立,很可能离开当前的伴侣。

  这正是我要阐明的观点—个体是处在幸福、稳定的亲密关系之中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57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37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96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8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5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0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2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2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4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7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9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83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