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让你想通,疫情持续到现在,职场人是否需要转型?

不妨换个角度来考虑,即“疫情持续到现在,我不决定转型,准备怎么做?”,会发现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我们先看,是什么让你决定不转型,促成这个选择可能存在的因素有些什么?


比如,疫情期间,公司所受影响较小,又或者是随着疫情一点点转好,公司元气逐渐恢复。

那么此时对你来说,当下是较为把稳的,或者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也是把稳的。那么焦虑了干啥?


比如,疫情期间,自己待的公司遭受了重创,保证不了你自己当下的工作问题。但看整个行业来说,随着疫情的转好,是逐渐恢复的。而你自身有了这个行业一定的经验和积累,此时基于原来行业选择下一份工作,是较为把稳的。市场竞争是动态平衡的,受影响而退出舞台,缺失的蛋糕一定有其他公司补上。自身在这个行业有一定的竞争力,那么焦虑了干啥?


比如,你处的行业是你感兴趣的,也愿意为了这份兴趣提升自己,那么虽然受到了暂时的影响,但是长远目光来看,行业会恢复,而自身也没有在期间懈怠,随着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竞争力上升,那么焦虑了干啥?


比如,人人都有从众心理,当看到某个行业挖金的人越来越多,哪怕自己要从0开始,也要投身挖金的大军,做洪流裹挟只能做炮灰的卒子。而你看清了这一点,选择深挖自身的行业领域,那么焦虑了干啥?


再比如,你自身所处的岗位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公司来说,什么样的工作是不可或缺?当然是为老板创造销售额,而你自身有搞客流的技术,有攒资源的能力,那么焦虑了干啥?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普通人,我们的天花板只受限于两个:自我能力和公司能力。


做为打工来说,是老板花钱换取你的时间价值,卖的是你的赚钱能力。你为老板赚更多钱,老板越想留你。如果没法为老板赚更多钱,作为打工来说,自身的天花板就很低。

而打工期间,老板要剥削你的剩余价值,经理人要压迫你做牛做马,就算你创造了一千万的价值,老板拿走九百九十万,经理人抢走了九百九十万的功劳,给你年薪十万已高于88.1%的人。如果公司能力不行,竞争不过行业对手赚不到钱,作为打工来说,自身的天花板就很低。


创业也是同理,衡量创业的标准,就是你的赚钱能力。


疫情期间所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让自身处于了什么样的境地,这是需要好好思考的,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要做把稳的事情。

如果影响了生存问题,那就先解决。同类型的工作解决不了,那就暂时降低一点标准,蝼蚁尚且偷生。也不要放过任何的机会,持续挖掘和抓取。

如果没有影响生存问题,那也没必要马上转型。花老板的钱,攒自己的技术和资源,何乐而不为?

审视自己,也是为了下一步走对。

结尾

现在的机会有很多,能做的也很多,风险也多。信息泛滥时代,信息对大多数人的作用,就是奶头乐。因为碎片化的信息,让人很难养成一个很系统的全局思维,也就不能把赚钱这个事做到准稳,更不要说狠狠地去执行。但这也不是一件难事,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使人事半功倍。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文章头图,持续输出干货,也是我成长的一种方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