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和能力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天赋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而能力是我们对天赋加以培养所形成的。很多人不会读或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无论你的天赋是什么,如果没有实践、鼓励和决心,你怎么能知道自己在这些方面可以变得多么优秀呢?确定孩子天赋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在生活中找到目标和成就感。这并不意味着那些意识到自己天赋的孩子会永远快乐,但是那些意识到自己天赋的孩子更有可能过上充实、幸福的生活。如果你想要帮助孩子在他们真正关心的事情上做得更好,并且从中获得快乐,那么提供适合他的教育是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给孩子解压、减负、解放天性是一股流行风。
借着这个风口,我们也都有了放松的理由,懒惰的借口。不但懒于花心思给给孩子鼓励、实践,也懒于赚钱,给孩子体验各种新事物,寻找兴趣方向的机会,嗯,因为要给孩子自由呀,放养也许也很好呀。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第三章,作者陈列了一个调查研究:对于孩子的塑造,生而不同占49%,环境影响占51%,几乎可以平等对待。而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家庭收入是决定儿童发展和取得成就的主要因素,家庭收入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家长竭尽所能,能够用自己的经济能力和认知水平,把孩子举的多高。
假如我们只生活在只有一种语言的地方,是无法得知自己可以学会多少种语言的,假如孩子们没有较深入接触过大提琴、乒乓球拍,没有人介绍过天体、没用过显微镜、没试着做饭,我们如何知道他们对这些方面有天赋或兴趣,得到他们传递来的信号呢?
人类的童年非常漫长,在动物们已经开始狩猎的年纪,人类从婴儿快速成长,从身体到认知,从经历到精神丰富,仅1-4岁这三年,跨越人类祖先数万年的进化成就,掌握了包括直立行走、熟练使用双手、说话、动脑筋、阅读等能力。童年的经历决定一生的底色。
想想也是挺后悔的,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没有尽最大的可能让他多体验,多尝试,多接触,多了解。不久前孩子去闺蜜家做客,第一次看到闺蜜当面抚琴,虽然很多次都拒绝过学习乐器的询问,这一次真的震撼了,说自己有点想学~ 五年级了,很多小伙伴都打算开始停下来了,有点纠结……
小时候一直想带孩子学习一门乐器,也去试过课,也研究过什么乐器号,总是给自己很多宽松理由:学乐器时间成本太高,监督孩子练琴情感损失太大;钢琴太大演出不方便;去上架子鼓课老人受不了吵闹……孩子顺势就不去了,哦欲望不强烈看来不是真爱; 孩子不喜欢五线谱,音乐课吹笛子都跟不上,哦应该是没这个天赋…… 其实扪心自问,还是舍不得时间,舍不得精力,舍不得人民币~
有句话说,知识和技能,因为没“用",所以没用。天赋也是一样,很多东西貌似不是很行,可能不是因为没有天赋,而是因为没有扛起锄头弯下腰,绝知此事要躬行。
孩子小的时候该不该报很多兴趣班?
三级群里拆书家伙伴们探讨过,很多小伙伴诚恳建议,在孩子小的时候,还是付出成本,广泛涉猎,鼓励他去尝试,帮助他去实践,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做尝试和体验,留意孩子传递的信号,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当然,不光是市面上的补习班,生活中的各种体验也是一样,爱植物,爱拆玩具,喜欢帮厨,爬山超溜…… 在丰富的体验中发现。 找准方向后,再去做减法,陪伴孩子长久的自律和坚持,把天赋变成能力,找到目标和成就感,让他从中获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